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非你莫属》和《职来职往》求职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这个问题我尝试回答一下。

自己做了7、8年的职业规划咨询师,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来访者。在这段职业生涯中,我遇到了三位曾经在《非你莫属》的舞台上参与过招聘的朋友,当时主持人都是张绍刚。

第一位是一位女孩,从新加坡学习护士专业回来,因为不会英语口语表达,记得在舞台上被boss们追问的哑口无言,现场勉强获得了一份职业,但没多久她就离开了,竟然找到了我。

小姑娘其实非常勇敢,也非常心疼妈妈,能够走上舞台,是她引以为傲的事情,尽管在节目中,被boss们,一通猛批,但她是一个非常乐观积极的人。

通过职业规划咨询中的一些心理测试工具,职业兴趣和职业倾向测试工具,我们又进行了非常系统化的,细致性的两个多小时的沟通,最后确定了她的职业代码,是社会型、事业型和艺术型。之后我们做地域、行业、职位的选择。

经过评估和决策,这女生去了一家猎头公司,这家猎头公司也刚好在那几年发展的特别的快,她获得了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自己一个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很快就独立拜访客户,签单,做得非常出色。

另外一个来找到我咨询的也是因为在节目中受到了boss们的打压,并没有找到自己合适的职业。

这位来访者是一个男孩,初中毕业的学历,在那个舞台上也算是学历比较低的,但他的销售能力非常强,有很高的情商。这源于他在舞台上没有太多时间表述他的成长经历,为了生存十几岁的年纪,他在图书馆曾经有过几年打扫卫生的工作,而他也因此爱上了读书,每天泡在书海里,让他能够与全世界各种各样的高人去沟通。或许因为太想证明自己,在舞台上有两三次“抢话”的表达让主持人“不爽”了,于是后面就开始少了一些表达的机会。

而我知道,这是一个神奇的男孩,以自己的资历和经验在与他沟通中,感受到非常的通畅。虽然他学历很不高,虽然他没有很好的原生家庭背景,但他能够和我同频地沟通对职场,对人生,对自己的思考,并且能分析自己的优缺点,有着比较明晰的自我认知。这在职业咨询中经常遇到的模糊症结并没有在他身上出现。我看到了读书、历世、反思的力量,看到 了体验给一个人带来的巨大成长。这个男孩儿最后梳理自己的优劣,听从我的建议,继续在销售领域,但瞄准了更有渴望的金融领域,以盘活自己因销售而积累下来的丰富人际资产。清晰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他就准备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管理能力,来完善自己了。

还有一个男孩,也是大学毕业不久到舞台上去求求职。因为对社会上职业的探索不够,面对多个岗位也很迷茫,虽然得到了一个工作机会,选择了招商部的工作,但一段时间之后也是不太适合,就辞职了。那是因为他的职业性格与这个岗位的匹配度低,只是自己太想挣钱而选择了薪酬可能高的岗位。但薪酬回报高的岗位是在那里,却不是每个人到那个岗位上都可以获得高工资啊!很快,业绩不足以及性格的短处让他寝食难安,辞职了事。

在这舞台上求职的人可能分为两类:迷茫而不知道要什么的;目标非常清晰和明确的。

我想我遇到的三位都是在舞台上求职不太成功的,这可能是因为在舞台上时间比较短,主持人要照顾各个方面的因素,也与当事人认知自己、认知职场不足有关,所以在职业的匹配和选择上显得仓促。在没有清晰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只是又多了一次迷茫的尝试而已,尽管这个舞台不小;

而那些对自己认知比较清楚,对职业探索也比较充分的人,说句简单的话,就是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在求职的舞台上能够直接与boss们直接对话,寻找自己匹配的机会,还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避开了企业正规招聘中多个轮次的面试流程。

所以后者是锁定目标,争取机会,所以就会有充足的准备,很聚焦地展示自己的实力,成功率高且择业顺利。

因此啊,清晰自己的自我认知,了解自己是谁(有啥,想要啥,能干啥;)更重要啊!成功的求职一定建立在对自己的认知清晰,对职业的探索充分,对企业和行业有了解的情况下完成的。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