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被流放三千里的犯人,到流放地都干嘛?

古人被流放三千里,其受惩罚程度介于被打和被杀之间,被流放的地点多处于荒凉无人烟之地,大多在祖国的大西北或者大东北,比如新疆,黑龙江等地。流放与发配其实差不多,流放是驱逐到一个地方,具体做什么,没有做什么要求。而发配一般是配到军营,也叫充军。比如《水浒传》中林冲,有人家骂他“贼配军”。而且发配时,在脸上还会被刺字,“发配某某州”,甚至另一侧脸上还刺上“强盗”或“杀人”等字。

但不论是发配还是流放,目的地均环境恶劣,生活条件差。单是带着枷锁,徒步几千里,已经是难事。有记载称:

明宣德八年,一次有一百七十名犯人流放到东北,死在路上的就有三分之二,到东北只剩下五十人。

不论是文官还是武官,都有被流放的例子。被流放之人去了流放地干什么?据被流放的吴兆骞记述,

“官庄人皆骨瘦如柴”、“一年到头,不是种田,即是打围、烧石灰、烧炭,并无半刻空闲日子”。

一句话,就是做苦力,为奴。如果是女性或被糟蹋,被卖到青楼也有可能。今天我们来了解下风流才子纪晓岚和吴兆骞都流放的故事。

一,风流才子被流放纪晓岚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6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年2月),是经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的元老。纪晓岚被流放新疆,历尽磨难两年后返京,又建立功勋,最后寿终正寝,终年82岁。

1、事情的起因

公元1768年,两淮盐运使司亏空1000万两白银。而此时告老还乡的两淮盐运使之一卢见曾,也在追查之列。纪晓岚通风报信,使得卢见曾及早转移家财。

纪晓岚明白,可不能白纸黑字地给亲家写信,这可是杀头的罪名。那他是如何送信的呢?

传说一,纪晓岚将少许盐和一撮茶叶一起装进一个空信封里,封好信封口,没有写一个字,打发最忠心的人送到卢见曾家中。卢见曾揣测良久,终于明白:盐案亏空查(茶)封!

传说二,纪晓岚当面将消息告知了卢见曾的儿子卢谦,卢谦又写信将此事告知了父亲卢见曾。

不论怎样,卢见曾虽然转移了家产,但是最后还是被查入狱,且没有活着出来。在此案中,除有20多人被杀外,其他所有受牵连的人也都落得个流放边疆,赎罪的下场。

2、纪晓岚被流放

纪晓岚被流放时,并没有带着家眷,是一个人。他知道如果不小心翼翼,否则还想回到京城?

就这样,纪晓岚被押解着,长途跋涉,历尽艰辛到达乌鲁木齐。在路上,每到一处驿站,纪晓岚帮他们代写一些公文和私人信件,在荒郊野外甚至还准他坐在马车后面,也有人还送给他许多的柴火、瓜果、野味之类的东西回报他。

对纪晓岚,家喻户晓,所以受到当时乌鲁木齐最高军政长官办事大臣的礼遇,任为秘书官,负责起草奏折檄文,处理一般政务。

升迁福建巡抚的温福走时,把奴婢“夏荷”送给了纪晓岚,据说后来两人还生了一个儿子,回京时留在了新疆。

纪晓岚由于自己的声誉和特长,一路受到照顾,工作轻松有趣,有送东西的,也有送美人的。相比而言,真是不错。

3、回京

纪晓岚走后两年,乾隆帝委婉派人从京城专程送纪晓岚一个玉环。收到此物后,纪晓岚可乐坏了。纪晓岚何等聪明,“环”即“还”也,这是乾隆皇帝在暗示他可以回京城了。

1770年12月,纪晓岚休息调养了一阵,回京!此时,距离自己被流放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

纪晓岚几乎是闪电似的回归,得益于皇帝对自己的宠爱。某一日,忽然被想起,缺少了此人可不行,于是一念之间,就被恩准回去。如果换做他人,估计就难上加难了。

下面看一下这位被流放23年之久之人的凄苦吧!

二,顾贞观营救流放宁古塔的吴兆蹇在清代,有很多“犯人”的判决书上写着:“流放宁古塔。” 宁古塔今何在?就是位于今天的黑龙江境内,在祖国的大东北。

1、吴兆骞何许人

吴兆骞(公元1631~公元1684),清初诗人,于明崇祯四年(1631)生于江苏省官宦之家。少有才名,九岁即能作诗词,有"江左三凤凰"之号。他的诗作慷慨悲凉,独奏边音,因有"边塞诗人"之誉。

2、吴兆骞被流放

顺治十四年科场案,无辜遭累,遣送到宁古塔。

据说在科考复试中,有带刀士兵两侧站立,吴兆骞害怕的发抖,没有完成考试。最后遭人诬陷,被打四十大板后,被流放。

顺治十八年(1661)吴兆骞在《上父母书》信中说,

"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读读上面的信件,我们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那就是环境恶劣。

康熙二年(1663年)吴兆骞之妻葛采真和妹吴文柔从苏州来到关外,兆骞即教书为业,生活渐有改善,生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

康熙十三年(1674年)秋,黑龙江将军巴海聘吴兆骞为书记兼家庭教师,教其两子读书,对他礼遇有加,非常不错。

3、因好友努力被救回

康熙十五年(1676),吴兆骞的好友顾贞观结识纳兰性德,为吴兆骞向纳兰容若求助,最终得以回还。归来后,仅仅三年,就去世了。

其一: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其二: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从君剖。兄生辛未吾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顾贞观因思念吴兆骞而写的词作《金缕曲》二首给纳兰容若看,就是上面的两首。

同样诗词歌赋方面特别有成就的纳兰容若。或许是文人惺惺相惜,纳兰容若感同身受,读完后声泪俱下,对顾贞观说:“给我十年时间吧,我肯定尽力去办,就像是自己的事情一样”顾贞观长叹一声:“十年?太长了,五年为期,好吗?”于是期限定为五年。

还别说,距离约定时间恰好五年整,康熙二十年(1681),经纳兰容若等诸多友人尽力营救,吴兆骞才内赎罪放还,前后历经二十三年。

吴兆骞被流放时间如此之长,身体受到重创,得了很多病,虽然也发挥了自己文学的特长,给人做家庭教师。但是心中的那股愤懑,被冤屈之情,如何释放?发生在他身上的冤假错案,如何能被翻案,那真是太难太难了!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但值得庆幸的是,最终,他还是回去了。

其实,被流放之人,大多生于官宦之家。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之人,突然一夜间拖家带口一起被流放。那种绝望,哀嚎之情又有几人能解?而被流放后,大多客死他乡,永远为奴。但也有例外,比如上官婉儿一家被流放后,幸运的是她和母亲虽然也为奴,但是在自己十几岁时,被武则天看中,最终却活出了人生的精彩!

但值得庆幸的是,无形之中,被流放的这些文人给边疆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送去了知识,送去了文化,输送了新鲜的血液,促进了当地的发展,也是一大幸事。

流放,被放置荒凉之地,或为奴,或为娼。中间历经人间磨难与沧桑,即使不死也会脱好多层皮,能活着回到原来生活的地方就相当于奇迹。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二人起码能活到回去,没有含冤而亡,也算幸运之人了。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