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误杀》有好多不同寻常的地方,你觉得有哪些呢?又有哪些让人看完不寒而栗的?

2020-10-29 20:49

电影开头即结局,男主被报复的议员夫妻以同样的手法害死在棺材中,旁边躺着的已经死了的人好像是男主店里的店员(不知道我记错没),也就是准备接应他的人,暗示当初帮过男主的人后来都会遭到清算。

男主知道警察局长儿子被埋下去的时候没死。男主是个多年的泰拳爱好者,看泰拳的时候还跟旁边的人解释吞舌,他还是个电影发烧友,看过电影《活埋》,后面还再次跟妻子确认人被打后没有出现任何血迹,这些细节证明他对人被重击之后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非常清楚的。他给家打电话的时候妻子正准备埋人,他放下电话就打车回家,这时离妻子把人埋下去还没过多久,想救还来得及,对于这个情况男主是清楚的,至少是怀疑的。结合最后他跟议员夫妻说的话,不想女儿再次受到伤害,其实是他回家听妻女说了事情的经过,一是出于父亲的愤怒(后面采访时有个男人说如果是自己的女儿会把人挖出来鞭尸);二是他明白即使把人救活,以察猜的人品和他家的势力,以后肯定会对女儿报复,于是他选择了不救人。

大女儿刚到夏令营时,导游详细讲了那个修塔的国王的故事,国王杀死亲生父亲时不知情,暗指女儿打晕素察是误杀,后来国王处死养母是知情的,暗指男主任由素察闷死是蓄意。片中有个情节是小女儿用叉子在桌子上来回划,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母亲和大女儿都没反应,只有男主出言阻止,我猜男主一开始只是怀疑素察没死,后面悄悄去埋人的地方看过,听到了他在里面抓板子的声音,所以他对叉子的声音才比较敏感,后面他挖尸体的镜头,他对挖出来的尸体的状态并没有很惊讶,所以他最后会对议员夫妻说觉得自己对不起一些人,包括素察(大意,原话记不清了)。

片中的羊代表民众,一开始羊跟着僧侣,男主这么穷还要去布施,证明民众是向善的;男主抛车时有羊看着,后面老师讲课时说羊视力不好,暗指民众容易被表象蒙蔽,即使事情发生在眼前也看不清;后面羊被愤怒的警察打死并被埋进棺材,说明民众容易被伤害,且容易成为替罪羊;而老师上课时说的羊离群之后容易被大型动物吃掉则更有意思了,男主的计策最后能够奏效,除了他的算无遗策,更重要的是因为很多普通群众都在帮他,正是由于民众和警察(当权者)的矛盾由来已久而且已经到了临界点,才会被男主的案子一点就着,最后演化成暴乱。说到底民众表面是同情男主,实质是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怒,正是来自社会底层的愤怒,帮助男主扳倒了议员夫妻。而最后进了监狱的男主犹如离了群的羊,遭毒手也就不意外了。

再来说议员夫妻,他们代表了社会的精英层、当权者,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冷酷无情,善于作秀。片子开始素察差点打瞎别人的眼睛,他妈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给儿子的手擦药的时候还满是心疼(你只是失去了一双眼,我儿子的手可都破皮了啊!),议员爸爸过来打他的一巴掌,不是责怪他犯错,而是责怪他影响自己选举。后面他在车里接到妻子的电话,这时他应该感觉到事情不对劲,但仍然换了一副笑脸去竞选,再加上素察的冷血跋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足以印证这对夫妻的冷血和虚伪,除了自己的前途和利益,其他的都不值一提,包括人命。

最后说男主的结局,有人说男主自首是个败笔,其实不然,男主自首的行为正体现了底层大众的弱点——善良、软弱、容易被表象所蒙蔽。即使聪明如男主,也没有清楚的认识到当权者的真面目,以为自己扳倒了议员夫妻,放心大胆的去自首,殊不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还记得那个国王吗?他杀了亲爹又杀了养母,仍然好好的当着国王,只不过修了个塔而已,也没见他去抵命。而在塔前忏悔的男主决定去自首,最终赔上了自己的性命,正所谓圣人自己是不会去死的,圣人只会叫别人去死。议员夫妻在塔下对男主的一番哭诉,不过是另一场秀而已,目的是套出儿子的下落。当他们看到尸体,经验丰富的局长妈妈最后一定会推断出真相,从而对男主进行报复。彩蛋中交代男主进了监狱,是为了和开头呼应,暗示结局。至于男主主动自首为什么又会越狱,议员夫妻有心报复,自然有办法诱使他或者逼得他不得不逃狱。这样的结局安排,是为了让观影者在回味和猜测的过程中,慢慢体会那种从心底深处一层层漾起来的深深的寒意。

颂叔是民众中隐藏的王者,表面看来软弱可欺,其实洞明世事。他看着男主长大,对他十分了解,在事件发酵的过程中,他一直都在带节奏帮助男主,最后采访时问及男主自首时那意味深长的表情,是因为他没想到男主会去自首,并且已经想到了他的下场。

最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居高处还是地位,群众路线

有知友不同意我的观点,没有关系,各持己见相互讨论才有意思嘛!

但我仍然坚持我的观点,男主知道素察一开始没死。前面用了很多细节铺垫这件事,男主第一次一个人去看泰拳,既是为后面瞒天过海铺垫,也是为素察的事铺垫,他专门跟人解释吞舌的事,不是闲笔。后面他开始采取行动的时候,有一个情节是他在他家的仓库问妻子:“真的一点血迹都没有?”这说明事发当天他就知道女儿打了素察之后没有出血。结合他的知识储备,我想他对素察的死至少是产生了怀疑的,而且他还一个人偷偷去看过墓地,听到了素察在里面扣板子的声音,所以才对女儿用叉子划桌子的声音敏感。这些情节在电影里都是很清楚的交代了的,我认为不是毫无意义。

电影一开始为什么要详细讲述一个国王和塔的故事?国王为了王位杀了生父,然后为了掩盖自己的行为杀了养母(电影里没说为什么杀养母,我推测是国王说养母没有告诉自己真实的身世,导致自己杀了亲生父亲,把过错推到了养母身上),之后仍然堵不住悠悠之口,于是建了这座塔以示忏悔。而男主经常到庙里布施,素察的事发生后,僧侣拒绝了布施,男主这时心里就开始有忏悔之心了,这也为他后面的自首作下铺垫。即使男主促成了素察的死,素察与国王的生父养母相比,谁更该死?国王与男主相比,谁的罪孽更大?但国王犯下如此大错,依然好好的当他的国王,男主却因为自责最终选择自首,杀父杀母的国王只是采用造塔这种不疼不痒的政治作秀推脱罪责,而为女报仇的男主却搭上了自己的一生。这就是上层社会与底层民众的区别,上层社会自己做尽蝇营狗苟、残暴不仁的勾当,在道德上丝毫没有底线,却要用仁义道德、宗教思想束缚底层的民众。男主正是受了这种思想的影响,才会做出自首的举动,不然凭他的头脑,是有能力逍遥法外的。这样想来,编剧为了在确保政治正确的前提下还能保证剧本的深度,还是下了点功夫的。这种对比也给男主一家的命运更加蒙上了悲剧的色彩。

我本人最喜欢的,是片中对男主身边小人物的刻画,那个面摊老板在男主开走车子的时候绝对是看清了男主的,但素察妈和坏警察来问他的时候,他想都没想就否认了;还有那个被坏警察打了的小包工头,我想他在事件进行的过程中也应该察觉到了什么;至于颂叔,我觉得他应该是男主身边最早察觉到真相的人,但平常胆小怕事的他在男主一家被抓后一直在跟舆论带节奏,他在片尾知道男主自首后那意味深长的一笑,说明他比男主更清楚的知道这个社会的本质,知道男主自首意味着什么。还有那些街头采访,说明底层民众既好欺又不好欺,他们沉默不语胆小怕事只是因为力量弱小,其实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他们心里是很清楚的,一旦有机会就会旗帜鲜明的站队。

开头与结局地点、情境相同,但结尾配上了阴森的配乐,加上男主凝重的表情,最后一个镜头最右边不易察觉的位置还有一辆缓缓驶过的开头藏人的那种车子,配合上开头的那个恐怖故事和颂叔意味深长的一笑,都是在暗示观众这件事情没完,并且男主很难善终。若真只要一个政治正确的结局,那安排男主入狱之后一脸解脱的表情就够了,没有必要加上那么多看似多余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