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牛耳”的由来是什么?
“执牛耳”原指古代诸侯订立盟约时的主盟者,后来指在某一 领域居领导地位的人。
为什么把诸侯结盟时的主盟者称为“执牛耳”呢?原来古代有 歃血为盟的仪式,即主持盟会的人要亲手割牛耳取血,放在盘里让 与盟者同尝,或滴在酒里让与盟者共饮,以表示诚心遵守盟约,誓 不改变。
如《左传。定公八年》:“卫人请执牛耳”;又《左传。哀公 十七年》:“诸侯盟,谁执牛耳?”杜预注:“执牛耳,尸盟者”(尸,主
持)。写得更清楚的是《周礼。天官。玉府》:“若合诸侯则共珠盘 玉敦。”郑玄注:“合诸侯者,必割牛耳,取其血,歃(用嘴吸取)血以
盟。
珠盘以盛牛耳,尸盟者执之。”
后代由于不存在诸侯及他们之间的结盟,所以“执牛耳”的意 义也有了变化。以下几例都是指诗坛、文坛:
南宋戴复古《和郑润甫提举见寄》:“相与定诗盟,谁能执牛
耳?”
明代黄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太仓(张溥)之执牛耳,海
内无不受其牢笼。
”
又作“操牛耳”。例如:清代赵翼《九日陶然亭同人小集》:“骚 坛盟敢操牛耳,拇阵轰如战虎牢。”。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