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为什么走到如今的局面?

前言提起魅族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呢?是那个“珠海小厂”的著名坐标,是那套坚持“小而美”的产品哲学体系,是那句“投票没输过,销量没赢过”的心酸调侃,还是那位“一直在打磨”的掌门人黄章呢?的确,魅族作为国产手机品牌中的异数,它有着数不清的标签和内涵梗,同时它也给过我们太多的美好回忆与幻想。

遥想2015年,魅族接受了阿里巴巴5.9亿美元的战略投资,仅一年后的全年出货量就近2200万台。彼时的魅族春风得意马蹄疾,在国产手机市场中是完全可以和小米正面硬刚几个回合而不落下风的,可以说是妥妥的种子选手。

再看2019年,在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排行榜中魅族已经被归为了“其他”,外界普遍猜测魅族2019年的全年出货量也就在小几百万台左右。时间仅过4年,英雄就已迟暮,不禁使人唏嘘。

那么魅族从初生骄阳到夕阳西下到底经历了什么?魅族又到底为什么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尴尬的境地呢?下面我们来详细聊下。

一、衰落序章:珠海大剧院里的魅族PRO 72017年7月26日,魅族在珠海大剧院发布了旗下最新旗舰魅族PRO 7。魅族专注打磨一万年,联发科处理器却丝毫未变,背面新增的副屏颇有隔靴搔痒之嫌,就连摄像头也是从PRO 6上直接扒下来的,可就是这么一台手机在当时的最低售价却为2880元,高配版本售价直奔4000元,一时之间舆论哗然。毫无疑问,无论是魅族的品牌力还是PRO 7的产品力都不足以支撑起这个高昂的售价,当时甚至有人调侃魅族PRO 7的性能和前辈PRO 5不相上下。众多魅友开始疑惑:这还是我以前认识的那个魅族吗?魅族PRO 7才刚刚面世不久就在一片嘘声中成了库存机,价格也随之大幅跳水。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当时魅族的时任首席营销官——杨柘。三星售价过万的心系天下—W系列、华为P7的“君子如兰”、P8的“似水流年”还有日后Mate 7系列广为流传的“爵士人生”营销方案都是出自此人手笔,不得不说,杨柘确实是一位营销专家。只不过当他操刀魅族PRO 7时却犯了一个大错误。

魅族PRO 7发布时值2017年,这也是我国手机市场全年出货量首次出现负增长局面的一年(2017年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滑4.9%)。换句话说,我国的手机市场从此以后将从蓝海时代进入红海时代,从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每个品牌想要多卖一台手机都必须下场与竞品进行贴身搏斗,因为这一台手机的出货很可能就是出自其他品牌用户的倒戈购买行为。魅族当时相较于其他很多竞争对手体量尚小,“珠海小厂”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先活下去,而杨柘却恰在此时说服了黄章,用魅族PRO 7来试图冲击高端市场。

对于魅族来讲,新款旗舰PRO 7成为库存机最大的影响就是资金链面临危险。没钱,魅族在供应链中的权重就会不断下降;没钱,魅族新机的售后就没有保障,进一步影响品牌公信力;没钱,魅族就需要裁员,线下渠道大范围缩水,大家不妨想一下有多久没有见到过魅族品牌的线下实体店了?

二、将错就错:魅族品牌定位左右摇摆成功的品牌定位会让旗下产品在用户们的心智判断中占据最有力的位置,而长久稳固的品牌定位则可能让该品牌旗下产品在某品类中或某属性下直接扛起一面大旗。更重要的是品牌定位一旦确立,之后的营销策略与企业活动都将围绕它来进行。这里举两个例子:大家一提起性价比就很可能想到小米;一提起高端智能手机就很可能想到苹果,这都是各个科技公司中长久稳固的品牌定位宣发所使然。

而魅族品牌在创立之初的品牌定位一直是“青年良品”,是“年轻人的第一部智能手机”。“小而美”的产品特征、中低端的市场售价、扁平化的flyme UI设计与系统中小清新的色彩语言,使魅族成为了那个年代年轻人所极度推崇的大热品牌。但2017年魅族所发布的PRO 7却突然转型,面向商务高消费力群体,从前的品牌受众买不起,新的目标受众又不屑于去买。发现这条路行不通的黄章此后又断然放弃高端市场,决定重新回到原来的用户群中和年轻人打交道。于是之后的魅族16、17系列就又出现了梦想、热爱这些明显面向年轻群体的宣传话术。

这里取个品牌定位营销的正面参照,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华为各系列的用户画像:

华为Mate系列:商务精英、高消费力人群;

华为P系列:追求精致生活、摄影爱好者;

华为nova系列:走在时尚前沿的“小鲜肉”;

华为畅享系列:老人孩子、入门级用户;

荣耀数字系列:对性价比有要求的年轻群体;

荣耀Magic系列:喜爱黑科技的数码达人;

荣耀V系列:科技先锋、更加喜爱黑科技的发烧友;

荣耀畅玩系列:中低端市场的品牌铁粉。

大家可以仔细想一下是不是这样,华为Mate系列永远不会说去和年轻人做朋友,因为它的目标受众定位是商务人士、高消费力的精英人群。反观魅族,短短几年之间,品牌定位就已经发生了数次反复,而品牌定位不统一正是现代商业社会中的大忌。往小了说,这是魅族关于这几款产品的定价误判;往大了说,这就是魅族经营理念的极度缺失。

三、痛失街亭:魅族挥泪斩魅蓝在华为、小米、OPPO、vivo都在为了抢占市场而实行双品牌甚至多品牌策略时,魅族却在2018年把自己用来走量的子品牌魅蓝给砍掉了,这当真是“K.O.我自己”。魅蓝赚不赚钱先不提,再不济它的市场占有率还是有一些的吧。其他的暂且不表,大家可以想象华为砍掉荣耀或者小米砍掉Redmi吗?

四、洞中一日:黄章总是在打磨历史是给过魅族机会的,它早期的前进脚步几乎每一步都踩在了国内手机行业发展的鼓点上,如今却到了这个地步,掌门人黄章可以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白永祥曾经在魅族发布会上骄傲地说:为了寻找魅族MX3最佳的握持弧度,黄章亲自打磨了31个木质手板。为了0.07mm的机身误差,黄章不惜耗资百万重新打造模具。这确实反映了黄章对于自己产品哲学理念的坚持,但从另一个方面也恰恰说明了黄章超乎常人的固执,甚至可以说是偏执,他似乎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上一个如此反复强调产品细节,以匠人自诩,并且偶像也是乔布斯的罗老师,在手机圈中尚能饭否?

不错,注重产品细节,不断提高本质,这绝对是正确的。但因为注重细节而忽略整体产业布局则会捡了芝麻丢西瓜。黄章的坚持近乎执拗,他看不到行业趋势,也不愿意洞悉大多数普通用户的需求,他只相信自己的产品思维要优先于用户思维。但是用户们真的愿意为了所谓完美的手感体验而去牺牲其他配置与服务吗?

我时常觉得对于一家公司来讲,产品固然是基础,但绝不是唯一。品牌效能、用户综合体验、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售后服务质量无一不在决定科技公司的走向,而黄章作为魅族掌门人却偏偏要在单一产品板块死磕。在魅族鼎盛的这些日子里黄章一直在自己的洞中打磨,出来以后世上已过千年。我承认黄章一定是一个好的产品经理,但做一个商人他现在真的很难及格。

结语遥想公瑾当年,M9系列技惊四座,MX系列被众多魅友称为“年轻人的启蒙神机”,魅族16系列对泛滥市场的异形屏大声说不,flyme到现在都是我认为最好用的手机系统之一,就连5月8日发布的魅族17系列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也依然能带给我足够多的小惊喜。

但商业社会异常冷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魅族沦落至此,众多昔日魅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甚至还有很多用户直接恶语相向。但至少我是希望魅族活下来的,让它继续在这个网络水军汹涌泛滥、诋毁友商已成日常的国产手机市场中做一股带着些许执拗的清流吧......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