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故宫为何选在北京?又为何坐落在如今的地方?
在古代,北方边境上的游牧民族一直是中原王朝的边陲隐患,明王朝在将元朝势力驱逐出边境以后,依然无法避免被屡屡侵袭的命运。朱元璋为了保卫大明江山永固,众多藩王戍守边陲,借此拱卫王朝,朱元璋设想的没错,那些边塞异族果真在几百年后成为了明王朝最大的隐患,他们的肆意侵夺对于明王朝造成了极大的重创。在朱棣还没有登上帝位的时候,身为燕王的他是蒙元势力最大的敌人,而朱棣也是戍守明王朝边陲之地的中坚力量,朱棣的童年时光几乎都是在这漠北之地度过的,这里留下了他太多的记忆。靖难之变后,朱棣在南京御极帝位。登上帝位的朱棣有了全新的打算,那就是着手迁都。
迁都一事,对于朱棣来说也许是"天子守国门",也许是"控一地而制四方",可是也彰显了朱棣内心的短板。得位不正朱棣心里面必然是有愧疚的,如果能够彻底的解决自己心理上的这种障碍,远离南京这片是非之地才是朱棣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而北平曾经是朱棣的封地所在,常年生活在北平之地的朱棣,迁都于此便成为了他最好的选择。于是,朱棣在荣登帝王宝座之后,就将北平改为北京,迁都一事也开始慢慢筹划,迁都的功臣之大令人难以想象,朱棣甚至将江南之地的众多人口全部迁移到了北京之地来发展当地的生产,都城营造之际,从横断山脉源源不断的运输着大型的楠木,作为皇城构建的基本物料。每一块举行的汉白玉都是工人耗费极大的心血所雕刻,每一块地板均为人工精心挑选,朱棣对于这座皇城的构建机会是倾尽了大量的心血,皇帝构建不仅仅是朱棣的行宫,同时也代表着明王朝的脸面。
紫禁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重新修建的,之所以要将北京城修筑在如今的地方,是因为这里位于山坳的下盘,西面有山麓屏障,东面有临海屏蔽,在古代北京属于形胜之地。朱棣清楚的明白只要能够屯兵于此,扼守南下的重要通道,那些边陲异族想要入侵中原和江南之地势必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后续的故事可能大家都知道,无论是农民起义军李自成,还是努尔哈赤建立起来的满洲骑兵部队侵入北京城的时候都破费周折。“以燕京而视中原,居高负险,有建瓴之势”对于朱棣而言,这里是守卫王朝的前沿要地,只有守住了这里,边陲蛮夷万万没有可能勒兵南下。
可是,朱棣也许没有考虑镇守这里是需要雄厚的经济能力支撑军事实力的,如果王朝一旦没落,北京城作为国都就会很快暴露在敌人的眼皮下。我们可以看一下北京城四周的地形和防御体系。北京城的地理位置属于绝佳之地。周围能够众多长城关口也为北京城提供了一整套完善的防御体系。从东向西的四大关口: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居庸关。
想要确保北京城的安全,北京城外围的这四大关口是必守之地,而明王朝也几乎是倾其全力固守这四大关口,只要这四大关口能够守住,任何人都是无法染指北京城的。公元1644年,李自成居庸关破关而入。同一年,吴三桂引清军从山海关入关。两大重要关口瞬间涌进来的势力直接将明王朝吞并,那些曾经被明王朝视之为重要屏障的关口没有了强大军事力量的支撑,瞬间变成了一座废关,但是即便如此,他们两大势力在突破关口进入北京城的时候也破费周折。这四座关口,帮助北京城构造了完美的防御体系,而我们可以看一下北京城所处地方的地形图。
周围的高山已经几乎形成了天生的地理优势,在这里构建都城无疑是最佳的方案。故宫存在了近六百年之久,缘起于朱棣,终结于溥仪。封建帝王曾经在这里留下了太多的记忆,紫禁城的修建也为中国历史的文化传承添上了厚厚的一笔,如今的我们看到的故宫已经绝对不仅仅是皇家建筑群那么简单,在更多的人心中,它是我们的自豪,朱棣调用了无数的能工巧匠才缔造了这座皇城,无数能工巧匠的汗水和泪水曾经洒在了这里,当我们再次回首以前的那段历史的时候,能够想象到的不仅仅是荣誉,而是辉煌的建筑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