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与《资治通鉴》的区别有哪些?
《史记》与《资治通鉴》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史学典籍,一个成书于汉代,一个成书于宋代。司马迁的《史记》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谓“史学两司马”。
下面我来说明两部史书的特点,对比有什么区别:
一、《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而成,书中记载了上至皇帝时代,下至汉朝初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系统地记录了汉朝以前的历史发展。
全书共计130篇,合计52万字,内容分别为本纪、列传、世家、书、表五个部分。其中,记录帝王生活的本纪12篇,记录人物的列传70篇,记录诸侯世家的30篇,记录年代的表10篇,记录典章制度的书8篇。
《史记》的历史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以本纪、列传、世家、书、表的结构形式,开创了以人物为主体的历史编撰方法。
2、开创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领域结合的编史方法。
3、忠于历史事实,既不溢美,也不苛求,力争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史记》在中国历史上有极高的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史记》开创纪传体通史的先河,被后世评价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
二、《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宋朝史学家司马光撰写而成,书中记载了上起春秋战国,下至宋朝初年,总共1362年历史。系统地记录了一千多年里王朝兴衰交替的沧桑历史。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三万字,历经19年才完成。
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
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历史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他是一部编年体通史,按时间先后顺序叙述史事,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产生系统而明晰的印象。
2、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王治乱、成败、安危的经验,作为历史的借鉴。
3、该书以史为鉴,为宋神宗所钦定。“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一代伟人身边就经常放着《资治通鉴》,是他常读之书。
三、《史记》与《资治通鉴》有哪些区别:
1、体例不同。
《史记》是纪传体通史,主要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述重大的历史事件。
《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就是按时间先后,来记述重大历史事件。
2、著书的出发点不同。
《史记》除了历史价值之外,文学价值也很高,采用的是散文化笔法。
《资治通鉴》是官修的史书,目的是为皇帝提供治理国家的借鉴和参考,主要是叙述重大历史事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3、著作内容不同:《史记》是一个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皇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资治通鉴》是从战国开始,到五代结束。
4、史记属于二十四史之一,资治通鉴则不是。
5、《史记》是个人修史,没有国家背景。《资治通鉴》是官修史书,是国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