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与皇族有什么区别?

汉代宗室特指与国君同宗族的人,皇室称为宗室,官员等成为世族,百姓称为庶族。

上古称大宗的庙为宗室,特指王室,后来历朝皇族亦称宗室,宗室就是指夏、商、周三代王朝和秦汉以后历代皇帝的家族。三代王族有定制,以当政王“时王”和未分封出的兄弟子侄为界。广义的王族还包括同姓的诸侯、卿大夫、士之族,他们已被分封,实际上是世卿世禄的贵族。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坐大,称王称帝,那只能算是贵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王族。秦以后天子之族称为皇族,它包括建朝始帝的所有后裔,所以规模往往很大。基业几百年的王朝,皇族有十几数十万人口,也有短命王朝,人数寥寥,有的甚至被斩尽杀绝。皇族人数很多,皇恩再浩荡,也顾不了那么多宗亲,因而必以亲族、疏族分别对待,亲族与疏族待遇是迥然不同的。皇族不是以建朝始帝的嫡庶统系来分亲疏,皇位名义上是实行嫡子继承制,实际上难以做到,如两汉继位的28位皇帝,嫡出的仅3人,更不可奢谈嫡长子继大统,所以皇族还是以在位皇帝的血统来划定亲疏,唐朝规定当朝皇帝五服之内为“宗”,出服为“族”,清朝皇族也以五服“分以近远,曰宗室,曰觉罗”(《清会典·宗人府》)。

秦汉以后皇帝对亲族依照宗法制的原则分封爵位,各朝各代做法不尽相同。有些是依据嫡长子世袭原则,世代相传;有些则采取逐位降等的办法,逐位降等基本是以五世为界;有些则是采取嫡长子世袭和庶子降等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分封的不同等级,宗室可以享有不同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从汉代起宗亲政治地位下降:汉代封国有王、侯两等,汉武帝为削藩实行推恩令后,诸侯 “但食租税而已”,没有临土治民的权力,而且朝廷派相国监国,诸侯王还得看相国眼色行事;诸侯王封给其他庶子的侯国不再受继承王位的嫡长子管辖,由各郡直接管理,诸侯王国越分越小。后各朝大抵如此。唐朝明令“分封不赐土,列爵不临民,食禄不治事”,宗室成员只享受经济待遇。但两晋南北朝常任用宗室在朝辅政或出朝镇守重镇,也导致内讧加剧,王朝短命;清王朝重用宗室,实行满汉同治。

皇帝的旁系远亲基本上是没有爵位的宗人,可以享受免除全家赋役、减轻犯罪处罚之类的特权,但没有什么政治权势,经济上也如平民一样有穷有富。那些支脉疏远的皇族更是空有其名。大家熟知的刘备,是汉景帝的庶子、汉武帝之兄长中山靖王刘胜的第十三代孙子,穷得靠织席贩履为生,后来率关羽、张飞镇压黄巾起义,终于立功面圣,汉献帝期望他匡扶汉室,才依照谱牒认称他为皇叔。

商周设宗伯管理宗室。秦朝开始设宗正管理皇族事务,肖梁设宗正寺,为二品高级衙门,掌管皇族户口、祭祀、奖惩等事务,后列朝沿袭。两晋南北朝还任命过宗师,大宗师协助皇帝主持宗室会议。明朝初期设立大宗正院,后改称宗人府,长官为宗人令,官一品,此职为亲王担任。但后来,以元勋外戚大臣兼领宗人府的事情,宗人府又归于礼部管理。清朝设宗人府,长官为宗令,由宗室王公担任。宗室有属籍,对于不肖宗室成员的处罚,首先由宗正寺、宗人府“除其属籍”,贬为庶人,不再享受皇族成员待遇。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