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修道修仙,以及玄学的一些东西又日渐兴盛了?

《宋史·陈抟传》曾记载过,唐朝时期的吕洞宾曾和华阴隐士李琪一同去看过陈抟,这吕洞宾常被人说是神仙,他有高超剑术,可千里之外取人项上人头,而吕洞宾从唐到宋,已经百余岁,却不见苍老,步履如风,一瞬间就到了数百里之外。

  这里说到的吕洞宾就是祖师吕祖,只不过这个时候的吕祖已经修炼成仙,当初他还未修炼成仙时曾言明过剑道,这剑道也就是内丹飞剑术最初的模板。

  吕祖在刚刚入道修行的时候,曾得火龙真人赐予剑法和雌雄二剑,之后吕祖就背着这雌雄二剑便开始行游天下,求解成仙大道。

吕祖大彻大悟之后他把剑法分出两种,即道剑,法剑。

  谓剑有道剑、法剑之别。

道剑,出入无形,杀奸以去神散之法;法剑,世俗共睹,治人以技艺。

  后吕祖得大道后,在这道剑之上又进行改造,变成了三遁心剑,吕祖认为像飞剑取人头这种剑法只是未节小技,坊间皆谓真正厉害的是斩断人的烦恼、贪嗔、色欲之剑。

  这三无形之剑,被修道者称之为念头剑,此三剑也是吕祖专门为三尸神开辟的,因为斩三尸号称修道者最为难斩断关隘,那么汝有盾,我便有矛,看看是彼之盾坚,还是汝之矛锐。

然而今天笔者必然不会作泛泛之谈,今天不聊形而上的道剑,也不去管什么断人烦恼的三剑,今天着重聊一聊大众皆好奇的飞剑,法剑,有形之剑。

——正文

第一节——近代剑术修行杂谈中的梁海滨

剑仙者,白光一闪,百步刺人,犹如探囊取物。这里说的梁海滨是民国时修行剑道的奇人,字櫈叟,别号海滨懒禅,广东南海县人。

他结交的很多朋友都是江湖异人,其中有一位叫做通邃道人,学问渊博,天文地理,无不精晓,长于内外丹法,并阴阳数术,与梁海滨堪称莫逆之交,另有圆虚道人,圆虚道人乃梁之同乡,曾在沪悬牌行运气按摩不药疗病之术,颇著神效,梁先生则专学炼剑,三人结为道侣,人虽道不同,但交情深厚。

民国十三年时,梁海滨还在上海,经常跟黄邃之、李圆虚二君一同云游,黄君原籍江西省樟树镇,就是前文所说的通邃道人,与仙学巨子陈撄宁是忘年之交。梁海滨倾心玄门之学,尤其喜欢炼剑,可是如此数年,只达到小乘的境界,因此寻访武当山,寻得一位不出世的名师。

民国十四年的时候,梁海滨从外面返回寓所忽然看见案头有一封书信,拆看看是师父的笔迹,让他不要去黄山了,勿必赶到湖北均州武当山下。于是梁海滨临时改变了计划,由水路直奔汉口。到了离武当山二十里的一处客店,停下歇脚准备明天早晨上山,哪知夜里师傅也来到客店。

他让梁海滨收拾好行李,仅拿绵衣等几件简单物品,乘着竹轿子前往武当山。一路崎岖蜿蜒,经过很多宫殿庙宇,但都无暇观览。最后到了一处地方,树木茂盛,郁郁遮天。太阳已经落下,于是找到几个茅草屋暂时借宿。

天还没亮,打发轿夫回去,背着行李跟在师傅后面徒步前行,不知走了多长时间,也不知经过多少处险峰沟壑,早已是人迹罕至,荆棘满路,快到傍晚,转过一条荫庇小径,终于到了一处山间,在悬崖绝壁之下的一个石洞,里面宽敞的跟个小房屋,石凳石几参差陈列,应该是古时候隐修之人的一个秘密修炼之所。

师父说:"暂且住在这里,不要恐慌,山里有很多灵草,可以疗伤充饥。"于是带着我去各个地方采摘,无非就是些山果草根,然后储藏在洞里当做粮食。

一切准备妥当后,师父便教授我多般秘诀,又传给我"火观法"来御寒,让我独自在此修炼,临走时又告知我说:"不要害怕,我自当暗中保护你",说完便走了。

于是在这渺无人迹的深山里,我独自一人隐居在寒荒幽绝之室,"耳所闻者,鸟兽声;目所接者,峻险狰狞之山势",引入眼帘的无不让人恍惚惊颤,当此时,万念全灰,横下一心,即此一身,既来之则安之,只有置一切于度外,遵循师傅教训,潜心修炼,与顽石枯木作伴而已。

苦乐本无定相,你的心认为他是苦的那它就是苦的,应该学习适应安然处之,忘记苦楚,那么随处不是快乐之地。于是我以山泉解渴,采野果充饥,整日端坐,服气导引,毫无任何杂念。

不知道过了多少日夜,花落花开,都忘了年岁几何,但是始终没有遇到毒蛇猛兽侵扰。

一天大雪,正思忖如何御寒,但是洞内出气,蓬蓬若蒸,丝毫没有寒冷之意,而洞外已经冷得让人受不了了。

又过了好长时间,一天黄昏,我正在打坐,石洞内忽然大放光明,四壁上的石纹都映照得清晰可见,正惊诧的环顾四周之时,师父已经站在我面前,笑着说:"你的剑术已经炼成了,可以下山了。"

于是命令我闭目跪地,过了好长时间,突然向我顶门拍了一下,迅速喊道"起"!

于是将应该有的手续,逐一宣示完毕,喟然叹曰:"你的剑术虽然练成,然而仍属于是道的末流小术,只有修成大道,才能历劫存在,否则一切均是白费,我只怕你道心不坚固啊!"

梁海滨决意留下,不愿下山想继续学道师父说:仙有仙骨,亦有仙缘,骨非药所能换,缘亦非情好所能结。一定要积累功德,而后才能位列仙籍之中,如果生有仙骨,真灵自然而然会感通,仙缘才能凑合。你于俗世尚有一番事业,功德未立,就志在清虚,定不会有什么成就的。

无奈梁海滨跟师傅下了山,不出半天已经到了山下前日所住的小店,因为师父传授给他辟谷导引之术,已经十几天没有进食了。他向店主询问现在是哪年哪月,算了算已经过了二十个月了,可是感觉只在山中住了几日,真是恍如隔世。

慨然叹息,如果凡人能够屏息心念于一处,那么长时与短时,又有什么分别呢?

佛说万劫一刹那,刹那即万劫,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他感悟到时间悠久其实是人的"妄念迁流",才生此种种现象,足以说明大千世界,其实是凡夫执著心念所形成的。

在山下跟师父作别,师父让我北上,并嘱咐我如果再食人间烟火先从核桃开始,我打算长久辟谷绝食,师父不允许,怕是惑乱视听,并嘱咐我未来可能发生事乱,一定不要恐惧,勤修功德勇猛精进,过后就平安无事了。

……

有传闻说当时正值国难当头,梁海滨抱着一颗报国之心,欲学成剑术抵御外敌,保护国民,但最终没有付诸实行,想是修炼后有所领悟,自此隐遁,世人不知其踪,而梁海滨之踪也成为修行界第一谜案。

本文选取民国十四年十二月一日《申报》所载《海滨懒禅小传》为底稿。以我所见进行增补。可以把它看成励志故事,海滨懒禅为修剑仙,年近九旬入武当苦修。

杂书言剑仙之事甚多,所云白光一道,百步刺人,若囊中探物者。初以为小说家之躗言也。去年秋,学太极拳于蕲水陈微明先生,得闻剑仙确有其事。先生在北平,尝见二人,皆朴鲁类乡愚。盖有道者决不愿以术眩人,栖隐岩阿,与天为徒而已。

一昨于朋辈座上,某名士谈及剑仙,谓闻诸朱古薇侍郎言:「海上七浦路有圆应道人者,所交多异人。有友曰梁海滨,粤人。治玄门之学,炼剑数年,只得小乘;因求师于武当山。四五日后,方自山麓至师所。石室俨然,巉岩插天,洵仙境也。师知其来意,便令跏趺服气,及炼剑之法。十四日后,忽见白光一道,自室中飞出,其师已立其前,曰:汝剑已成,可下山矣!然此乃术也,非道也。道在丹籍中求之乎。梁坚请学道,不愿下山。师曰:仙有仙骨,亦有仙缘,骨非药所能换,缘亦非情好所能结。必积功累德,而后列名于仙籍。仙骨以生,仙骨既成,真灵自尔感通,仙缘乃凑。汝于世尚有一番事业,功德未立,即能谢绝万缘,志在清虚,必无成也。梁遂辞师下山,凡二日已在山下。盖师授以辟谷、导引之术,十数日未食矣。前年流匪扰广州,时梁适办民团于某村,阖境安谧,未遭蹂躏,皆梁主持之力云。」

《张三丰武术汇宗》第九章 1932年版

练剑要辟谷服台,吸收日月精华,剑仙派传授原则为“古来百艺皆为来学,独我剑术乃是往教”,“只许师寻弟子,不许弟子寻师”,若非缘份深厚,绝难一见,或相逢不相识。

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这一派,乃地仙门中之旁支。他们修炼,是要跑到悬崖绝壁,采取灵药,服食辟谷,吐纳呼吸,翕受日精月华。其各种功夫,与金丹法门隐居城市修炼者不同。假使在深山中,遇到毒蛇猛兽,肉体无力抵抗时,就用剑气去降伏。待到二三百年后,道成尸解。肉体既不要保存,剑术遂于无用。

他们若有不甘于小成者,半途上再求进一步的功夫,参透造化阴阳之消息,拿出旋转乾坤之手段,将后天金气变为先天金气。于是又走回金丹大道正路上来了。这种人性情甚为固执而冷僻。若是你的资格不合于他的条件,无论如何,他决不肯相传。”

现在常听人议,彼等为何不替国家出力?这都是门外语,决不可拿看小说的限光去猜想。究竟他们要费二十年光阴,牺牲一切,专练此术,作什么用处呢? 前道协会长、道学大师陈樱宁先生学问渊博,访道于名山大川,他曾经得剑仙入世之功夫口诀真传。他在《口诀勾玄录》中谈道:“剑术,也是极端秘密的一钟。上等的名剑仙,此等的名剑客。他们的戒律不许管国家大事。”

撄师深谙剑仙功夫与剑客梁海滨交往甚深,梁之事迹撄师多有记载。撄师曾经写过《赠剑客梁海滨》诗一首:廿载羁留自在身,缘承师旨阐灵文,微篇一卷劳三顾,旷代知音独遇君。

……

第二节——飞剑之剑诀初探

曾有江右野鹤道人名还丹子,云:“古剑仙之剑,仅长数寸藏于囊中,或揉作铅丸纳于腹内。(据笔者所知,凡剑丸者只有两类材料,一名铅丸,二名錫丸。)

至于为何用这两种有毒物质,则涉及外丹制作方法,以及剑仙秘密,笔者虽知一二,但毕竟不方便透露。

斯此剑也,非得其仙家秘密剑诀不能炼成,此剑即或得之,亦深藏不露。盖剑仙者捷于猿猱,疾于飞鸟,又或视之无形,听之无声,瞬息其开,能飞行数千里外。故剑虽至短,亦可击无不中。

所谓“炼精华为剑,巡游四天下,能报恩与冤,是名为剑侠。”

(罗公曰:列仙侠有九等不同,第一天侠,第二仙侠,第三灵侠,第四风侠,第五水侠,第六火侠,第七气侠,第八鬼侠,第九遇剑侠。第一天侠,本天仙奉上帝赐剑也。第二仙侠,已修上真升天之行,又复炼炁为锤剑。

……第七气侠,唯学定息气,便将精华炼剑,剑成如气,仗而往来,号曰气剑也。第八鬼侠,人不见其形,本修神仙水墨形,水墨剑也,出入往来,如气不殊。第九遇剑侠者,或因遇于宝剑,亦得随意东西变现也。

叶公曰:炼剑者,先收精华,后起心火,肺为风鞴,肝木为炭,脾为黄泥,肾为日月精罡也。肾为水,脾土为泥,模身为炉,一息气中为法,息成剑之气也。磨之于胆也,心为火,再烧精华内淬,又胆上磨九度了,一度一度,磨时肝血染著,故曰耶溪铁打,即精华也。

师子胆磨丽水金粧,即心火烧时,肺为火烁,金镕滴在剑上也。蛟龙血洗磨时,肝血染著也。若铸金锤又则不同,每咽日月华,钠归肺藏,肺绿属金,故号金锤也。又金锤出,准前是黄金,本肺应白,何得却黄?

本肺脏是脾之子,肺主涕,若吞日月华纳归肺,一十二月满,举心火下火铸之,火克金,故一时镕下,脾为土,为模也,号子投母,乃随母之象。脾黄气起,拒火之力,方成金锤。

凡铸剑就者,即为列仙也。烈士游四天下宇宙之中,折平处,众不得非为也。有人遇者,传得金锤匕剑,皆有神通也。)

笔者按: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这就是传统丹道中的修行观念。

  即知这一口飞剑,全靠这精气神以及内五行的配合,另外告知对此类秘密剑诀感兴趣的丹友,飞剑之术是护道所用,所以炼这丹道法门中的剑术,必须得配合服饲法修习,要不然还未伤敌,自身就被修死了。

  了解过中医的人都知道人的五行平衡是很重要的,但是丹道修行中剑仙术主修一口肺金,自然而然人的五行势必会被打乱,如此一来精气神必然受损。

这些个隐秘向来无人说破,纵使有人偶然得闻,也苦无真实剑诀,到底也不能修炼。今天我就说破这个秘密。

  所以那些有大补精气神作用的修行宝药可养修炼这丹道剑术的性命,而其中唯有一物,是专供剑仙门下修炼此剑诀所用。

其实诸多道经上皆有记载这个药物,名曰黄精,此物对修炼剑诀大有有妙用,自古就有流传出久服黄精而成仙的传说。

所以黄精此物是这内丹剑仙流派必食之物。

剑器者,凶器也!会使用之人伤敌,不会使用之人只会伤害到自己。

  蕴金不足,气神不够,修丹道剑术,定然精神萎靡不振,若强行修炼必伤肺腑,久之肺痨成疾。

  所以炼此法的修士,通常会入山寻食蕴金敛肺之物和养命之物来服饵养气,其后自静洞窟中磨炼肺气,用肺气凝练成金气,心火锻造,肾水淋铸,脾土蕴养,肝木做胎而来的“飞剑”。

笔者按:照此内炼,其实只得一口后天金气,剑气。如欲收放自如,就要借助外丹变化炼成的这种剑丸“铅丸”和“錫丸”。

借助有形物质的剑丸,这内炼出的一口金气,方才可以大显神威,飞腾变化。

元代道经《修真十书·剑歌》曰:

两枝慧剑埋真土,出匣哮吼惊风雨。修丹若无此器械,学者千人万人误。惟有小心得剑诀,用之精英动千古。

知时飞入太霄间,分明寻得阴阳路。捉住玉兔不敢行,炉内丹砂方定所。审其老嫩辨浮沉,进退来往分宾主。一霎火焰飞烧天,煆炼玄精妙难睹。唬唬虽则声悲苦,终是依依恋慈母。

若要制伏火龙儿,却去北方寻水虎。龙见虎,互盘旋,恍恍惚惚结成团。河车搬入昆仑顶,锁居土釜勿抽关。息息丝丝无间断,抱元守一要精专。

……玉炉火候须消息,火怕寒兮水怕干。若得先师真剑诀,下手修炼夫何难。悬崖铁壁挂残雪,玉匣藏处老龙蟠。

……此歌寄语逢剑人,着意推穷可为准。

第三节——内炼即成,何以感通外物,御使剑丸?

炼剑铸镜

第一要炼剑,剑即先天元气也。

第二要铸镜,镜即先天元神也。

神无杂妄,物来毕照,即明镜高悬。气由积累,时时提摄,即气剑排空,能斩三尸矣。

“在天为日月,在人即两目”。收摄眼中神光,返照于丹田气海之中,久之自然慧光发现。“在天为风雷,在人为神气”。只因神不凝、气不聚,是以锋芒不利。曰:戒色欲以固精,寡言语以养气,节饮食,薄滋味;闲思杂虑,不关吾人身心性命之微者,皆当却之勿前。到得先天精气圆足,自然身形日固,而剑气成矣。

笔者按:若非立志在锋芒,断情绝欲,彼辈剑侠,何以怱然于孤岭,浪迹于绝巅。盖心神内守,立志锋芒,方可以炼神气于风雷,化元精为金气。

曲云:“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一觉便消除。良知还自觉,此心依旧乐。”拙翁云:“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原来共一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世事随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华。”有心性学者,当三复斯言!

无论后天金气还是先天金气,总归要借呼吸之气才能体现。

故而此节,再论调息

曰:调息须调真息息,炼神须炼不神神。无息之息,方是真息。不神之神,斯为主神。真火生神,凡火伤身。真神可作主张,凡神骚扰不宁。何谓真息,即丹田中悠悠扬扬,旋转不已者是。何谓真神,即无思无虑之中,忽焉而有知觉,此为真神。

欲招先天元气伏养于身中,元精化成金气,必凝其神,调其息,迨至后天息平,先天胎息见,似有似无之内,先天元气寓焉。

久之,息顿灭,先天胎息自在个中,一往一来,阴阳造化充满于一身内外,有不知其何自而起,何由而止者。

此法不外神光之朗照,调后天呼吸引起先天胎息,而元神元气自寓个中,为我身之主也。

胎息有勉强、自然之分,为文为武之用。

其旨惟在万缘皆空,一尘不染,如如自如,朗朗常明。

如此久久,胎息常住于金鼎之中,蕴养一口金气,此金气先不从口鼻出入,亦无明暗起灭,始而结成刀圭妙药,渐而凝成玄黄至宝。

人能凝神调息,注意规中,呼吸绵绵,不徐不疾,神与气两相抱合,凝于丹田之中,即炉鼎安立矣!

及至胎息和平,神凝气聚,即阴阳持平,二八平分,正宜追摄出此一口金气,用特殊之呼吸,借巽水之手段,一霎喷临于剑丸,则金气立化锋芒,飞剑立成也。

(此番泄露过多,笔者虽不吐不快,但毕竟不敢多言,修行交流可以后台私信)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