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第四大军种第二炮兵为何改成了火箭军?
第二炮兵原来是中央军委直属的特殊兵种,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军种,升格为火箭军之后才正式成为一个独立军种,也是继陆军、海军、空军之后的第四大军种。那么“二炮”为何更名为“火箭军”呢,我们先来看一段国家领导人对火箭军的训词:
“火箭军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火箭军全体官兵要把握火箭军的职能定位和使命任务,按照核常兼备、全域慑战的战略要求, 增强可信可靠的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加强中远程精确打击力量建设,增强战略制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可谓是一段话,将火箭军的使命、任务和发展目标说的清清楚楚,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火箭军”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二炮与火箭军
“火箭军”之名的诞生虽然现如今的火箭军是在2015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但在60多年前,“火箭之父”钱学森先生就曾提议建设中国的火箭军。1955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回到新中国“报效祖国”,成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其工作重心之一就是领导国内的火箭武器研制。在这里还有一件不为人知的小故事,实际上“导弹”这个词就是钱学森提出来的,在这之前国内是没有“导弹”这个词的。据专家学者分析“导弹”一词表达了两层含义,一层含义代表这个武器是可控、具备导向能力的;一层含义表明这个武器的本质是一个炸弹,因此是迄今为止对“火箭武器”的最佳表达并沿用到今天。
▲“火箭之父”钱学森先生
1956年元旦下午三点,钱学森给军队高层干部讲授“火箭武器的作用”,据参加听课的时任总参谋作战部副处长、后来的第二炮兵司令员李旭阁将军回忆“当时贺、陈、叶、聂四位元帅也特意赶来听课,钱先生的授课规格之高,国家对火箭武器之重视,可见一斑”,“在授课时,钱学森在黑板上写下了火箭军三个大字并说道,火箭军也就是导弹部队,是一支不同于陆海空三军的新型部队,是一支能够远距离、高精度命中目标的部队,是现代化战争中及其重要的后起之秀”。
▲“DF-5”我国第一代陆基液体燃料远程导弹
钱学森在课堂上将到兴奋之处,更是大声疾呼:“我们中国人安全有能力,自力更生研制出自己的火箭,我建议可以组建一个新的军种,可以叫做的火箭军,就是装备火箭的部队”,“火箭军”之名由此就在60多年前于华夏大地上鸣起。当1966年7月1日这支设想中的火箭部队真的成立时,出于保密考虑,周总理亲自为其命名为“第二炮兵”,导弹作为“我国两弹事业”中的关键一环,老一辈政治家和科学家可谓是呕心沥血,从此“导弹和核弹”成为我们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要基石。
▲各种导弹射程示意(仅做参考)
“二炮”为何更名“火箭军”这里“二炮改为火箭军”看似只是改了个名字,但其中的意义和透露的信息却非常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这是向世界表明,我国的军事透明化非常干脆;其次,也显示了我们军事自信的提升;最后,就是为我国进行更为“合理、科学、高效”的军事改革铺平道路。
▲DF系列弹道导弹
虽然从名称上来看,我国的火箭军似乎与苏/俄在1960年成立的战略火箭部队差不多,但是具体来看还有诸多不同。苏联的战略火箭部队在一开始主要装备洲际弹道导弹和中程弹道导弹,是冷战时期对抗美国的主要力量,但是随着后来美苏《中导条约》,苏联及后来的俄罗斯销毁了所有的中程弹道导弹,自次苏/俄的战略火箭部队没有再装备能够进行常规打击的中程武器系统;美国也基本上削减了当时所有的中程弹道导弹和能搭载核弹头的中远程巡航导弹。而我国并没有参与中导条约,因此中程导弹力量得以持续不断的发展,就目前来说,我们的火箭军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以DF-21/DF-26为代表的中程弹道导弹,所以在中等射程方面的作战能力应该是首屈一指的,同时由于中程导弹的发展,我们的火箭军还是一支“核常兼备、攻防兼备”的高科技军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