如何鉴赏诗词作品中的“典故”运用?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时候如不能正确理解其中典故的含义就直接影响对整个作品的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一般而言,鉴赏诗词中的用典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形:
(1)点化前人语句。点化不同于直接引用,而是将前人语句消 化后用自己的话写出。有的诗句经点化后,比前人说的更具体、更 生动形象了,如《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 知发”,为杜甫点化,在《咏怀五百字》中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 死骨。”有的经点化后,同前人说的在艺术风格中不同了,如杜甫 《羌村三首》第一首中的“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写战乱之中的 夫妻相逢,风格是沉郁的,这两句被晏几道点化,在《鹧鸪天》中写 出:“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用来表现女子相思,风格 是婉约的。有的经点化后,同前人说的在思想内容上不同了,如韩 愈《听颖师弹琴》中的“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是用来形容琴声 的,经张元干点化,在《贺新郎》中写出:“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 恩怨相尔汝。”说明了在离别时的惜念,不是儿女之情。
(2)引用神话故事。李贺《李凭弹箜篌引》中有“江娥啼竹素女 愁,李凭中国弹箜篌。”的诗句,用湘妃和素女这样的神女为乐声感 动来形容李凭的箜篌弹得好。还有“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 秋雨。”的诗句,进一步形容李凭的箜篌弹得好。最后有“吴质不眠 倚佳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的诗句,写出月中吴刚为乐声所吸引, 也是形容李凭弹得好。引用神话传说,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 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
(3)引用历史故事。引用历史故事分为明用、暗用和反用。第 一,在引用历史故事时,明白地指出是何人何事,这是明用。例如白 居易《放言五首》第三首:“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明 白地指出是借周公和王莽之事来喻今的。第二,比明用隐蔽,因为 没有明白地指出是什么,所以难以一眼看出。如果知道所用的历史 故事,便能读懂语词。例如杜甫《前出塞》第三首中:“功名图麒麟, 战骨当速朽。”暗用了汉宣帝刘洵把霍光等十一个功臣画像于麒麟 阁的故事,如不知道这一历史故事,就颇为费解了。第三,明用和暗 用历史故事,都是正用其意,反用历史故事,则是反用其意。比如, 汉文帝刘恒爱贾谊之才,将他从长沙招回,在宣室接见,而李商隐 写《贾生》,却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讽刺 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这是对汉文帝接见贾谊的反用。通过反 用,实则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
我国的典故多来自经史子集,所谓“经史子集,文人之资储也”。此外,笔记小说,稗史逸闻,古体诗词也要多加留意,特别是有关记录我国古代民俗、节令、风土人情的书,如《荆楚岁时记》《东京梦华录》等。这里还要指出的,是要注意运用“今典”。典故不尽是古的,也有现代的。古人就有运用他们当时的“今典”的范例。“不薄今人爱古人”,所以我们也要改变是古非今的态度。对于初学者来说,了解历史,多读古书,是多掌握典故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