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弟子三千,孔子必然有人格魅力。请问,孔子有哪些可爱之处?

孔子能有三千弟子,在战国末期的乱世里,非常难得。这与他渊博的学识有关,更与他不凡的人格魅力有关。

孔子学识渊博,因为他热爱学习,“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但他不是囫囵吞枣地学,非常善于思考,还能虚心向别人求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每天还及时复习旧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并把学习当成快乐的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善于思考,更带着问题去问,走到哪里就问到哪里。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哪怕对方是一个小孩子。他没有“门户之见”,博纳百家,到处拜师求学。《孔子拜师》是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孔子年轻时已经很有名气了,还风餐露宿远行一千多里找老子求教,在精神上就压垮了众多对手,让现在有些“文人相轻”者汗颜。

孔子体行“温良恭俭让”,待人真诚,友善,重义轻利,襟怀坦荡,光明磊落。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自己不愿做的事从不勉强别人去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待人以礼为先,“不学礼,无以立。”讲究诚信,“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以直报怨,以德报德。”雅量如海,腹纳乾坤,身体力行以“仁”治国的理念。

但孔子不是一个古板的教书先生,他很热爱生活,喜欢赏阅名山秀水。周游列国虽然辛劳,也让他大开了眼界。大地山川的秀美,也陶冶净化着他的心灵,帮助他完成了自己的一整套理论体系。孔子颇懂养生之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他相信“大德必得其寿。”所以孔子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能保持乐观,得享高寿。

孔子对待弟子们和蔼可亲,有长者风度能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用极大的耐心去教导他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还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不贰过。”他和弟子们师徒情深,字路为救主而死,孔子由于过度悲伤,第二年就去世了。

当然,孔子毕竟是人不是神,也有生气骂人的时候,比如他骂懒惰的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可见,教育不是万能的,有些“后进生”连圣人都没辙。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