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如何看待《芳华》?
观看电影《芳华》,又流眼泪了,多次。但好像并不是为剧情,也不是为了人物。只有一个:家庭出身。
芳华
男主刘峰,文工团里的活雷锋,人品道德能力无可挑剔,人人说好。可是农村出身,爸爸是个乡村木匠。他对战友是真正的爱,对老兵捎信带东西,对新兵无微不至。能吃亏,食堂打饭别人吃饺子他吃饺子皮;有能力,在单位领导器重要推荐去上军校,厨房跑了头猪,第一时间就想着叫他一块去抓。(抓猪的场景很反讽,迎着高举毛主席语录,喊着誓死保卫毛主席口号的游行队伍追过去。)有爱心,为了给战友省钱结婚,自己给他打一套只有在上海或者军区领导家才有的沙发。此战友也是农村出身的大龄青年,被城里媳妇逼着要的沙发。确实是个活雷锋,也可以说一个农村孩子为了改变命运做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然而,他的家庭出身好的战友们虽然平时嘴里夸他活雷锋,心里并看不上他,把他的奉献当成理所当然。当他为了爱情,把上军校转干的机会给别人。然而在给暗恋对象(上海姑娘,反差大不大?)表白后,被所谓战友看见后第一反应是“活雷锋变流氓”被诬陷成刷流氓。在受尽侮辱后,下放到大山深处的连队伐木。临走时无一老战友相送。唯有他照顾的女主新兵出于感激前来相送。一堆的奖励都扔了。
刘峰
女主何小萍出身更不好。父亲有历史问题在劳改,母亲改嫁,继父歧视,其他兄弟姐妹欺负。以为来到部队不会再受欺负,等来的其实还是伤害与凌辱。她的舍友们一开始就对这个不属于她们团体的新人就排斥。从偷军装事件到晒内衣事件始终只看到凌辱。甚至人家在得到英雄称号后精神崩溃,也换不来她们半点同情“她不是一直想当英雄吗?怎么这个样子!”她因看到男主这么好的一个人被陷害,无人站公道从而对文工团产生了厌恶和抵制。在没有选择后给她当了一回主演后就被毫不留情的发配到前线卫生队。
月下独舞
男主女主为了洗刷自己,前者上前线浴血奋战丢了一只手,后者抢救伤员过多导致精神崩溃。男主带队上前线不要命的场景和女主在看节目时独自一人走到草地月下独舞真的看得我不能自已,泪流满面。退伍后,男主讨生活蹬三轮车,被城管收车讹诈,甚至摁倒在地上打。女主因精神问题一直未婚,孑然一身。
刘峰何小萍:岐零客遭遇飘零人
郝晓雯,出身高干家庭,一直是团里的一姐,无人敢惹。也是她一开始就主导了对女主的歧视,一系列的迫害行动,她都是主角。只因为她有一个军长爸爸。口称“江山都是她们家打下来的”只不过被纠正是她爸爸们打下来的。在得知舍友男友是同为高干子弟后,在明知道舍友的感情也好不含糊地伸手夺将过来。退伍后,更是占尽了资源优势,自己做了阔太,老公成功经商,三亚拿地做起了开发商。从始至终都是利益的既得阶层。
郝晓雯
林丁丁,上海姑娘,男主暗恋对象。出身大地方平民,没交待具体如何,总归不算太差,因为退伍第二天就离开,并成功嫁到国外。在偷军装事件中,她虽然也欺负女主,但最终还是理性地阻止了事件升级。但在后来的流氓事件中,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就出卖了男主。
林丁丁
故事叙述者萧穗子。有作者严歌苓的影子,知识分子出身。在影片中她父亲被平反了。相对应的是女主的父亲一直含冤,死在劳改农场。她属于中等。她一直是事件的经历者和旁观者。她既没勇气主持正义,看到女主受欺凌也不敢挺身而出但也不比情书,没有丝毫的想法。点同情心没有,只是在默默记录。在被抢夺爱人后也只能默默撕了情书。在后来自己成为作家后与之联系的还是郝晓雯林丁丁这帮人。
穗子
他们的战友们可以说出身都高过他们。女主配舞的朱克,嫌弃女主汗多异味,就敢吊儿郎当,公然不服从领导,还想转业回去考大学。检举揭发刘峰,就是他干的。
文工团解散的那个场景他们慷慨激昂,甚至痛哭不已,最后全都醉倒在地。我甚至感到了快意。也不由地厌恶,这跟当年淮海战场国军被围歼前夜所有军官搂着女话务员醉生梦死一样。
文工团解散
政委这个角色很厉害。他赏识刘峰,推荐他去读军校。刘峰出事后,丝毫没看到他有保护刘峰的意思。其中原因,我想了半天。估计有二。一:他推荐刘峰读军校,一是赏识,二是扩充自己实力。因为电影里交待很清楚,军校出来就可以到军部任政工干事,刘峰毫无疑问会对政委感恩戴德。对政委而言无疑是实力扩展到了军部。而如果他推荐别人如陈灿、郝晓雯之类,丝毫不会对他有有影响,他们可不会对政委的知遇之恩感恩戴德。他如果推荐穗子、林丁丁之类又存在风险,政治出身带来的不确定性。二:刘峰摸人事件出来,以他的想法毫无疑问是:你小子辜负我的好意居然是贪恋美色。恼羞成怒是肯定的,说不定把刘峰处理到伐木连的主意就是他出的。因为后来何小萍也是同样的手段。政委对何小萍的处理更说得上是稳准狠了。
卸磨杀驴的政委是个好领导
还有一个人物,一个16岁冒充17岁的兵。全身烧成黑炭,在与女主谈话后死去。这也只可能是个农村兵。以我所知,只有农村兵为了改变自身命运,才会这么不怕苦不惜命地做。还有一个细节,他都没吃过果丹皮,80年代初的流行零食。
在这部影片里,我只看到残酷。出身带来的残酷。只有小时候看路遥的《人生》才有的感觉。但《人生》基本上还是积极向上的,这里我看得很悲伤,基本上是绝望,人,生而不平等是人类组成社会以来就存在,无论所谓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然而,后来,居然还有老子英雄儿好汉的说法。不由地想起了杜月笙的泥鳅鲤鱼理论:“你原来是一条鲤鱼,修行了500年跳了龙门变成龙了,而我呢原来是条泥鳅,先修炼了1000年变成了鲤鱼 ;然后再修炼500年才跳了龙门,倘若我们俩一起失败那你还是一条鲤鱼而我可就变成泥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