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属于江南吗?
江西的名字来源是江南右道。今天中国的省份名称,许多是以 名山大川 命名,彼此不乏对应的称呼。譬如太行山分隔开“山东”、“山西”,黄河区分了“河南”、“河北”,连洞庭湖南北也有“湖南”、“湖北”,但偏偏作为国内第一大河的长江,因之命名的只有“江西”,却无对称的“江东”,这是怎么回事呢?
“江西”这一名称,可以追溯到 唐代 。唐初政区实行州、县二级制,由于州的数量太多(达 300多个),中央政府管理起来很麻烦。据说唐太宗 李世民 苦于记各州长官们的名字,只好将他们都写在屏风上。于是,他在即位之初的贞观元年( 627),便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道”。其中北方、南方各五道,人称“贞观十道”。
其中的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海的整个华中地区。“贞观十道”尤其是江南道的范围过于广袤,各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差异颇大。到了开元二十一年( 733),风流天子 唐玄宗 遂将道的数目增加一半,达到 15个。江南道从西到东依次被分为黔中道(治所今四川彭水)、江南西道(治豫章,今南昌)、江南东道(治吴县,今苏州)。今日的“江西”之名即是取了“江南西道”的简称。
安史之乱 以后,藩镇割据 之势已成。节镇(北方多叫节度使,南方多叫观察使)取代了道的地位,结合各地的半割据状态,朝廷又把江南东道再分为浙西(今苏南及浙江钱塘江以北)、浙东(今浙江钱塘江以南)、宣歙(今皖南)、福建四个观察使辖区(俗称仍为“道”)。
经过五代的短暂分裂, 宋代 改“道”为“路”,与“江西”相对的“江东”又“复活”了。但这一时期的江南东路辖区已大大缩小,实即唐代的宣歙观察使辖区以及江南西道部分地区,鉴于这一地区没有大城市,所以把 五代十国 南唐故都升州(江宁府,今南京)从两浙(西)路析出,并入江南东路作为首府(转运使驻地)。
元代 统治者发明了行中书省,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的一大变革,其名称一直延续至今。在行省制 度下,宋代的江南西路换个马甲又成了江西行省。命运多舛的江南东路就没这么好福气了,虽然一度被改为江东宣慰司,但随着 元朝 对 南宋 故地统治的巩固,江南东路就与两浙东路、两浙西路、福建路一道划入了新成立的江浙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