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清明节的资料?
有关清明节的资料?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这首巜清明》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这首诗描写的就是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独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节日的前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就开始了一年的春耕和春种。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农历所特有的一种划分,它把一年划分为24个节气,24个节气,分别属于春、夏、秋、冬四季。每三个月为一个季度,这样的划分,对于掌握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的时机非常重要。
那清明到底是什么时候呢?清明是在春季的后半段。巜易通挂验》中说,春分加十五天为清明。万物到了这个时候,全都洁齐清明,因此便称“清明”。
有一句农谚这么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由此可见,清明是每年农事的重要时刻,这个时候,万物萌生,春色宜人,也是正是春游踏青的最好时机。
清明节除了是一个农历节气,它其实还是一个风俗节日。这个时候,人们照例要进行扫墓和祭祀活动。
清明节进行扫墓祭祀活动,在我国由来已久,原因就是清明节和寒食节是连在一起的。
那我们再来简单说一下寒食节,寒食节相传是春秋时代晋文公,为纪念他的忠臣介之推而规定全国照办的。
晋文公重耳,他在继承王位之前,过了十多年的逃亡生活,在流亡的过程中,他想吃肉而不得,介子推曾经割下自己身上的肉来煮给他吃,重耳知道后很感动,当时就许诺说,将来要奖赏他。
可等他登上王位之后,他把这个事儿给忘了,当时其他的一些臣子得到了奖赏,介之推也没有去争功邀赏,而是带着自己的母亲进到了深山之中,隐居起来。
等到介之推走了之后,晋文公才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多方寻找介之推而不得,便听了别人推荐的办法,放火烧山,想着着火后,介子推必然要从山中退出来,可到了最后,介子推却没有出来,和他的母亲一起烧死在山中。晋文公很伤心啊,为了纪念这位耿直的臣子,下令以后每年到介子推烧死的这一天,家家都不许点火做饭,只能吃点儿冷食来纪念他。
因为寒食节当时只限于晋国,年代又比较久远,所以后来的人们的并不太熟悉这个节日,但是呢,扫墓的风气由此却开始发端,且长期流传下来。也因此,清明节和寒食节总体上也就难以分开了。
那我们现在应该意识得到,一提到清明节,它就应该是包含两个意思,一是农历的节气,二是风俗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