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方腊的结局是什么?
方腊这个人,只要是对《水浒传》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有印象深刻。因为水泊梁山的一百单八将在屡次击败宋朝官军和辽军都没有死多少人,结果征方腊却翻了船,在江南方腊那里损兵折将,被杀得七零八落。
那么,历史上的方腊起义军真的有水浒小说里面描述当然那么厉害?方腊最后真的是被武松抓住?方腊最后的结局又如何?下面就来说说这三个问题。
方腊起义的原因。方腊之所以要造反,纯粹是被宋徽宗给逼出来的。宋徽宗这个文艺皇帝除了整天不务正业的爱好书画之外,还喜欢奇花异草还有奇石。喜欢就喜欢吧,毕竟他是皇帝嘛。但宋徽宗的问题在于,他喜欢花钱,但他还不愿意为自己的兴趣爱好掏钱。
上梁不正下梁歪。有什么样的皇帝,就有什么样的下级官员。在贪官污吏的压迫下,江南的老百姓被搞得民不聊生,然后就活不下去了。
所贡物,豪夺渔取于民……及发行,必彻屋抉墙以出。……民预是役者,中家悉破产,或鬻卖子女以供其须。——《宋史》卷四十七而且,北宋时期的经济已经南移,首都汴梁每年所需消耗的六百万石粮食,以及北宋每年巨大的军费来源,都是出自富庶的江南地区。也就是说,江南百姓的负担原本就很沉重。而从宋徽宗开始,老百姓又要增加为徽宗皇帝的花石爱好的负担。
方腊起义前夕,江南大旱,浙江一带晒得地裂叶枯,遍地焦黄,稻谷颗粒不收。百姓用树皮草根还填不饱肚子,官府却连连上门讨税,把百姓从山地里收起来的几颗杂粮,也搜括得干净。百姓的肚皮饿得精瘪,可粮食却一车一车把县里的粮库装满满。
百姓负担重上加重,官府却为富不仁,这样一来,江南的老百姓也就只有造反这一条路可走了。只不过大家缺一个带头人罢了。也就是在此时,方腊登上了历史舞台。
方腊起义的规模关于方腊的出身,有说他是开漆园的,也有说他只是个帮工。但不管其出身如何,方腊的战略眼光是很好的。
按民间野史的记载,方腊起义后,他制定了一套比较合理的规划。大致上来说,就是组织群众,乘北宋朝廷没有反应过来之际,迅速扩大战果,割据东南,建立政权,然后与北宋划江对峙,渐图进取,计划用十年时间推翻北宋王朝。
按照这个计划,方腊起义的人数规模很快就扩大到了几十万,连续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县。包括现在浙江省全境,以及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等广大地区都被起义军占领。一时间,东南震动。
起义迅速被镇压应该说,方腊起义的计划还是可行的。可方腊他低估了宋军的反应时间。
就在方腊割据浙江,还没能按计划完全占领长江南岸,与北宋隔江对峙之前,宋朝的中央军就已经出动了。
宣和三年(1121)正月,宋徽宗调集京畿禁军和陕西六路蕃汉兵共十五万,南下镇压方腊起义。宋军由童贯、谭稹统帅,十五万大军分兵两路,向江南进军。
到了二月,宋军就收复了杭州。三月初,义军反攻杭州失利宋军杨可世、刘镇、王禀等部又分别攻陷歙州、睦州。
进入四月,起义军驻守的衢州又失守,守将郑魔王被俘。当月十七日,重镇婺州再失陷。至此为止,起义军所占据的所有大城市全部被官军收复。
四月十九日,王禀部攻陷青溪县。最后,方腊带领义军退守帮源峒。
四月二十四日,宋军发动总攻。方腊等三十多人被俘,解往汴京。
此后,义军残部仍在坚持斗争,但也是屡战屡败。到了宣和四年三月,起义完全被宋军镇压下去。整个方腊起义历时一年零五个月,但以方腊被俘来算,只有短短六个月。
起义失败的原因方腊起义的前期异常迅猛,可谓是一顿操作操作猛如虎。后期当宋军主力到了江南,就迅速败亡。这前后反差巨大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
第一、北宋在江南的官军太弱。
北宋自宋太宗灭北汉统一全国后,内地由于没有战争威胁,军队就很少进行军事训练了。尤其是南方地区军事训练情况实在不容乐观。除了南方士兵训练不足外,宋朝在南方的兵力也很少。就拿方腊起义的两浙地区来说,整个两浙禁军的兵力只有二万多人。
并且,就这么点人马。北宋朝廷还怕武将会造反,对江南的驻军进行打压。截止到方腊起义之前,朝廷把杭州驻军一分为五,交给五个指挥使指挥。后来又把五个指挥裁成三个,裁掉将近一千人。因此方腊起义后,杭州当地的驻军也就六千人。这么点人,而且还都是战斗力不强的兵。这哪里是几十万起义军的对手?
士兵没战斗力、人数还不足,这也就不难理解方腊之前的势如破竹了。其实别说方腊了,因为南方兵力过于空虚,宋神宗时期,越南人都曾经打进两广。仅在南宁一地,越南人就屠杀了50000多名北宋老百姓。
第二,方腊起义军的实力不强。
再说说方腊军。方腊军的兵源多是不堪压迫和裹挟过来的平民。因为,方腊起义军的军事素质并不高。
起义军虽然最多时发展到几十万之众。但是要注意,史料记载中的“众有几十万”,不代表方腊义军有几十万兵。方腊义军的真正兵力应该也就十几万人。与童贯率领的十五万北宋正规军的兵力应该差不多。
并且,北宋强干弱枝,中央强,地方弱。这就导致了北宋在江南缺少兵器工匠,像什么兵器和甲胄之类的,南方基本没有(甲胄历来就被严管)。
于是,方腊起义军虽然兵力不算少。但是常见的武器却并不多,义军使用的武器大多为大家熟悉的朴刀、拉力弱的弓,以及梭镖等非制式军械。
这种武器和兵员素质上的巨大差距,使得方腊义军的实力非常的弱,很难扛得住北宋中央军的猛攻。
第三,北宋中央军的实力比较强。
实事求是的说,北宋官军的实力并不差,尤其是西北军。宋军真正差劲的是将领水平和指挥系统。也就是说,如果放开了限制,让宋军去虐菜,北宋的精锐虐方腊义军的能力还是有多余的。
宋军在平定方腊起义的过程中五战五捷,这就是双方实力差距的真实体现。
方腊的最后下场关于方腊的下场,其实很简单:起义被宋军镇压后,方腊被押送至汴京处死。但是关于是谁抓了方腊,这就很有意思了。
在《水浒传》原本小说中,是花和尚鲁智深擒住了方腊。具体的小说原文如下:
却说方腊从帮源洞山顶落路而走,忙忙似丧家之狗,急急如漏网之鱼,便望深山旷野,透岭穿林,脱了赭黄袍,丢去金花幞头,脱下朝靴,穿上草履麻鞋,爬山奔走,要逃性命,连夜退过五座山头,走到一处山凹边。见一个草庵,嵌在山凹里。方腊肚中饥饿,却待正要去茅庵内寻讨些饭吃。只见松树背后,转出一个胖大和尚来,一禅杖打翻,便取条绳索绑了。那和尚不是别人,是花和尚鲁智深。拿了方腊,带到草庵中,取了些饭吃,正解出山来。却好迎着搜山的军健,一同帮住,擒捉方腊,来见宋先锋。在《水浒传》电视剧中,是武松单臂擒住了方腊。不管是老版水浒电视剧还是新版的水浒电视剧,都是这么演绎的。
在真实历史上,应该是韩世忠抓了方腊。相关记载如下:
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险数里,捣其穴,格杀数十人,禽腊以出。——《续资治通鉴》
具体的过程是这样的。宋军收复杭州后,义军的形势急转直下。随后歙州、睦州、衢州先后失守,方腊从富阳、新城、桐庐一路退到青溪县,最后退守帮源洞。
此时义军虽然还有二十万人,但战斗力大大下降,不是官军的对手。为了躲避锋芒,方腊率残部躲在了帮源洞。由于石洞的位置极为的隐蔽,官军不知如何进入。当时在宋军中担任裨将的韩世忠侦查到了进洞的一条小路,便偷偷的潜入方腊所藏的洞中,在格杀数十人,活捉了方腊。
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八月二十四日,方腊被杀于汴京。此时离方腊起义之时,仅仅才过了十个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