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都有哪些双胞胎,三胞胎高校?
在中国高校发展史上,有两个影响深远的事情:
一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学习前苏联模式,全国院系大调整。“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为精神,除少数综合性大学得以保留,其他综合性大学都被解体为单科性或多科性的工科大学。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很多高校又忙着改名、合并,去掉行业属性,理工科大学开始向综合性大学靠拢。
二是高校的行政色彩加剧,重点高校资源向北京为首的大城市集中。重点高校中,除少部分归属教育部外,大部分归属中央各部委。而中央各部委在确定本部委重点院校时,大多优先考虑在京所属高校,这就造成北京的部委重点高校特别集中。以211高校为例,北京一地就占了将近四分之一;985高校中,北京一地占了近五分之一,多么恐怖的比例。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前身为北京石油学院,1969年学校迁至山东东营胜利油田,更名“华东石油学院”。
1981年,在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内成立研究生部。1989年更名为“石油大学”,校本部设在北京,由石油大学(北京)和石油大学(华东)两部分组成。1989年,在北京恢复招收本科生。
2000年,石油大学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归教育部直属。2005年,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
2014年4月,教育部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签署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协议。
中国石油大学是1997年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校,2017年又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位于北京昌平,占地面积700余亩,是一所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2015年,教育部批准同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建立克拉玛依校区,克拉玛依是中国著名的石油城。克拉玛依校区占地面积7000余亩,依托北京校本部的办学优势和克拉玛依的地理优势,与北京校本部统筹规划、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至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形成一校两地的发展模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当年北京石油学院从北京迁往东营,看中的就是东营是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
有了石油大学的实验基地,有了集勘探、钻井、采油、集输、炼制等一条龙的鲜活的胜利油田大课堂,半个世纪以来,石油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石油人才,被誉为“石油科技人才的摇篮”。
2004年8月,教育部批准石油大学(华东)立项建设青岛校区。2005年8月,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协议。
按照教育部批复的要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要形成东营校区宽领域、大基地与青岛校区高层次、外向型优势互补,整体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即东营校区不迁校、不降格,保持稳定,继续发展,成为本科生培养、科研中试、产业开发的实习实践的基地;青岛新校区建设成为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中心。
但由于种种原因,包括扩建校区受阻、民间流传的当地某领导因儿子在校溺亡而打砸书记家,中国石油大学东营校区的研究生、本科生基本上全部移师青岛校区,东营只剩下科研中试、产业开发的实习实践基地,优质教育资源基本上被抽空。
东营当地虽有各种呼吁,希望优质教育资源能留在当地,但仍然难以逆转迁移之势,令人唏嘘不已。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而成的北京地质学院,学校于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院校。
1970年,学校整体迁至湖北办学,更名为湖北地质学院。1974年,学校定址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
1978年,武汉地质学院在原北京旧校址设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组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在武汉。
2000年2月,学校由国土资源部划归教育部管理。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北京、武汉两地独立办学。2006年10月,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武汉东湖之畔,现正在武汉光谷未来科技城建设“资源环境科技创新基地”暨新校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建以地球科学为主导,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系统,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门类,其中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位于北京海淀区学院路,附近高校林立。
学校逐步成为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成为我国地学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中国矿业大学
1952年,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唐山交通大学采矿科系并入中国矿业学。1953年9月,学院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1960年10月,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0年,作为13所外迁高校之一,北京矿业学院搬迁到四川省合川县。
197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徐州市重新建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同年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成立,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
1988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改名为中国矿业大学。1997年7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改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2000年2月,中国矿业大学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中国矿业大学目前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1997 年,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在徐州有两个校区,总面积达4000多亩。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
学校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理工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多科性大学的基本格局。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03 年 1 月,经中央编制部门批复同意,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名义办学。至此,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校本部和北京校区逐步演变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办学实体。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有两个校区:学院路校区坐落于北京市高校云集的海淀区学院路,沙河校区坐落于北京市昌平沙河高教区。
学校通过长期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了以理工为主、以矿业与安全为特色,理工文管法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多科性大学的基本格局。
一般来说,高校在异地办学,设立校区或分校,对于高校来说,可以迅速扩大校区和规模;对于地方来说,可以迅速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地域经济和影响力。
如同上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克拉玛依校区、华北电力大学原有的保定校区,此外还有东北大学在秦皇岛设立分校、山东大学设立青岛和威海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威海设立校区、北京师范大学在珠海设立分校等等。
严格意义上说,校区和分校还是有差别的:各校区理论上是平级的,只不过是不同地区而已;分校区是只是分支机构,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和领导层。
因此不同校区,颁发的文凭和学位证书和本校区是一样的,因此可算是“亲儿子”,但有的学校会标注校区。在招生计划中,不同校区大都计划单列,因此分数线较本校区要略低些,但因为文凭相同,因此在拼学历的当下,还是受到不少家长和考生的追捧。
而分校则有所区别,招生计划肯定单列,有的颁发校本部文凭,如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有的则颁发分校文凭,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其层级要相差不少,需要考生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