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败走华容道,既然关羽不忍心杀他,为什么不能捆了带回营地呢?

这是历史小说。从小说创作看,要创造不同性格的人物。关羽的性格特征在一个“义"字。写他傲上而不慢下,欺強而不凌弱。在无法律保障的农业社会,人们尊崇大义大德之人。关羽被俘,操对其上马金,下马银。千里走单骑时,又过五关斩六将(是对刘备的大义),在关的潜意识中已埋下有负于操的阴影,对操的恩是要报的。

操败走华容道,是弱者,是恩人落难,放操于情于理是当然选择。杀操绝无可能。他捉操是什么后果?放是“义",杀、捉,是不义。不符合关羽的人物性格特征。那就是作者的败筆。

关羽在民间尊为关圣人,关帝庙不少。作为明民清初的罗贯中在写关羽这个人物时,就只有扬其″大义"了,这也是作者放曹的心然性。

西安事变,张学良放蒋送蒋是张深受“大义″影响。傅作义北平起义,放走蒋的高级将领,也是义,我傅某人是对得起蒋的。云南起义,卢义放走张群,也是义,也是报答张的好处。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义看得很重,所以关放曹是理所当然了。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