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晚清这个烂摊子,历史上哪个皇帝可以挽救?
当李世民魂穿光绪,跪了 5 年后,立马造了自己的反。
之后便是废八旗、剪辫子,还打赢了甲午海战。
一个姓孙的先生,从日本回到京城后,发现腐朽的朝廷,一整个大洗牌。
他禁不住询问缘由。
李世民哦了一声,面色古怪道: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关门,放重八。
重八:他当时说的可是反清复明,结果这天下还是姓了李。
李世民:别急……
1
天还没亮,李世民又又又一次睁开了他生无可恋的眼。
大唐盛世已经结束很久了,如今是光绪二十年的十月初二。对于这种情况,李世民也谈不上陌生,毕竟魂穿这事,他总有种莫名其妙的熟悉感。
所以让他生无可恋的,并不是一梦黄粱,改朝换代。
而是慈禧六十大寿。
这老妖婆今天要从颐和园回皇宫,沿途看看风景,吃吃水果,顺便还要光绪奉献孝心。
怎么奉献呢?
大早晨先去颐和园,跪着为慈禧送行。
送出颐和园,还得步行引路,走到北长街,慈禧看着景点,光绪就在那跪着等。等慈禧的金辇跑远了,光绪再哒哒哒跑起来,抄近路先从神武门进宫。
进宫接着跪,一直跪到慈禧抵达为止。
这个小冤种光绪如今是谁呢?
自然是我们敬爱的大唐太宗皇帝。
天天早晨一睁眼,李世民就眼皮直跳,想到自己还要再跪许多次,再装许多年孙子,胸中就勃然升起一股怒气。
魂穿光绪以来,这样的日子,李世民已经过了五年。
李世民:五年!你知道朕这五年是怎么过的吗!老子天策上将天可汗,什么时候受过这种委屈!
然而李世民一闭眼,圆明园的大火,四野生民的哀嚎,无数义士冤魂又涌上心头。
这些画面从李世民穿过来的第一天就跃然眼底,他本来还贼尼玛自信,想着自己有了二十岁的身躯,什么局面应付不了?
无非是哪家的王朝崩塌了,谁家的理想覆灭了,都在朕射程范围之内。
脑海中的历史匆匆划过,中间是有几次把李世民看得暴跳如雷,比如安史之乱,比如靖康之耻,又比如大清入主中原后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李世民深吸口气,本以为自己此来,正是要推翻这座王朝,恢复汉唐衣冠。
没想到危如累卵的不仅是大清,还有整个华夏。
他来的时候,光绪帝刚刚亲政,两次鸦片战争已经打完了,大清跟英法美俄,乃至葡萄牙都签了合约。列强天天拿刀子割肉,割走的不是白花花的银子,那是四万万百姓熬干的汗,熬出的血。
百姓岂能不反?
太平天国被镇压之后,大清虽然搞了洋务运动,但八旗子弟都烂透了。那些先进的武器堆满仓库,根本无人会用,最终的归宿,也不过是在某场大败之后被送给列强。
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列强虎视眈眈,华夏危如累卵。
李世民:……
上强度了是吧!
没事,还能操作,华夏幅员辽阔,但凡能动员起百姓,练出几支新军,列强何足为惧?
那么问题来了,要想动员百姓,八旗肯定得废,满清这个概念也不能用……
这特么不就是造反吗!
李世民想了想自己现在的身份,乃是爱新觉罗·载湉,大清光绪皇帝。
沉默,沉默是今日的紫禁城。
深吸口气,李世民挑挑眉,问题不大,不就是造自己的反吗,只要手里有支兵,什么路都能趟过去!
几天之后,李世民迅速认清了现实。
自己虽然亲政了,可只是名义上的亲政,所有军国大事,以及一二品大员的任用,都要请示太后,即便是普通政务,太后也要看他的圣旨。
要是太后觉得不对,想要叫停,分分钟就能停。
这些李世民都能忍,他最不能忍的,是隔三差五的请安。
大清朝什么狗屁毛病,动不动就要跪,自己一个皇帝,闲着没事就跪,还特么得跪得诚惶诚恐,跪得毕恭毕敬!
那几天熬完,李世民人都麻了,满脑子都是「亲爸爸你听我讲,我有件大事告诉你,你且屏退左右」,然后老子一拳锤死你。
当然,他不能这么干。
他只能皮笑肉不笑,跪地叩首道:「亲爸爸!儿臣向亲爸爸请安!」
那语气悲愤,悲痛,悲喜交集,不太好形容,就好比大唐太宗皇帝在喊他爹。
慈禧:???
几个月之后,李世民演不下去了,也不用演了。
因为李世民终于从一些密档跟奏折里,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他兴起,兴奋,兴致勃勃,觉得自己又行了,又有机会练兵了。
其实清廷上层也不全是傻子,英法联军连颐和园都烧了,岂能不想拥有强大的军队?
只是慈禧号召八旗子弟来搞一支新军,结果当天就吓死了六个八旗贵胄,人人都不想受练兵之苦。
这群八旗兵马天天放鸽哨,斗蛐蛐,闲着没事还要喝花酒,抽大烟,没钱了就卖军粮,卖兵器铠甲,谁放着这种日子不过,去军营操练呢?
没事,慈禧还能请外教,把外国军事专家请来,如果有人能学到本事,可以主持练兵,再练出一支效忠大清的汉军,也不是不行。
但军事这东西是讲悟性的,偌大八旗,硬是找不到能出师的学员。
如果新军真的非练不可,那就只能依靠汉人,练汉军……那还练个屁啊!
洋人只会杀杀草民,抢点钱财,割些弹丸之地,汉人才是真能威胁大清江山的,孰轻孰重,慈禧焉能不懂?
所以练新军这事就被搁置,被尘封,被假装遗忘了。
李世民一边在心里骂娘,一边兴冲冲地去找慈禧,他想没关系啊,之前没人能练兵,现在朕来了,朕能练兵啊!
只可惜,李世民还是低估了慈禧的下限。
那天慈禧居高临下,望着跪在地上的李世民。
她特地叫来了许多知兵的汉臣,从西方军制到古代战术,从部队后勤到新军装备,全都一一去问。
李世民对答如流。
对答如流这个形容都不太准确,这几个月来李世民废寝忘食啃着军事相关的书籍,他提出的许多战术,许多军事思想,连站在慈禧太后身边的大臣,都忍不住拍案叫绝。
这些大臣说,陛下乃天赐之才,天赐大清以抗列强!
慈禧面无表情,于是那些激动的大臣也就渐渐不激动了,跪在地上的李世民心头一跳,对这气氛莫名有些熟悉。
亲爸爸不愧是亲爸爸,比我亲爹还技高一筹。
父皇好歹是我屡立战功之后才有这种忌惮的目光,你特么程序都不走了,我练兵都没练,直接开始忌惮了是吧?
那天慈禧只说了一声哀家乏了,什么意见都没给出,可李世民能感觉到,自己身边的眼线又多了不少,练兵之事更是变得遥遥无期。
几千年未有之变局近在眼前,李世民身在紫禁城内,忽然觉得这世道几千年都没变过。
还是以一朝之心夺万民之心,还是以一人之心夺一朝之心。
满清不顾及华夏存亡,慈禧也不顾忌满清存亡,汉人掌兵会动摇清廷,自己掌兵会动摇太后之权柄,这都是一个道理。
李世民晒然一笑,成吧,几千年不变之格局,总要有人打破。
明日英雄未登场,今日我恰逢其会,那舍我其谁?
那五年里,李世民一次又一次谨慎地找机会,一个又一个见了不少人,这些人有的死在慈禧太后之手,但仍有人逃出生天,并杀出一番事业。
五年时光,弹指即逝。
日军借朝鲜政变之机,入侵辽东,舰队直冲黄海,无数汉家百姓死于日寇枪下,李世民一次次看着这些战报,眼里喷出火,却迟迟不能动。
那些日寇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没有任何区别,只要短了补给,就去汉家城镇里搜刮,刺刀挑起犹豫的百姓,蛮夷还在大火里哈哈大笑。
汉人跟满人,在他们眼里都不算人。
既然杀了一个,那这全家也不必留了,列强所过之处,全是衣不蔽体的女子,开膛破肚的婴儿,这些孩子前一刻还在冲自己爹娘要抱抱,下一刻就被刺刀捅穿了肚子。
捅穿了肚子,孩子会疼啊,孩子哭着还是要抱抱。
没人能抱了,她的大人也被杀了,见到父母死前痛苦的表情,孩子害怕,哭得更大声了。
只是哭声也没持续多久,他们哭得没了力气,渐渐哭声都消散在笑声里,那些白皮肤的,黄皮肤的军人提着染血的刀大笑,婴孩的尸体就悬在他们刀上。
这些画面从国人的笔记,从良心未泯的随军记者的报道里传回李世民案前。
李世民闭上眼,说都去,都去把这些东西给老佛……
这话说到一半,李世民忽然住了口,因为他知道慈禧不会看,也根本不想看这些,前几天有人劝她把过生日的经费用来抵抗日寇,慈禧勃然大怒。
慈禧说,令我今日不欢者,我必令他终生不欢。
六十大寿近在眼前,半点坏消息,都不能传入慈禧耳中。
这些天里,慈禧只想享受,只想让他李世民跪在太后面前喊亲爸爸,跪完颐和园跪北大街,跪完北大街跪紫禁城。
跪了一天的李世民整个人撑在案前,茫茫夜色罩在他的背后,他低头看着那些笔记跟新闻报道,这些人文笔都好,死掉的婴儿,残破的城市,几乎就跳在李世民眼前。
这五年里深藏的火气,怒气,这五年里的周旋跟妥协,终于尽数崩塌。
光绪二十年十月初二,星月高悬,北风呼啸,李世民从案前忽然抬头。
他对身边的太监道:「阿难,你去告诉王重八,朕不跟他谈了,今夜就发动,他爱来不来,朕再不动手,朕就不是天子,朕就不是万民之主!」
那个太监耸然动容,他道:「陛下,王重八心思难测……」
「天下事不容人瞻前顾后,朕所行事,肩负万民之心,朕即天命,何论私心?」
那太监当场打了个哆嗦,一双眼里冒出血丝,他跪倒在地,正要拜呢,李世民一把拉起他,沉声道:「去吧。」
太监眼底的泪直接崩出来,转身离开茫茫深宫。
五年了,李世民望着无边黑夜:朕这五年是怎么过的?朕见了多少人,朕发过多少次秘而不宣的旨意,朕又用什么方式拉拢了多少人……
今夜之后,朕谁都不跪。
今夜之后,堂堂华夏,岂容小丑跳梁?!
2
当大清万世不易的好梦坠入慈禧脑海,当西风吹过景阳宫前的御书房,王重八收到了宫里的消息。
三五颗星洒下微茫的光,王重八抬手把纸条烧了,目光闪烁片刻道:「全军集合。」
片刻后,王重八身后的院落里已站满了人,这些人个个都像标枪一样钉在地上,望着王重八的目光都贼灼热。
没人会怀疑,这些士卒愿意为之赴死。
王重八没有转身,他沉声道:「弟兄们应该清楚,咱到底是干什么的。」
为首的军官重重点头,他低声道:「驱逐鞑虏,反清复明!」
王重八点头道:「不错,只是咱没告诉弟兄们,其实反清复明这项大业,京城里也是有人支持的。」
为首的军官眨眨眼,说那这个贵人是谁呢?
王重八长出口气,思绪又飘回五年之前,那会儿他刚到清末,还不叫王重八,他的原名叫王正谊。
大刀王五,王正谊。
当日他魂穿大刀王五,大明是怎么衰败的,怎么灭亡的,南明那群大臣又是怎么在亡国之祸面前一心党争的……全在他脑子里跳。
跳得他脑门青筋毕露,差点吐血。
没错,光绪是李世民,王重八自然就是朱元璋。
两人在这五年里还见过一面,那会儿李世民刚发现自己没法练兵,就四处留意有谁可以替自己悄悄练兵。
而朱元璋在没有大反贼的日子,凭大刀王五在京城里的镖局,凭这些年在江湖里的人脉,他自己把反清复明的旗子打了起来,自学西方军事理论,又教给信得过的江湖少年。
奈何还是被清廷发现了,清廷查汉人的力度,比特么当年锦衣卫还高。
老朱没辙,正准备跑路呢,四九城里一路狂奔,街巷里忽然冒出个小太监,一把将他拽进了某辆马车。
接着朱元璋就见到了李世民。
当然,那会儿他们只以为是大刀王五见到了光绪皇帝。
李世民开口就石破天惊:「朕是载湉,光绪帝,我时间不多,咱们长话短说,我知道你想反清复明,我帮你!」
朱元璋:???
卧槽,这什么情况,你丫不是大清皇帝吗,你帮我反清复明???
但朱元璋这人,最能分清轻重缓急,你这个大清皇帝为什么要帮我,估计说来话长,朱元璋干脆道:「我的人已经散了,镖局也会被查抄,你如何帮我?」
李世民目光一亮,对朱元璋更为满意:「两江总督刘坤一,之前一直受李鸿章打压,去年是我把他从老家提起来,放在两江总督这个位置上的。我给你写一封信,你去找他,只说你是被李鸿章所迫害,他会收留你。」
朱元璋不置可否:「然后呢?」
李世民指着南方,定定望着朱元璋:「南洋之上,有个马来半岛,那是英国人的地盘,但当地百姓受够了英国佬的盘剥,如今揭竿起义。我会发旨意让刘坤一派人去南洋支援英军,你去。」
朱元璋眯了眯眼:「咱就是到了刘坤一麾下,也不是领兵之人吧?」
李世民笑了,他身子后仰,微微靠在车厢上:「我帮你,自然是看重你。你教那些江湖人的理论我看了,你吃得很透,用得很好,更不必说你大刀王五的武功与悍勇……无论你是小卒还是队正,只要你去,只要你有一场战事,你就一定能脱颖而出!」
朱元璋也笑起来,他拱手道:「陛下给咱安排这么一条明路,有要求吧?」
李世民扬眉道:「不错,你看东瀛倭寇,近年内会有什么动向?」
朱元璋不假思索道:「跳梁小丑,一朝得势,必然猖狂,这两年他们国内的财政崩溃,只能用战争赢得金银,它一定会来攻打大……大清。」
李世民盯着朱元璋道:「你想让倭寇赢吗?」
朱元璋没有丝毫退让,两人四目相对,脸上都带出笑意,朱元璋道:「咱明白了,日寇来犯之时,咱就带兵回京,你有什么要咱帮忙的,咱义不容辞。」
李世民哈哈大笑,他看着朱元璋,总觉得这人过于聪明了。
这不是李靖那种精通兵事的聪明,这人了然世界局势,熟稔政治斗争,此人眼中,也没有半分对帝王的畏惧。
李世民指朱元璋道:「王五,你真是个天生的反贼头子。」
朱元璋笑道:「你却不像大清的皇帝,不是胸怀天下,谁敢用我这个反贼头子?」
这笑声又忽地停了,朱元璋反客为主,质问李世民道:「咱可以回来,打退日寇之前,咱也会把反清复明这事先放一放。但京城防卫慈禧不可能交给你,咱带着兵马回来,要是被挡在京畿,咱转身就走。」
李世民倒还在笑,扬眉道:「朕都信你能从南洋拉起一支强军,你不信朕能把太后的势力打出一个缺口?」
朱元璋看着李世民那双舍我其谁的眼睛,浑身上下的恢弘气度,忍不住觉得自己任重道远。
跟这种人争天下,比特么抗击列强难多了。
朱元璋道:「好,那咱们各安天命。」
这么匆匆几句话说完,朱元璋又被丢下了马车,一身鲜血杀出京城,颠沛流离奔向南洋。
而李世民今日出宫的消息也被慈禧所知,慈禧当然不知道他见了谁,说了什么话,可仅仅是光绪忽然脱离她监控这件事就足够她恐惧愤怒。
那天李世民跪在颐和园石板上,跪了整整一夜。
好在这五年的一些辛酸屈辱,这五年的一些九死一生,终于都到了尽头。
西风凛冽,夜凉如水,王重八身后的那些士卒已然听呆了,他们没想到京城里相助的贵人,会是光绪皇帝。
那个心腹军官磕磕绊绊道:「那,那将军,咱这是要……」
朱元璋终于回头,他双目似火,扬手道:「进宫,帮着小皇帝把慈禧老妖婆办了,再帮着小皇帝把国事都给办了!」
那军官当即就懂了,自家将军这是要走加九锡,假节钺,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路子!
自家将军答应皇帝会回来,就想好这一天了!
天下事,还得是将军挟天子以令诸侯才能收拾得了。
这群从南洋被拉起来的苦寒百姓,从边疆一路跟着杀过来的汉家儿郎,就服朱元璋这长远的目光,这不把天子当回事的气魄。
当夜,朱元璋带兵夜行,撞见巡夜的京八旗侍卫,直接一排毛瑟步枪轰过去。八旗子弟哭爹喊娘地跑了,几百人的新军迅速杀向紫禁城。
麾下军官还有人问朱元璋,咱们这几百人杀到紫禁城,万一进不去宫门,咱不就完了?
朱元璋目光坚毅道:「开弓没有回头箭,咱能进京城,就该相信龙椅上那个小皇帝的手段,到了神武门,必定有人给咱开门。」
那军官眉头一皱:「小皇帝都有人帮咱开门了,为什么不直接用那些人政变?」
朱元璋道:「那些人不是他的,慈禧盯着他,他没有人手。但小皇帝的亲爹掌管神机营,只是他爹向来对他敬而远之,对慈禧充满畏惧。能给咱开门,已经是小皇帝手段高明了,他爹是万万不可能亲自杀向慈禧的。」
那军官默了一下,他问了朱元璋最后一个问题。
「既然小皇帝手段这么高明,政变之后,将军真能插手国事吗?」
朱元璋道:「他手段再高明,麾下没有兵马,也须用得着咱,帮他这么一遭,今后咱无非是当董卓还是当安禄山的区别。」
那军官不说话了,只在心中腹诽:安禄山跟董卓,也都没啥好下场啊……
王重八能不能当董卓,并不是李世民首要考虑的问题,他当先考虑的自然是神武门。
其实这也早有准备,光绪是慈禧的的外甥,他爹并不是死掉的皇帝,而是慈禧的妹夫。李世民早早去找过这位亲爹,拍了一封书信在他爹面前,信上面就是他爹的笔迹,写着跟光绪约定好,会在大寿其间发动政变。
亲爹人都麻了,他说这玩意纯属诬陷,我把这玩意拿给太后看,太后必有明断!
李世民不置可否,李世民说你去吧,反正十月初二,一定会有兵马攻城,即便没有你开宫门,凭侍从处的那些兵,真能扛住朕借来的洋军吗?
亲爹大惊失色,几乎都要跳起来,说你还借了洋人的兵马?你几时借的?
李世民笑道:「这五年里,朕接见外国使臣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你说朕几时借的?」
抛下这句话,李世民转身就走。
亲爹慌了,他太清楚慈禧的为人了,即便自己此刻把栽赃信呈给慈禧,只要十月初二真有政变发生,无论慈禧赢还是自家亲儿子赢,自己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亲爹咬咬牙,还是决定相信洋人的战斗力,当夜必开神武门。
只是真到了十月初二深夜,这位亲爹开了门,才发现对面杀过来的,好像不是洋人啊!
为首的一员悍将负刀提枪,毛瑟枪一指,光绪亲爹便瑟瑟发抖,彻底忘了什么洋人不洋人的,直接让开道路,请朱元璋带兵杀进紫禁城。
宫中当然还有别的禁军,这些人见到凶神恶煞的朱元璋当然也会颐气指使,厉声喝问。
回答他们的只有一串枪火。
从南洋南疆杀出来的精兵自然不是宫中这些禁军能比,八百人横冲直撞,从御花园杀到御书房,只花了十几分钟。
那些禁军死的死,逃得逃,像极了辽东的战场。
朱元璋越杀越气,面沉似铁,他这五年见了太多类似的军队,见了太多被抛下的百姓,那曾经都是他的子民,如今却只能被列强烧杀,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却还能花几百万两过他妈的六十大寿。
八百人几乎没有损失,朱元璋带他们路过御书房时,有推门声忽然响起。
李世民从御书房走了出来。
朱元璋一抬手,八百人令行禁止,齐刷刷停在原地,八百多双眼睛转望李世民,这些带着血腥气的目光足以压垮一个寻常的弱冠少年。
李世民没垮。
二十多岁的李世民,早已从尸山血海里杀过几个来回了,他面对这些目光,甚至还有些兴奋。
他对朱元璋道:「王大侠,别来无恙。」
朱元璋没施礼,他淡淡道:「陛下一起去?」
那八百人不由有了点骚动,一双双眼睛都在瞳孔地震,还有些人嘴巴微张,发出了卧槽的声音。
李世民负手道:「自然,朕如果不去,你们就是乱臣贼子,片刻后李鸿章带人进宫,死的就是你们。」
朱元璋身子一僵,凝视李世民道:「原来你喊了李鸿章,你喊了李鸿章,咱也能先抓了你。」
刚才还在那卧槽的八百人马,顿时又随朱元璋发出阵阵杀气,李世民对这杀气置若罔闻,他平静道:「没用的,有朕在,你才能继续立功,继续招兵买马。否则以你现在的几百上千亲军,谈何对抗……」
朱元璋一甩手道:「要走赶紧走,兵贵神速,谁有空听你在这念叨?」
朱元璋无能狂怒,他怎么也想不通这个没出过深宫的小皇帝,常年受老妖婆打压,怎么还一点都不怯懦,不恐惧呢?
没事,这小皇帝就算手段再高明,政治头脑再好,想在自己跟李鸿章之间玩制衡,他就大错特错了。
跟着小皇帝奔向宁寿宫的路上,朱元璋望着李世民的背影,又一次平静下来。这是大争之世,是几千年未有之变局,躲在宫里玩权谋,只会让自己死得更快,人在乱世,能打才是硬道理!
打仗咱怕过谁,优势还是在我!
八百人从御书房又打到皇极门,这里守门的清军一开始还不想开门,他们也听到宫里似乎有动静,只是还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李世民亲自站到最前方,断喝道:「朕天子也,开门!」
清军慌了,他渐渐知道今夜到底发生什么事了,他回头看看宁寿宫,又低头看看光绪帝,声音都带着哭腔:「陛下,您回去吧,我就当今天没见过您。」
李世民沉声道:「神武门都开了,这么多人的血都流了,今日朕有死而已。」
朱元璋就站在李世民边上,李世民信手从朱元璋腰间抽出刀来,然后手脚并用,直接沿着锡庆门往宫墙上爬,还不忘对身后八百人发号施令:「随朕先登,拨乱反正!」
朱元璋眼皮一跳,他忽然发现自己好像又判断错了一点,这小皇帝的身手有点过于好了,煽动军心的能力也太自然了。
这小皇帝不像是不会打仗的人啊!
当然这些念头只是一闪即逝,朱元璋手一挥,已经让人跟着李世民上了。
门后的人顶不住这个压力,眼瞅着在李世民越登越高,下边还有士卒推举着他,另一边还有个悍将露头,端着个毛瑟枪目光如炬,谁动谁就被一枪打死。
守将的心理彻底崩了,打开宫门,放这八百人进了皇极门。
门后宽阔的区域里,还有一排排的清军,他们都是慈禧的死忠,手中也抱着一排排的毛瑟枪。
李世民回头,朱元璋了然,八百人齐刷刷掏出炸药包点燃,远远丢进清军堆里。
轰然一声巨响后,李世民提刀带头冲锋,朱元璋紧随其后,八百儿郎个个都杀红了眼,从皇极门一路杀到宁寿门。
此时,宁寿宫里的慈禧终于被人摇醒。
她听到李莲英带着哭腔道:「天子带兵来了,老佛爷您躲躲吧!」
慈禧虽然上了年纪,可这一句话就足够让她清醒。
慈禧匆匆起身,边穿衣服边问:「他哪来的兵?」
李莲英道:「奴才不知。」
慈禧还想问些什么,但随着又一声巨响,宁寿门好像也失守了。
李莲英急哭了,他说老佛爷,快走,快走啊!
慈禧反而不动了,她面无表情盯着李莲英道:「好利索的手脚,哀家现在走,已经来不及了。」
正如慈禧所预料,只过了三五分钟,宁寿宫的大门就被推开了。
只是她没想到第一个进来的不是光绪,而是一个她不认识的悍将,一个提刀的中年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