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集吗?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或《诗三百篇》,后来儒家把它尊为经典,称作《诗经》。这部总集编成在春秋时代,其中包括西周处,(公元前十一世纪)到春秋中期(公元前七世纪)五百年间的诗歌创作。这些作品(主要是民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周代这段时期的社会生活和阶级斗争的现实。
《诗经》内容,按作品性质和乐调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指“国风”,就是各国士乐。“雅”是周王畿乐歌,周人称这地区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分“大雅”和“”小雅”,和后世大曲小曲相类。“颂”是朝廷祭祀鬼神赞美功德的乐歌,其中有用于祭祀的舞歌。“风”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风诗很多是人民口头的诗歌创作。其中有写劳动人民反压迫、反剥削、追求理想的,这部分是《诗经》民歌的核心,是《诗经》的精华。“雅”一共一百零五篇,其中“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大雅”是西周时代的作品,大部分是叙述周的祖先重要史迹和武功;“小雅”的大部分是周室衰微以后的政治讽谕诗,出自贵族文人之手,其中有揭露和讽刺黑暗现实的成分;其余属于歌谣,表示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对人民的同情,也是《诗经》的重要部分。“颂”共计四十篇,包括周颂三十一篇。《鲁颂》四篇,《商颂》五篇。《周颂》里有的诗描写了大规模农业劳动的情况,反映了周初的繁盛,如《良耜》等。《鲁颂》和《商颂》是春秋时代鲁国和宋国的宗庙乐歌,其文学价值不太高,但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 诗经》里的作品,反映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这五百年间广阔的社会面貌和阶级矛盾。如《国风》里的《七月》《伐檀》《硕鼠》,对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表示了愤慨的抗议和控诉;《鸨羽》《兔爰》等反对不合理的徭役,表达了人民在徭役重压下的痛苦呻吟;《新台》《相鼠》是反映统治阶级堕落无耻的诗,前一篇讽刺卫宣公的淫乱行为;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现实生活,开拓了我国诗歌的创造道路。
《诗经》的表达形式,主要要采用了四字句和隔句用韵,但并不拘泥,而富于变化,完全随所反映的现实生活内容而定。其中间或三字、五字、六字或七字为句的,但为数极少。在篇章结构上,多采用重复回旋的形式以加重抒情成分,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节奏感和感染力。它的表现手法,有“赋” “比” “兴”三种。赋是直接铺陈,比是譬喻和比拟,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喻之词。大抵《国风》多用比和兴,《大雅》多用赋。
《诗经》的语言精炼生动,工于描写,如《葛覃》之景,《硕人》之写人,《无羊》之写羊群的形态,《东山》之写亲切的想象,《氓》中叙事的生动,《伯兮》中抒情的宛转,《大东》的比拟和暗示,《采葛》的夸张,《君子于役》的氛围烘托,都写得很成熟,而诗人的生活感受,仍是决定技巧成功的先决条件。
《诗经》对我国文学的发展,具有深广影响。中国历代诗歌作者,没有一个不向《诗经》学习,并继承这一优良传统的。《诗经》中也有些对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的诗和宣扬及时行乐的诗,但这不是《诗经》的主要部分,我们必须对这两部分加以严格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