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九品巡检归谁管?怎么样?
“九品巡检”这个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很陌生,尽管它也是一个官职,但是与宰相、巡抚、总督这些官职来比,似乎真的有点提不起来,去年,在河南纪检监察部门倡导下,河南豫剧院二团推出的河南豫剧《九品巡检暴式昭》,在全国巡演引起列轰动,尤其是在反腐倡廉的今天,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间引起了强烈共鸣,这位暴式昭就是九品巡检的代表人物,下面【孤竹闲客】就带你您了解一下九品巡检的前世今生:
一、九品巡检的设置
巡检又称巡检使,最早有相关记录的史书《旧五代史•卷九十四晋书列传》中,描述这个官职出现在五代时期的后唐,当时叫三城巡检使。
宋朝时期,在比较重要的边境区域、沿江、沿海等各州县设置巡检司,主要任务是训练兵丁、城防巡逻,这一时期属于武职指挥官,职权比较重要,属于一个地区的武装最高指挥官。
明、清以后的巡检司逐渐分为武职和文职两种,各府、州、县均设置巡检司,改变了宋朝时期只在边境设置的惯例,官职为九品。
二、九品巡检的隶属
巡检司最初设立的时候,属于武职指挥官,隶属于兵部直接管辖,明,清以后分为武职、文职两种官员,分别隶属于兵部和吏部管辖,所在地的地方官吏进行节制。
三、九品巡检的职责
巡检司最初设立的时候,因为属于武职官员,隶属于兵部,主要的职责就是训练兵丁,城防巡逻。明、清时期,巡检司分为武职和文职以后,各府、州、县的巡检主要负责地方治安、缉捕盗贼,在主要的水路、陆路交通要道设置路卡,负责盘查往来奸细和走私贩盐的商贩。
四、九品巡检的权利
明朝时期,一个县的巡检司配置官兵大约在二百人至三百人之间,有时甚至比县衙的地方武装要大。关键是还有一项特权,就是抓走私,我们都知道古代的食盐属于国家专管,这样一来,走私食盐就变成了暴利,而巡检司正是打击走私的要害部门,所以一些商贩和生意人都十分惧怕巡检司。
由于明朝时期的吏部和兵部都不愿意考核巡检的政绩,索性就把巡检的职位固定死了,不能升迁,但是可以世袭,自己没有儿子可以传给亲戚,这样一来就形成了“铁打的巡检,流水的县令”这样的局面,逐步让官居九品的地方巡检成了各地的土皇上,因而坊间甚至流传“宁可得罪县令,不可得罪巡检”的传言。
清朝时期,这种局面有所改观,为了防止出现家族势力,禁止官员在自己的家乡担任巡检,因而巡检的权力被大大削弱。
五、九品巡检的代表人物
九品巡检的代表人物--暴式昭,河南滑县牛屯镇南暴庄人,自幼勤奋好学,苦读诗书,因而写了好多书,但因不愿意学习八股文和蝇头小楷,所以没有参加科举考试。清光绪四年,暴式昭出任江苏震泽县平望司巡检。在任期间,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深受百姓爱戴,后遭吴江县令诬告,丢官回家,清贫度日。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暴式昭自告奋勇前往湖南巡抚吴大澄处效力,后奉命为官府到塞外一带买马,因积劳成疾,病故于关外,年仅三十余岁。
最后总结
【孤竹闲客】认为,九品巡检官职虽小,却是和百姓息息相关的官吏,一个清正廉明、刚直不阿的巡检可以为百姓“去污除垢”,给百姓带来安居乐业的生存环境;相反,一个称霸一方、为害一方的巡检,则会留下千古骂名。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老百姓都需要“暴式昭式”的巡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