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泥土加什么可以成石 滴水成石非一日之寒这句话的意思是

麦秸和稻杆。黄泥土里面要和麦秸和稻杆(要弄短,大概三、四寸长)才会变得又硬又不开裂,目的是让泥土粘连起来,也可以放点沙子小石粒。泥土、石灰 、沙子 、石灰30% 、沙子15% 、泥土55% 。

文章目录:

  1. 黄泥土加什么可以成石
  2. 滴水成石非一日之寒这句话的意思是
  3. 明朝时期的科学巨匠有哪些?

一、黄泥土加什么可以成石

麦秸和稻杆。
黄泥土里面要和麦秸和稻杆(要弄短,大概三、四寸长)才会变得又硬又不开裂,目的是让泥土粘连起来,也可以放点沙子小石粒。
泥土、石灰 、沙子 、石灰30% 、沙子15% 、泥土55% ,用水调和百分之50的108胶水即可。黄泥土,属潴育水稻土亚类黄泥土田土属。 广泛分布于江苏省太湖平原,海拔2—6m,多数分布于4m左右的地段,遍及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市, 以吴江、昆山、无锡、宜兴、江阴、武进等地面积最大,共有336.4万亩。该土种土体厚,田脚高,耕性好,爽水,保水供肥能力强; 目前以稻—麦或稻—油轮作的一年两熟制为主,年亩产粮800kg以上, 是太湖平湖生产性能最好的一个土种。今后改良利用要有相对合理的作物布局。实行稻—麦轮作,实施秸秆还田,特别采用油菜萁直接还田,以疏松土壤。据昆山市定点观察,连续三年菜萁还田的效果显著,还田区比对照区总孔隙度增加4.7%,有机质增加0.04%,速效磷增加4ppm。 合理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据多点试验,磷肥(过磷酸钙)每亩施用15—25kg为宜,旱作施用为主,水稻施用以秧田和早稻较宜。据宜兴市试验,亩施氯化钾8—10kg, 三麦平均增产12.18%,油菜增产16.4%,单季稻增产9.66%。

二、滴水成石非一日之寒这句话的意思是

水滴石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两个成语,意思都是长时间造成的结果。

水滴能把石头击开小洞,意思是作事情只要有毅力,就会成功达到目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都是强调积累的重要作用。

意思是,水滴将石头磨穿,不是一天的时间的功夫(不是一天的时间就能做得到的)。

这个句子说明:

做事情,要取得成绩,往往不是短暂的功夫就能达到的,而是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长久的积累。

三、明朝时期的科学巨匠有哪些?

明朝官员万户,世界航天第一人,

郑和,世界远洋航海第一人,

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大明崇祯历书>>

参考:<话说中国>(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史>(李约瑟 英),天涯社区,星辰在线

1 天文 气象:

公元十四世纪中叶的《白猿献三光图》(作者不详)载有一百三十二幅云图,并与天气变化联系起来,绝大部分与现代气象学原理相一致。(欧洲到公元1879年才出版只有十六幅的云图。)

1383年南京设京师观象台

1439年造浑天仪置北京(1900年被八国联军德国劫走.1921年要回,置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1442年北京设观象台

1446年建晷影堂(位于北京古观象台西南侧)

1607年李之藻撰<浑盖通宪图说>刊行(介绍西方天文观阐释浑天说)

1617年张燮著《东西洋考》记载海洋占候等的详细资料。

1634年正式安装我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筩"(yong)

2 数学 物理:

1450年吴敬撰<九章算法比类大全>

1584年朱载 (yu)著《律吕精义》出版

1592年程大位撰<算法统宗>最早记载使用珠算方法开平方和开立方

1606年徐光启与利玛窦开始合译<几何原本>

1613年李之藻据西人克拉维斯<实用算术概论>和中国程大位<算法统宗>编译而成<同文算指>

1637年,宋应星在《论气·气声》中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作出了合乎科学的解释,他认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或急速运动冲击空气而产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来传播的,同水波相类似。

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2中提出:"宙(时间)轮于宇(空间),则宇中有宙,宙中有宇。"也就是提出了时间和空间不能彼此独立存在的时空观。

在《物理小识》卷1中正确地解释了蒙气差(即大气折射)现象

民间光学仪器制造家孙云球制造放大镜、显微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并著《镜史》(已佚)。

3 医学:

1406年,朱棣等主持收集编成《普济方》(载方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个,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医方书。)

1567年在宁国府太平县试行中国人痘接种方法预防天花。(种痘预防天花是人工免疫法的开端,是医学史上的重大成就。十七世纪我国种痘技术已相当完善,并已推广到全国。我国种痘法于十七世纪初传入欧洲。 )

1596年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在南京正式出版刊行

同期问世的还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

1601年,杨继洲著《针灸大成》

1617年,陈实功著《外科正宗》(收集了大量有效方剂。他注重实践,勇于革新,创造性地进行了截趾(指)、气管缝合等外科手术,对我国外科学作出了贡献。书中对一些肿瘤也作了论述。)

1624年张景岳撰《类经>刊行,同年,景岳再编《类经图翼》和《类经附翼》

1640《景岳全书》64卷成书

1641年吴游性撰<瘟疫论>

王夫之在《思问录·外篇》中提出了关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的观念,他说:"质日代而形如一,……肌肉之日生而旧者消也,人所未知也。人见形之不变而不知其质之已迁,……"

4 农学:

1376俞宗本著《种树书》(记载了多种树木的嫁接方法,如桃、李、杏的近缘嫁接和桑、梨的远缘嫁接等)

1406年,朱橚《救荒本草》问世(收集四百一十四种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料,载明产地、形态、性味及其可食部分和食法,并绘有精细图谱)

1511年中国种植玉米

1547年马一龙著《农说》(记载了水稻的精耕细耘、密植、育苗、移栽等的种植经验,是我国第一部运用哲学观点来阐述农业技术的著作。 )

1582年 藩薯传入中国

1596年 屠本畯(jun)著中国现存最早的海洋生物专著《闽中海错疏》(记载了沿海一带以海生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为主的二百多种水族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等。)

1608年,喻仁(喻本元)、喻杰(喻本亨)合著《元亨疗马集》(著名的兽医学著作,内容包括对马、牛和骆驼的治疗经验,至今仍有实用价值。)

1617年赵蛹著<植品>(有关西红柿的种植技术等)

1628年徐光启撰<农政全书>

5 地里学:

1405--1431年郑和率大型远洋船队到达西洋三十余国

1425年<郑和航海图>编成

1536年黄衷著<海语>(记录东南亚史地与中国南洋交通情况)

1565年胡宗宪编<踌海图编>记录中日交通及抗倭事

1639年开始顾炎武编著《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

1640年徐宏祖著《徐霞客游记》正式成书

6 化学、冶炼及化工:

1521年四川嘉州(今乐山)凿成深达数百米的石油竖井

1596年<唐县志>记载以火爆法的采矿技术

1596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二百七十六种无机药物的化学性质以及蒸馏、蒸发、升华、重结晶、沉淀、烧灼等技术

1637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述冶炼技术时,把铅、铜、汞、硫等许多化学元素看作是基本的物质,而把与它们有关的反应所产生的物质看作是派生的物质,从而产生化学元素概念的萌芽。

1637年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五金》中有关于密封加热冶炼"倭铅"(即锌)方法的记载。明代的钱币"永乐通宝"(公元1403-1424年)有的含锌高达99%。欧洲到十八世纪才开始冶炼锌。

1637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许多成就,如冶炼生铁和熟铁(低碳钢)的连续生产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化学热处理等钢铁热处理工艺和固体渗碳工艺等。

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7中记载了炼焦炭的方法:"煤则各处产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欧洲到公元1771年才开始炼焦。

7 机械制造:

(1372年造碗口铳,口径11cm,上有铭文说明为水军装备.附图)

1377年造手铳(小口径管形.附图)

14世纪著《火龙经》

14世纪末发明“神火飞鸦”(附图)

1405年郑和船队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的远洋船只"宝船",船长150余米,容千余人

1453年造铜火铳(滑膛式.附图)

1524年在北京铸造佛朗机炮

16世纪中叶发明“火龙出水”。箭头上龙头下圆柱,柱体分层装火箭,为当时世界上最早的多级火箭(关于“火龙出水”,在明代后期出版的《武备志》、《火龙经》等兵书中都有记载,附图样。 )

1558年造出中国第一批火绳枪一万支,称之为“鸟嘴铳”。

1580年戚继光发明"自犯钢轮火"(其效类似地雷)

1598年赵士祯呈<神器谱>,记载铳器制作及使用方法(附图样)

1626年王钲编成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机械工程专著<新制诸器图说>

1637年宋应星撰成中国科技百科全书<天工开物>

................

希望文字工具网搜集的关于成石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你可能想看:
标签: 成石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