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青花瓷器特征 明青花瓷器的特点?

2024-06-01 14:12

文章目录:

  1. 什么是明代青花瓷?
  2. 明青花瓷器的特点?

什么是明代青花瓷?

  明代青花瓷就是明代制造的青花瓷   明代青花瓷的迅速发展源于皇室喜好的改变,明代开国皇帝和权贵还带有平民的情趣,喜欢这些画有精致图案的青花瓷,这样就使青花瓷在官窑的引领下成为中国瓷的主流并长盛不衰。   明代青花瓷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是官窑制度的确定和运行。和元青花完全由商品市场来推动的经济背景不同,明代青花瓷一开始就是在官窑这个温床上培养和成长的。从洪武二年(1369年)官窑瓷开始生产到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官窑的正式运行,官窑青花瓷便显示出庄重肃穆的皇家气象。整个明代陶冶和织造是官办手工业的两大支柱,其全部活动都在内府即皇室的监控下,从制作品种到式样花纹都由皇帝直接关注并交内府去督办。这种集中全国财力、调集优秀工匠、采用最好原料、不计制作成本而烧造的官窑青花瓷,其品质之高是可以想象的。在我们面对每一件明代官窑青花瓷,并为其精美绝伦而叹服时,可能没有想过,按照当时的科技水平造出这些艺术品,国家投入的财力、工匠付出的劳动远远超出现代人的测算。 明代青花瓷的另一组成部分是民窑产品。   14世纪中的元代至正年间,蓝白相映的青花瓷在外销的推动下一举成功,制瓷工艺达到了新的高度。元青花的巨大成功,并没有使元代社会对瓷器的欣赏口味和使用习惯产生影响。青花瓷对士大夫阶层来说,是“俗甚”的工艺品,和青玉般典雅而华贵的宋代名窑尚难相提并论。

明青花瓷器的特点?

1、整体形制

“器型”方面基本保留了元代青花瓷的传统,碗、盘、罐等日用器与元青花基本一致,但民窑工艺水平与官窑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只是形似,比如“碗、盘”多是向外撇口,中间圆弧收腹,圈足较小但足墙较厚;“罐”多是口沿很短,宽部很宽、很圆润,而且向下急收,与“鬼谷子”下山罐基本一样,这些就是明初民窑青花瓷的整体形制。

2、青花料特点

明初民窑青花瓷基本上用的都是国产青料,因此青花发色普遍偏灰,从洪武至天顺虽有近百年的时间跨度,但延续到景泰、天顺朝,青花发色仍不十分鲜艳、明丽,当然也有少数用的外来青料,在民窑器里可是凤毛麟角,只有一点是与官窑器一致的,那就是青料浓重处会形成“铁锈斑”。

3、纹饰图案

首先讲画法,基本上只有“一笔点画”、“拓染”和“勾勒点染”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也是逐步发展的。

洪武至永乐朝多用一笔点画法,即所有的图案都是用笔一次性画出来的,这就要求画师手法纯熟,类似于水墨画中的写意,重意不重形,不懂画的人看来,可能类似于小学生作品,懂的人才能看出其飘逸、洒脱的美,

1、明青花瓷器的砂底,露胎处均可见星点装或大片火石红斑。这种火石红斑,自元代开始出现,经明代,沿续到清代乾隆以后才完全消失。

2、釉面多为青白色,色泽清雅、柔和悦目。

3、所绘龙纹,不如元代凶猛,多为五爪龙。元代所绘的折枝或缠枝莲叶纹的叶形较大,为大花、大叶,到洪武时则明显缩小。

明代青花瓷器的特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造型方面,明代青花瓷器的形体多种多样,从几厘米的鸟食罐到几十厘米的大罐、大缸应有尽有。

其次是纹饰方面,明代青花瓷以纹饰取胜,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画笔分实笔和勾勒渲染两种,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

最后是用料方面,明代青花用料以苏麻离青料描绘为主,发色深沉浓艳,在炉火气氛好的情况下能烧出宝石般的色泽

本文由问答百科整理的关于明代青花瓷器的问题「什么是明代青花瓷?」希望对你有帮助!更多相关明代青花瓷器特征的内容请站内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