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的聊斋讲的是什么故事?

我们都知道《聊斋志异》是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写的一本记录“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的书。这本书如同西游记、红楼梦等传世经典一样,养活了现在一大批学者、电影、电视、动画人。

其中记载的许多故事,在中国人心中,早已是耳熟能详,家喻户晓。

相信许多人都看过张铁林演的《聊斋先生》以及《中华民间故事中蒲松龄篇》吧!

我们说聊斋,自然绕不开他的作者,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

蒲松龄出生于1640年,在历史上这个时候离清军入关只有4年时间,那么这段时间是明朝末年。纵观中国以及世界历史,一个朝代的末期,自然都是战火纷飞,动荡不安。

而蒲松龄也跟着家人颠沛流离,风餐露宿,在民间四处流串,总难免听些鬼神志怪的传说,这对他写作《聊斋志异》有了很大的启发。

虽然这些鬼神故事对他写作有启发,但家庭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不过家庭却没有给他构思聊斋创造了条件。

蒲氏是淄川世家,早年热衷功名。就这短短十三个字,影响了蒲松龄一生。

看过张铁林的《聊斋先生》或者对蒲松龄生平了解的人都清楚,蒲松龄一生不是在考试的路上就是在准备考试的路上。

18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 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2岁时才成岁贡生。

岁贡生是什么?相当于今天的一个县级中学的副校长,熬了几十年,年事已高终于获得了一个无实权的头衔。

其实这对于早在完全放弃科举,一心写聊斋的他来说,不失为一个自我安慰吧。

吴敬梓写的《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就是对像蒲松龄这样,在科举制下被荼毒最好的诠释。

因此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内容不外乎以下这几类:一是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故事;二是人与人或非人之间的友情故事;三是不满黑暗社会现实的反抗故事;四是讽刺不良品行的道德训诫的故事。这对于他那个年代而言已是极限。每个时代都是有局限性的,这个我们不得不承认。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这样评价《聊斋志异》:“聊斋志异虽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屈,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

纪晓岚:“留仙之才,余诚莫逮其万一。”评价之高,可见一斑。

老舍也评价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就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也受其影响巨大:“我写的《红高粱》一书中,‘我奶奶’这个形象的塑造其实就是因为看了《聊斋志异》才有了灵感。”

不只是这些名家大师,就连我们这些小老百姓也十分钟爱其作品。感谢聊斋先生给后世留下这么宝贵的典籍!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