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衣带水是贬义词吗?

成语“一衣带水”源于《南史·陈后主纪》:“隋文帝谓仆射高炯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拯之乎?’”“一衣带水”的意思是以像一条衣带那样窄的水为喻,形容仅隔一条水,往来方便。根据意思可判断,“一衣带水”的停顿应读为“一衣带/水”,类似的如“打退堂鼓”应读为“打/退堂鼓”,“瑕不掩瑜”应读为“瑕/不掩瑜”。再如北京香山卧佛寺的大卧佛上的横匾,有四字语“得大自在”,也应读为“得/大自在”,意思是指大卧佛得到了极大的自由。如果读为“得大/自在”,让人听来就莫名其妙了。

大部分四字语的停顿,根据其结构划分,大多读为“二二式”,联合式的如“千言/万语”、“龙飞/凤舞”;支配式的如“别开/生面”、“顾全/大局”;陈述式的如“精卫/填海”、“枯木/逢春”;偏正式的如“庞然/大物”、“不速/之客”等等。如把“别开生面”读为“别开生/面”,把“千言万语”读为“千言万/语”等,就破坏了词语的结构关系,听起来意思也就含糊不清。

一方面,四字语中间的停顿不能破坏词语的结构关系和意思的准确表达。另一方面,我们如果掌握了四字语中间停顿的奥秘,还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利用它作为论辩和应答的武器,反戈一击。周总理有一次在和对方谈判时,对方极不耐烦地说了一句:“简直是对牛弹琴1周总理随机应变,也说了一句:“对!牛弹琴1同一个四字语,只是由于中间的停顿不同,意思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由此联想到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荷花淀》一文有这样一句话:“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这句话中“打冰夹鱼”应如何理解,如何阅读?最近听一位市级优秀教师的《荷花淀》观摩课,该教师将此四字语读作“打冰/夹鱼”,这是将它与“提水浇花、花钱买米”等看作是结构完全一致的连动式短语而造成的错误。正确的阅读理解应为“打/冰夹鱼”,该词组为动宾短语。

何谓冰夹鱼?在我国北方,渔民大都知道,冰夹鱼是数九寒天顶贴于冰,处于半休眠状态的鱼。这种鱼,一眼望去,像是被冰夹住了,实则没有夹住,砸开冰来要赶紧用小网捞上来,这就叫做“打冰夹鱼”。要知道,冰夹鱼是数九寒天偶尔可以发现的,不是随处可以找到的。因此白洋淀人打几条冰夹鱼,不会妨碍女游击组冰船行驶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