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火了,原因为何?
什么才是历史?什么才是中国?
造就第359位讲者 于蕾《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普通观众在看到一件文物时下意识的反应是什么?
大概两年多以前,我找马未都先生聊天,听了我的想法后,他问了我这个问题。
我说不知道啊。
他说普通人一般会问三个问题:
真的假的啊?
多少钱啊?
怎么不是我的呢?
这当然是一个玩笑,但却告诉了我们,普通观众在面对一件文物的时候下意识的反应是什么。而这也是之前一些文博类节目能成功的原因——从收藏层面,展现文物的真假与贵贱。
创造,是最难的事《国家宝藏》是一个什么样的节目?
我们是一档关于历史文化的节目。
可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history”,我们带着创意把这个单词拆解成了“Hi Story”,而我们所做的就是对自己的历史、民族的故事say hi,say hello,把历史用一种“hi story”的方式,轻松地呈现出来,变成一串激动人心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我们的出发点是想告诉观众,我们所有的文物都蕴含着祖先的血脉、祖先的价值观、祖先的审美。
这就是《国家宝藏》。
为什么人类崇拜造物主,因为创造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我们所做的也一样。
我们这个节目是要围绕博物馆和博物馆里的文物。这件事,一直不是综艺节目的选材。
选择这个主题,意味着你不用担心文物的真假,否则它也不会被摆进博物馆;你不用考虑其价值,它永远不可能被出售;不管值多少钱它也都不可能是你的,而是我们中国人民的共同财富。
既然如此,观众为什么要看这档节目呢?
大家为什么会觉得你讲的这个事儿跟自己有关系?
我们到底要讲什么?
我们怎么才能激发大家对文物文化历史价值的强烈兴趣?
为了这个全新的创造,我们用了两年半时间去探索,就像取经一样,是一个万难之旅。
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不知道要干的这件事情到底对不对、会不会有结果。所以我请教了非常多的人。
我们找了冯骥才先生这样的文化大家,找了巫鸿先生这样的国际艺术史界的泰斗,还问了国际上专门研发节目模式的同行,还找了晓鹰老师这样的话剧界大导演,一起来讨论节目不同的呈现方式。
没人能给我们一个完整的答案。
但是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给了我们一个反馈、一个信念——这件事,是对的。
这非常重要,因为我们之前吃不准。现在,我们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
冲破沉闷,建立跨时空的连接很多同行觉得,博物馆虽然很有意思,但把博物馆变成节目会不会很无趣?
我们反复思考:
这究竟是我们的问题?还是博物馆的问题?
是不是因为我们没能找到一个最好的表达方式?
没能以有趣的方式把它蕴含的文化历史价值呈现给观众?
我们认为,《国家宝藏》应该是一个现代感的节目,虽然话题古老,但可以力求从各个角度让它变得跟时代接轨。
比如舞美效果,我们也想过是不是要加斗拱、柱子、石狮子等等的中国元素。兜了一大圈之后,我们设计了一个视觉上很现代的空间,简单到只有方、圆、大屏。可是当我们把内容、视觉植入进去的时候,大家发现毫无违和感。
原来一个空间可以变得如此具有现代感,也如此的中国范儿。
我们还是一个有趣的节目,特别体现在前世知识传奇的这一部分。
其实所有的嘉宾最初都很担心,比如段奕宏、梁家辉这样的影帝人物,他们担心自己一个演员,去讲文物这个完全陌生未知的话题,会不会显得很傻?
我们解释说,明星嘉宾的作用,是带着观众的眼睛走进一个之前他们毫无了解、也没产生兴趣的领域,能让那些对文博、对历史毫不在意的人也走进来、爱上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对于明星嘉宾来说,这是一个公众人物价值的最大化,也是最正向的应用。
《千里江山图》舞台现场
国宝是真正的主角刘涛是第一个答应我的,兴致勃勃地就来了,结果在录制当天,她的经纪人给我打电话说:你快到化妆间去看一下刘涛吧,她已经紧张得不行了。
她为什么紧张?因为她得穿着商代王后的那个服装讲一段台词,那是一段祭祀大词,不仅长,字还很生僻,一般人字儿能认全就很不容易了。我说所有能把那段词背下来的,都是奇女子。
刘涛的紧张,来自于她对国宝的敬畏。其实她最后演得非常好,她自己也非常满意,高兴地在台上唱歌,她觉得能跟妇好鸮尊同台结合,是三生有幸的一个缘分
刘涛
黄渤是我们努力了三个月才凑上了档期。看到皿方罍之后他被震撼了,所以也顺理成章地来当了国宝守护人。
到录制前世的时候,他给我发微信,半开玩笑说瘆得慌。问他为什么,他说自己从没演过古装戏,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扮古装不好看。
黄渤
其实我们的妆化团队还是非常牛的,之前很火的《军师联盟》电视剧就是这个团队负责的。我跟黄渤承诺,一定会把你打造得很好看。
最后舞台效果非常成功,我们上上下下所有人,包括观众,都觉得黄渤的古装比现代装扮相还要好看。
黄渤
这一期播出后,国宝皿方罍这五个字冲上了微博热搜榜的前三名。这说明我们所有的努力、嘉宾们所有的呈现,最终都是为国宝服务的。最后深植到观众内心的,是我们的国宝和国宝荡气回肠的故事,国宝才是真正的主角。
什么才是中国?我特别想讲一次大克鼎的故事。
上海博物馆大克鼎的今生故事讲述人,是克鼎的捐赠者潘达于先生的长孙、潘裕翼先生。他是用长孙的口吻来讲述奶奶守鼎护鼎的故事。
潘达于老人和捐赠的国宝大盂鼎和大克鼎 金定根摄于2004年2月28日
在节目播完的那天晚上,潘先生给我发了一段微信说:
于导,其实在一开始接受你们的邀请时我是很担忧的,因为我奶奶和克鼎的故事已经被无数人讲过无数遍了,我很担心这锅冷饭很难被炒热。但是今晚节目播完之后,这个故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克鼎也从没这么热过,我和我老伴儿代表潘氏家族感谢你们,奶奶和克鼎的故事,我们潘家人还要一代一代地讲下去。后来潘先生把这档节目推荐给了原来的工作单位上海进才中学北校,现在有更多的孩子到博物馆里上课,有更多的博物馆专家去到学校。
我们的嘉宾也有同样的感受。我们曾经邀请原来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指导委员、书画鉴定大家傅申先生,他们专程从台北飞过来参加第十集的录制。
傅申先生
他的夫人陆蓉之先生后来告诉我们说,为什么他们会那么痛快地答应这件事情。因为他们在台北、洛杉矶时,有无数的华人跟他们谈起《国家宝藏》,都觉得这个节目特别适合傅申先生,但一直没有接到过邀请。之后他们一接到邀请,就直接飞了过来。
陆女士说老爷子其实已经被确诊了阿尔茨海默症的初期,但还是选择站在这个舞台上。
老爷子最后站在舞台上举起双手的大拇指说:“我们是中国人、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我们相信现场所有的人都激情满怀。他称赞这个节目四个字,曲高和众。
我觉得当一个节目能够有如此核裂变式影响的时候,肯定不完全是主观的原因,是由天时、地利、人和共同带来的。
天时之一,就是我们解答了人类存在的核心问题:
我们这个民族从哪里来?
我们是谁?
我们要到哪里去?
到底什么才是中国?
我们所有的文物,讲述的所有故事,都是中华文明发展到今天的见证,是我们中国人的性格维度,是我们所有的审美、价值观、生活方式。
临时读书最多的节目组为了这个节目,我们经历了非常非常复杂的历程。外拍、现场录制、和博物馆之间的磨合,特别繁复。
前段时间,我们在和专家组开会的时候,他们突然蹦出来一句,说要好好地夸奖我们一下,我们都特别开心,都竖起了耳朵听着。他们说我们是他们这些年来“接触过的所有的电视工作者里临时读书读得最多的一个组”。
确实如此,我们都是文博小白出身,一路走来一直在不停地吸收(学习),我们只有喝了一缸的水,才能倒出一杯水来给观众。
就像开播手札里说的,我们已经尽了全力,注定不能尽善,希望大家能海涵。但是我们认为,即便我们带来的是争议,只要能引起大家对这样一个尘封的、一个无人关注的领域的兴趣,那么也是一个有价值的事情。
我们火了!我们虽然是一个在电视端制作的节目,却在互联网端引爆了非常大的点击量和话题,成了当之无愧的现象级节目。
当你真的做得足够好的时候,一个节目不仅仅会被观众喜爱、点评、收看,他们还会参与进来,进行二次创造和传播,比如弹幕、MV、展览、B站评论。其中一个10万+的帖子的题目很让我们感动,他说这世上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我们走到现在,初心得偿,我们确实让博物馆火了起来,让文物活了起来。
一个非常非常意外的收获,就是在节目播出后,我们走进了全国大中小学的试卷。这里面有虹口区的高三历史,有武汉一个小学三年级的语文,然后还有高二的政治,还有英语阅读。最搞笑的是还有化学题……
《国家宝藏》之化学试题
我觉得,这至少说明学生们爱我们,老师们也爱我们。大家并没有因为考试考到而记恨我们,反而非常的开心,奔走相告。
这,大概是一个多赢的节目,才会让知识如此快乐地传播。能够影响下一代,让他们爱上历史,这是非常荣幸的事情。
我们真的是一个年轻的节目。到底有多年轻?也就是上下五千年。
这两年多来,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希望续写这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希望所有的人和我们一起努力,在未来的篇章里,能够看到我们这一代人的梦想,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我们这一代人在民族的史册上添写的荣光。
编辑:少军
审校:其奇
造就:剧院式演讲,发现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