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这本书你喜欢吗?为什么?

毫无疑问,作为世界名著,我非常喜欢并熟读《老人与海》,因为这部作品通篇充满了浓郁的哲学意味,展现了人不应向命运低头的勇气和精神。

世界上许多文学家都是以长篇巨著闻名于世的。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莎士比亚的《王子复仇记》,雨果的《悲惨世界》,曹雪芹的《红楼梦》等。然而美国作家海明威却以他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轰动了世界文坛,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以他那“雄狮”般的精神成为风靡欧美的传奇人物,在不同国度、不同肤色、不同时代的读者心海中掀起了永不消失的狂涛。小说仅仅讲述了一个老渔夫捕鱼的故事,却寓含了深刻的哲学意味。

那么,什么是哲学意味呢?哲学意味是作品透露出来的对人生真谛的高层次的体验和思考,是一种具体的人生精义、深刻的生活真谛。它是作品结构的胜境、灵境。《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中,对作品的哲学意味做了解释:“是一种寓意、一种暗喻、一种象征”。它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性,它最耐人寻味,最富启迪性,最能使人联想到生活。它可以说是文学作品的无言之美,是启迪人性的“理外之理”“味外之味”。它又是“一种悠远之感,一种缠绵之情,一个待解之结,一块待填的空白”。

尤其是在疫情当下的社会,《老人与海》的哲学意味会更加引起人们的不同感受。它激励着人们去感悟、去追求、去开拓、去创新、去竞争。它告诉人们:人生就是拼搏,顽强地拼搏,即使受到屈辱也还要拼搏。人就是这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才是真正的人生。正因为如此,这篇小说才具有永久不衰的魅力。

1.作者艺术修养充满了哲学意味《老人与海》的哲学意味得益于作者高度的艺术修养,来自作者对人生真谛的刻骨铭心的体验,是他用全部痛苦、坎坷、血泪、生命换来的人生感受。一个对生活有过深刻体验或饱尝过人生灾难的作家,即使他写的是一棵小草、一朵野花、一阵小雨、一片白云、一件凡人小事,也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作品中贯注一种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哲学意味。海明威的艺术修养来自他丰厚的生活积累,来自他传奇式的生活。

少年时的海明威,精力旺盛,争强好胜,有想象力,对于冒险、搏斗极有兴趣。他的医生父亲常常带他到大森林去渔猎,培养了他从小对渔猎的喜好。他目睹过许多动物之间“生存竞争”的殊死搏斗。他当过随军记者,先后四次奔赴西班牙,与士兵在同一条战壕里并肩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又在欧洲战场参加反法西斯战斗。在那些岁月里,“他完全陶醉在战斗中,仿佛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上”。在意大利的战场上,他负了重伤,身上一共中了237块弹片,先后动了十几次手术还没有取尽,战争造成了他严重的后遗症,使他记忆力减退,部分听觉失灵。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没有比这种症状更为残酷、更为痛苦的了。为寻求安宁和生命力的恢复,他到很远的地方去打猎,他像一个奋斗在斗牛场上伤痕累累的斗牛士。然而,这头受伤的狮子却未能再次怒吼,婚姻的坎坷使他心灰意冷,多病缠身又使他痛苦不堪。在经历了迷惘—奋斗—孤独的三部曲后,这头雄狮憔悴了,终于在悲观中倒下,于1961年7月2日清晨用猎枪自杀。他一生共写了50多部短篇小说,充满了暴力、鲜血和死亡的意象,构成了贯穿于他一生的思想真谛:蔑视死亡的“硬汉”精神。

海明威曾经说过:“我是按照冰山的原则来写作的,那就是浮在水面的只有八分之一,还有八分之七藏在水下。你知道的东西可以略去不写,这样反而加固你的冰山,略去不写就是含而不露。”是的,要表现这“八分之一”就要有“八分之七”来做基础。他笔下写的都是他所见所闻或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情,即写自己熟悉的东西。他写战争,写斗牛,写海浪,写渔夫,写鲨鱼,写打猎,写他的欢乐与痛苦、追求与奋斗。

《老人与海》虽然取材于一个古巴渔夫打鱼的真实故事,但他并不单单叙述这个故事,而是糅进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体验。他不仅有过和老人相似的人生经历,而且有过和老人与海打交道极为相似的具体体验。他常乘定做的“拜伦号”游艇外出捕鱼。有一次,他曾与大鲨鱼搏斗了半个多小时,独自将一条785磅(只差12磅就达世界纪录)的大鲨鱼钓出水面,拖进船舱。他还对马林鱼的生活习性和有关知识十分熟悉。为了表示对他的尊重和赞扬,人们将一种玫瑰色的鱼命名为“海明威新马林”。《老人与海》与其说是写一个老人,倒不如说是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正因为他有着丰厚的生活积累,所以他才可以这样万中取一、以少概多、以最简洁的语言和手法来表现鲜明的形象,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蕴藏在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

2.主题思想充满哲学意味《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充满了哲学意味。它描写一个古巴老渔人驾着一只小船,孤零零地到茫茫大海里去打鱼,可是他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在第八十五天终于捕到一条比他的小船还要大的马林鱼,而鱼却被一群鲨鱼吃掉,当他回到岸边时,捕获的鱼只剩下一副骨架子。

他开篇写道:“他是个独自在海湾里一只小船上打鱼的老头儿,他到那儿接连去了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有捉到。”单刀直入,一笔触及主人公这个“失败的英雄”,他把这个主题升华到哲理的高度,写出了人的倔强,又写出了人的屈辱,并给人以启迪:人活着就要奋斗。小说有句充满哲理的话:“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你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作者颂扬了人的勇敢精神,在灰暗的主题上轻轻地抹上了几分明朗的色彩。老渔夫忍着饥饿和伤痛孤单与疲倦,在茫茫的大海上与大鲨鱼搏斗了几个昼夜,但斗争的结局只拖回了一副比他的小船还要大的鱼骨架,同时归来的还有他那只残破不堪的小船和他那耗尽了精力的躯体。他失败了,却是英勇地失败了,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他却赢得了胜利。借着水面映出的街灯的反光,只见捕捉回的那条死鱼的大尾巴挺立在船艄后面:鱼脊骨的赤条条的白线,黑压压一团的头,伸得很长的鳍和身上一切光溜溜的部分。看到眼前的几天几夜的搏斗而获得的战利品老人没有叹气,没有悲伤,却在茅棚里,依旧脸朝下睡着了,可爱的孩子坐在一旁守护着他,不去打扰他,而“老头正在梦见狮子”。这是一幅多么美丽而带着神秘色彩的画面啊!

老人疲倦了。他能不疲倦吗?当他顺着堤岸走时,才知道他已经疲乏到什么程度。“他跌倒了,试着站起来,可是非常困难。”然而他并没有灰心,没有失望,而是以惊人的毅力胜利地回来了。正如他所说:“痛苦对一个男子汉不算一回事。” 他仍不失为一个英雄,

《老人与海》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观与艺术追求,象征着人类征服生命与自然的不懈斗争和至死不屈的理想精神。所以,这个故事貌似平淡,细细体会则从中体味到对人类生命的力量的敬仰和赞叹。

3.老渔夫形象充满哲学意味《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老渔夫是海明威塑造的一个“硬汉”形象,这个艺术形象充满了哲学意味。他是一个孤独、年老体弱的渔夫,但他却乐观、自信、刚强。他的“那双眼啊,跟海水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他一连出海八十四天没有捉到一条鱼,仍然乐观、开朗、一如既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在与马林鱼、鲨鱼激烈的搏斗中,他忍着饥饿、伤痛、孤独,他竭尽全力,体现了人的勇气与不屈不挠的精神。

“跟它们斗”“我要跟它们斗到死”,他边说边鼓起全身的气力,用他那染了血的手把一杆锋利无比的鱼叉又扎进去,只“听得出那条大鲨鱼身上皮开肉绽的声音”。“到了半夜的时候,他又跟它们斗起来”,因为鲨鱼群闻腥而来,他只看到它们的鳍在水里划出的纹路,看到它们扑到被他捕获的马林鱼的身上时所放出的磷光。此时此刻,老人哪里还顾及饥饿、伤痛,他拿起船上仅有的棍棒朝它们的头上打去,凡是他能够感觉到的、听见的,他就不顾一切地用棍棒劈去。鲨鱼群被打败了打沉了,而老人几乎也累倒了。他趁着鲨鱼还没出现的时刻,靠在船边,喘了喘气,然后从那条死鱼身上被鲨鱼咬过的地方撕下了一块肉,他嚼了一嚼,觉得肉很好,味道也香,于是赶快填饱早已咕噜叫的肚子。正当他闭目养神时,又看见了鲨鱼,于是他重新振作,等鲨鱼来到船前时,他大喊一声:“星鲨,来吧!” 说着,运叉如风,对准鲨鱼的脑顶中央扎去,可鲨鱼依旧闭紧了嘴咬住马林鱼,老头的叉又从它的左眼戳进去,但它还是缠住不放。老头又把叉子扎进它的脊骨和脑子中间去。当鲨鱼嘴一松滑下来的时候,他说:“去、去,星鲨,滑到一英里深的水里去,去见你的朋友吧,也许那是你的妈妈呢。”老人多么幽默啊!此时,他忘记了疲劳,忘记了伤痛,忘记了孤独,一人在与鲨鱼搏斗。可是,此刻他却用尽了最后一件武器,怎么办呢?就这样被海浪淹没、被鲨鱼吞吃了吗?不!猛然间,他想起了船上还有一把掌握方向的舵。于是他不顾一切地把舵从船上拽掉,用它去打,去砍,两只手抱住它,一次又一次地劈下去。这时,我们怎能不宛如身临其境、耳闻其声,替老渔夫的命运担心呢? 这是一个勇于战胜大自然的英雄的老渔夫,使读者不禁为他欢呼叫好!

作者塑造的老渔夫这个伟大的艺术形象,分体现了人生的哲学意味——人类不应向命运低头,应该具有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和不屈不挠的斗士精神。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有着深刻而久远的社会意义。正因为其作品深蕴含蓄的魅力,才赢得了人们的盛誉,其哲学意味充满了悲剧性地对人生的理解。老人的失败是一个悲剧,因为他奋战了几个昼夜捕获的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光秃秃的骨架,可是他却保持了硬汉“不可被打败”的风度和“重压下的优美”。在生命的最紧要关头,在几乎与小船一起被海浪、鲨鱼吞没的时刻,老人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和拼搏,没有失却人类的尊严和风度。这正是老人的最光彩、最可贵之处,也正是作品的社会价值和永久的魅力所在。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