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疏通经络?
软件:针灸大师
手太阴肺经堵塞穴位:
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再返回沿胃上口,穿过横膈,入属于肺。从肺系(气管喉咙部) 向外横行至腋窝下,沿上臂内侧下行,循行于手少阴与手厥阴经之前,下至肘中,沿着前臂内侧桡骨尺侧缘下行,经寸口动脉搏动处,行至大鱼际,再沿大鱼际桡侧缘循行直达拇指末端。其支脉,从手腕后分出,沿着食指桡侧直达食指未端。
1、孔最穴:这一穴位能够帮助改善咳嗽气喘以及咽喉疼痛等问题,这也是肺经之穴,当肺经不通畅时,该穴位是比较容易堵塞的一个地方。如果出现腹痛的堵塞,建议对该穴位进行一定的按揉或者点揉,按照每天一次每次8分钟左右,以感到轻微酸痛感为宜,多次重复的刺激可以帮助通经活络改善因为肺经不通畅所导致出的些症状。
2、鱼际穴:具有清除肺气清热利咽的效果,为肺经荥穴,如果按揉该穴位有疼痛的感觉反映出肺经可能并不通畅。该穴位也是比较容易堵塞的,建议每天坚持对这个穴位进行点揉,每次坚持5分钟左右即可。通过每天的刺激,可以避免精细传导受到影响,保持肺经通络减少肺部问题的出现。一般来说肺经的最佳疏通在早上9:00~11:00之间可以在这个时间段对鱼际六进行刺激。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之尖端(桡侧)沿食指桡侧,经过第1、2掌骨之间,上行至腕后两筋之间,沿前臂外侧前缘,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行到肩部,经肩峰
前,向上循行至背部,与诸阳经交会于大椎穴,再向前行进入缺盆,络于肺,下行穿过
横膈,属于大肠。
大肠经有三个容易堵塞的穴位,疏通大肠经的这三个穴位,对于便秘、腹泻、下牙疼痛、胃肠感冒等都有很好的作用。没有疾病的人群,如果日常能把它们疏通好的话,这些病症就很难出现。
1、手五里: 在臂部,肘横纹上3寸,曲池与肩髃连线上
这个地方,很多人一点按就有感觉,疼、麻,可以用中指的关节敲打此穴位,一般轻轻的敲打且力度适中即可,亦可用掌根按揉疏理疏通经络。
2、手三里: 在前臂,肘横纹下2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手三里有很好的疏经通络,消肿止痛,清肠利腑的作用,日常生活中手三里还有一个少有人知又很强大的功效,那就是用于腰膝痛。可以通过敲揉的方式疏通此穴位。
3、合谷穴: 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按揉时要垂直用力。
也是大肠经的原穴,是大肠经原气经过停留关键的地方,所以合谷是一定要疏通的,合谷一堵,上面两个穴位就很难疏通,一般建议可以垂直用力按压此穴。我们一般要先疏通合谷再疏通以上两个穴位。
足阳明胃经:
是人体非常重要的经络,保持胃经的畅通也就保持了人的青春和活力。胃经最容易堵的地方是髀关穴、梁丘穴、丰隆穴。
1、髀关穴: 腿根中点处牌关下,2寸 (3指宽)。可以用手握拳用指关节敲打这一线找到疼痛点就可以按揉缓解堵的情况。
2、梁丘穴:髌 骨外上缘直上,2寸 (3指宽) 。也可用手握拳用指关节敲打这一线,按揉疼痛点缓解堵的情况。
3、丰隆穴:外踝尖与外膝眼连线中点,胫骨前眷外2横指。湿气大的患者,按揉或者敲打此穴会有痛感,湿气不大的,这个穴位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也可以找到次穴位进行敲击缓解堵的情况。
平时可以在每天早上7-9点这个时间沿着胃经的循行进行拍打,按揉这些穴位。也可以用小指掌指关节垂直发力,从距离腿根三指位置开始敲击至膝关节这段,大腿的正面位置,再敲击丰隆穴两分钟。严重时可以通过药物,比如香砂养胃丸等来达到缓解胃经堵的情况。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末端,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过大趾本节后的第1跖趾关节后面,上行至内踝前面,再沿小腿内侧胫骨后缘上行,至内踝上8寸处交于足厥阴经之前,再沿膝股部内侧前缘上行,进入腹部,属脾,联络胃;再经过横膈上行,夹咽部两旁,连系舌根,分散于舌下。其支脉,从胃上膈,注心中.
容易堵在隐白穴、太白穴、公孙穴等部位。脾经循行的脏腑器官主要有脾、胃、心、食管、舌根等,堵塞后患者可出现食欲差、腹泻、大便不成形、小便不利、月经失调、舌体运动不灵活等症状
1、隐白穴: 隐白穴是足太阴脾经的起始穴,其隐藏在足大趾下的褶纹中,有健脾统血、补中益气的功效。悬空灸双侧隐白穴每日1次,每次 15-20 分钟,可以有效止经血,治疗崩漏及月经量多的症状.
2、太白穴: 太白穴为足太阴脾经的原穴,位于足内侧缘,第一蹈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具有健脾祛湿、益气养血的功效。温灸太白穴可补充脾经经气的不足,以及暖脾健胃、温中祛寒,使人体气血生化有源.
3、公孙穴:公孙穴作为督领冲脉和脾经的穴位,在脚内侧,大趾趾根后约2寸左右的地方,可以调动脾脏、脾经的运血能力,把血液输送到全身,是一个疏散点、一个枢纽,又可以帮助调节身体上由于气血凝滞造成的各种症状,具有通气、活血、解瘀的功效。
手太阳小肠经:
起于手小指尺侧端,沿着手尺侧至腕部,出于尺骨头,直上沿着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课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到达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于大椎,向下进入缺盆部,联络心,沿着食管,经过横膈,到达胃部,属于小肠。其支脉,从缺盆分出,沿着颈部,上达面频到目外眦,向后进入耳中。另一支脉,从颊部分出,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斜行络于颧骨部.
小肠经易堵塞穴位有三个
1、后溪:颈椎病患者的福音
后溪穴比较好找,握拳时在第五手掌与手指间关节之后,可用另一手食指点揉。如果有颈椎、肩胛疾患或小肠受寒严重者,按揉此穴1-3分钟可有明显的痛感,一般当次按揉痛感就会减轻。后溪穴还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与督脉相通,所以经常刺激此穴还可以保护阳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2、天宗穴:酸爽穴位
肩胛骨的中心点处,用掌根按揉肩胛下窝中央。有肩颈疾患之人,隙此处会有强烈的痛感,并向四周放散。忍痛坚持疏理数日,气脉畅通后疼痛感消失。一旦天宗穴疏通好了后,整个后背和肩颈的酸痛会得到缓解,女性乳腺增生也会得到改善。
3、肩贞穴:降压、辽肩痛
肩贞穴是小肠经常见的堵塞点,随时探查可以知晓经络的畅通情况。此处持续不通,逐渐影响局部的气血布散,久之则引发颈肩痛。肩贞穴按摩用对侧的手操作,即左手置于右肩或反之,其余四指置于肩关节上,用拇指点按肩贞穴处。
足太阳膀胱经:
起始于内眼角,向上过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其支脉,从头顶分出到耳上角。其直行经脉、从头顶入颅内络脑
再浅出沿枕项部下行,从肩内侧脊柱两旁下行到达腰部,进入脊旁肌肉,入内络于肾,属于膀胱。一支脉从腰中分出,向下夹脊旁,通过臀部,进入腘窝中;一支脉从左右肩胛内侧分别下行,穿过脊旁肌肉,经过髋关节部,沿大腿外侧后缘下行,会合于腘窝内,向下通过腓肠肌,出外踝的后方,沿第5跖骨粗隆,至小趾的外侧末端。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
1、昆仑穴:足外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偏下方骨头上缘按摩方法:点揉,向脚底板方向发力。
2、承山穴:有理气止痛,舒筋活终等作用,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点处。治疗腰腿疼痛,配孔最穴治疗痔疮效果好按摩方法:大拇指的指尖关节,垂直发力
3、合阳穴:委中穴下两寸,即三指宽按摩方法:大拇指的指尖关节,垂直发力
4、委中穴:位于腘窝横纹正中,两筋之间,此穴较深用大拇指点按,此穴是膀胱经五俞穴的合穴。治小便不利,是肾的保养区,中医常说“腰背委中求”,委中是腰背下肢的总开关,是治腰痛的重要穴位,效果极好,可用刮按拍打法。
足少阴肾经:
起于足小趾下,斜走足心,行舟骨粗隆下,经内踝的后方,向下进入足跟中,沿小腿内侧上行,经腘窝内侧,沿大腿内侧后缘上行,贯脊柱,属于肾,络于膀胱其直行支脉,从肾脏向上经过肝、膈,进入肺脏,沿着喉咙,夹舌根旁;另一支脉从肺分出,联络心,流注于胸中。
1.水泉穴
水泉穴位于足内踝尖和足跟尖连线的中点处,用拇指或食指点揉此穴位,多数人刺痛难当
2.照海穴
足内踝尖、足跟尖、水泉穴三点一线。将拇指放在水泉穴上,沿着这条线向斜上方轻推至踝骨下端的骨缝处,会有刺痛或胀痛,这就是照海穴。
3.大钟穴
拇指或食指放在足内踝尖(最高点) 与跟腱连线中点处,然后向下轻推5毫米至骨头上缘处停住不动,这里就是大钟穴。向脚底板方向发力点按此穴,以最小半径旋转打圈,如有刺痛的感觉,说明肾经堵塞
疏理肾经时,点揉、探查双侧的水泉穴、!照海穴、大钟穴,在痛处按揉、疏理。每个位置2~3分钟,每天2~3次,3~5天痛感可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