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中关村看字面意思,好像是关口,就好像说东关,西关,北关,这个是中关。其实不然。明清时候,大家习惯把宦官叫做“中官”。明朝的时候,中关村一带不像现在这么繁华,距离北京城还有一段距离,野草丛生,类似于现在的湿地环境。北京过去著名的京西稻,就盛产在距离这里不远的上庄。过去中关村的环境,大概跟上庄也差不多。回来说中关村。其实“中关”就是咱们开篇说的“中官”,中关村,就是中官村,也就是太监村。明清时候宫里的宦官,到了一定的年龄,是要出宫生活的。那时候出宫的太监,大多数可不是像魏忠贤,李莲英那样的荣华富贵,他们在宫里伺候主子一辈子,自己不仅六根不全,多数也都穷困潦倒,无儿无女,并且他们还得忍受社会对他们的歧视和排斥。所以,多数太监死了以后,就只能找个乱葬岗子埋了。久而久之,出宫的太监们觉得这样的晚年太过凄惨,于是大家就在现在的中关村这块儿地方,聚集,一起居住,活着的给死去的建坟送终。所以中关村最早也叫“中官坟”或者“中官屯”。慢慢的,这里的老太监越来越多,在宫里得势的太监们也出钱在这儿建了寺庙,房屋,保福寺就是那时候供太监们拜佛的寺院。说句题外话,在我看来,这里就是太监们的养老院,年轻的老太监出了宫,负责照看住在这里的年老的老太监,给他们送终。等自己老了,又会有新的老太监来照顾他们,由此循环往复。只不过不知道当时是不是这么进行的,如果是,那不失为一种古代的对特定人群的有效的养老方式(题外话啊,没有史料支持,权当说笑)。后来,到了解放以后,中科院要在这里建址,当时人们觉得中官太难听了,据说就在北师大校长陈先生的提议下,改名叫中关村了。以后的历史,大家就都知道了。说点儿自己的感受吧。现在的中关村,从中官村,变成了中国的硅谷。北京也经历着巨变。而我们,八十年代初出生的北京孩子,不像祖辈那样经历战火硝烟,不像父辈那样经历广阔天地的改造,我们小时候被称作小皇帝,大点儿了有人叫我们中国的垮掉一代。如今,这批北京孩子三十有余,他们童年的北京,红墙绿瓦,蔚蓝金黄,鸽子哨儿声不绝于耳,小贩儿叫卖填满胡同儿。也许,一棵枣树,几个弹球儿,一把洋画儿就是我们童年的全部。如今,而立之年,我们却更习惯戴着口罩,看云里雾里的高楼大厦。平心而论,没有哪种生活是好还是不好,只能说是习惯还是不习惯。我们的童年,与几百年的古老悠闲北京连在了一起,我们的以后,却注定要在国际化的世界城市里打拼。不同的人带着不同的梦想来到这里,而后衣锦还乡或是扎根这里,我们,却注定要在这里,带着儿时蔚蓝金黄的回忆走漫长而又艰辛的路。

你可能想看:
标签: 太监历史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