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王小波《黄金时代》!四十年前,他们为什么没有逃到缅甸?
在炎炎夏日,汗流浃背读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仿佛也到了云南边境的雨林!
没去过云南,但是知道环境很美,气候差异也很大!
在那么物产丰富,民风彪悍的地方插队,知青们抛弃大城市优越的环境,来到农村,着实不容易!
忘记了那时一个什么知青小说,里面的上海女知青刚开始意气风发,但是后来不断受到打击,最后才能接受现实和爱情的故事。
和《年轮》、《血色浪漫》有相似之处!
但是王小波就是王小波,他的《黄金年代》对知青的生活是戏谑的!
比如清扬的名字。据考证《诗经.鄘风.君子偕老》:「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引申为对人容貌神采的敬称。那么陈清扬居然是个有神采的破鞋!
云南人人臊女人的话有点特点,居然是源自英语“nice”,词语叫"烂屎"。
小波的籍贯是北京,所以用破鞋更贴切,也是戏谑!
在知青里,都是十几岁的男女女女,发生点什么很正常,也应该发生点什么。
《黄金时代》里的故事就是这样展开了。
故事的最高潮是他们的逃跑,其实不是私奔,而是要摆脱世俗的束缚。
要是在外国文学中,这个转折要引出很多故事。比如他们去了缅甸,加入了缅甸独立军。
两个人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男的成了司令,女的成了毒枭,然后故事继续,这比较符合现在的叙事过程。
其实,那个时代为了解放东南亚劳苦大众,不少知青的确跑到缅甸、老挝,柬埔寨,当然还有金山角。
有的死了,有的贩毒了,有的杀人了,有的定居了,有的回国了!
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故事!
但是王小波选择了让他们回去,在没有了思想和身体的羁绊后,选择回去。
和一个自愿走的已婚女人出走,可能是大逆不道。
但是,看看知青队、当地人、军代表们都是分别怎么处理的。
我感到相当的人性。
尤其是当地人。那是批破鞋,明明是欣赏独幕话剧,当地对敢爱敢恨依然是=抱有同情心的!
后来的出斗争差和写交代材料也是真实的。
当时的人,既真实,又可爱,更狡猾。
我曾经翻看过七十年代某些档案。里面材料交代的事情之细致入微,我指的就是小波所说的欣赏,也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此处略过200字!
可我们看完《丰乳肥臀》,看完《红高粱》,看完《百年孤独》,人性不就是这样吗!
在特定年代里的小人物,为了信念,友谊,感情,追求,目标,还有生活,碰撞到一起。
在青年年华,发生了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情,忘记了不该忘记的事情,就是人生的经历!
感谢小波,把它如此清晰的记录下来!而不是让他们跑到了缅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