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女性人物你最喜欢谁?我喜欢花袭人,因为花气袭人知昼暖?
当然是探春,是个妙人,林语堂先生曾对她大加赞扬。
探春是很多读《红楼梦》的人,都很欣赏的角色,欣赏的原因,在于她对命运的姿态,就像一支沙漠中带刺的玫瑰,外界恶劣的环境,仍旧挡不住她追求炫彩开放的心。
探春是庶出,是贾政与赵姨娘的女儿,还有一个弟弟叫做贾环,一个不那么讨人喜欢的小男孩。
曹公在《红楼梦》中对贾府四个女孩着墨最多的,应该是探春。因为“元迎探惜”四个人中,元春很早就嫁到宫里去了,对于大家来讲是遥遥在上的一个极为尊贵的人,所以描述最多的就是省亲的场面。迎春是个木头似的人物,自己没有主见,性格不够鲜明,所以写的也不多,惜春是注定要伴随古佛青灯的,所以在任何场合都会突出这一点。
探春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她敢于同命运叫板,用昂扬的姿态,活出最绚丽的自己。
探春一生最在意的就是她的出身,而这也成为她一生中痛苦的渊源,她的亲生母亲就是她一辈子对抗着的对象。
很多读者会认为探春很不懂事,眼中没有自己的亲生母亲,反而胳膊肘子往外拐,认王夫人为夫人,而叫自己的母亲为姨娘,没有尽到一个女儿的本分。但是看到贾环我们又会想,哎,幸好探春和自己的亲生母亲划清界限,不然探春将会是另一个贾环。
探春是一个明事理,有分寸,有道德感和底线的姑娘,因为是贾府的儿女,所以无论身份,都得到厚待,因为按照儒家思想的规矩,即便是庶出,也是要叫正房夫人为母亲的,而赵姨娘的地位依旧高不了多少,但有的时候赵姨娘会自轻自贱的做一些很不好的事情,给这位女儿蒙羞,甚至让探春生发出要离开这个家的冲动和想法:但凡是个男的,早就远走高飞了。这是探春为了逃离这位令她不堪的母亲,而作出的反抗,我们知道最终探春确实远走他乡,从此山高水远的,远离了兄弟姐妹,远离了自己的家庭,甚至赵姨娘去世,她都没有在身边。
但这不足于说明探春有多冷血,如果赵姨娘稍微明理一些,或许就不会有这样的结局,我们下一篇文章中分享一下赵姨娘的文字。
探春的不甘平庸,让她在追求才学上,追求个人能力发展上,追求道德修养上,都有很深的造诣,她不服输,不服软,有礼不让人,这一点王熙凤还会惧她几分,而这一切的成绩,都是她自己有主见学习获得的。
从才学上,她是一个极致高雅的人,通过刘姥姥参观大观园,看到探春屋子里的笔墨纸砚,名贵书画等,刘姥姥问这是哪个哥儿的房间?以此来显示探春在艺术上的追求,品高身洁的品质。在大家起的诗社中,她的诗歌造诣非常的高,虽然与宝黛有一定的距离,但一个小女孩的诗词水平已经非常的高了。
在个人能力发展上,曹公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写在王熙凤小产之后,身体虚弱,无法管理贾府的时候,探春等人管理荣国府的状况,通过很多场景的描述来衬托出探春的管理能力:一是很有分寸的处理了赵姨娘的哭闹,让赵姨娘的无理取闹无处遁形,以此来显示探春在家庭位置中的无奈以及处理事情中的公私分明;二是解决了凤姐长久没有结局的贾府积贫积弱的状况,增加收入来源,缓解入不敷出的状况,其时贾府的经济状况已经堪忧,但是王熙凤是通过放高利贷,当掉家里值钱的东西,拆东墙补西墙来改善这种情况的,连她自己都觉得这种不是长久之计。所以探春就将大观园的土地划片,实行承包制,每片实行人头儿负责制,以此来提高园中下人们工作的积极性,收到一定的成效;三是通过凤姐和平儿的对话,凤姐对探春的赞誉以及品评,来提升探春的个人魅力和影响力,因为探春是一个聪明的人,王熙凤在管家时用的那些小九九都逃不过她的眼睛,探春有点得理不饶人,甚至会在某些方面得后敢于怼王熙凤,所以在这一点上王熙凤对探春有一种敬畏,她觉得探春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心劲儿在那里,眼里不容沙,努力的追求更强大的自己,以撑起风雨飘摇的贾府。
探春和宝玉的关系很好,她看不上府上统一采购的东西,但因为姑娘家不能随便出门,所以只能托人买。托人,她只信任宝玉,尤其是一些古玩玩意儿之类的,她相信宝玉的眼光,就会时不时的拿出自己月历钱,委托宝玉在出门的时候,给她把看到的小而美的东西买回来。作为回报,探春会自己一针一线的给宝玉做鞋子靴子穿,而宝玉就爱穿经历的姐姐妹妹所做的衣服配饰之类的,对家里老婆子做的和在街面上买的则是嗤之以鼻,这里体现一种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深度,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需要顾惜的,需要互相抚慰的,而不是一味的索取或者不为他人考虑。
探春从自己不太好的原生家庭出来,得不到亲身母亲的理解,甚至连自己的骨肉兄弟也是混账说她不喜欢自己的亲弟弟,只跟宝玉好,使得她对懂得自己的人有一种依恋和爱惜。她想方设法的从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出来,和大观园里的弟弟妹妹在一起,赋诗,赏花,惬意的生活。她深爱着大观园,深爱着贾府,但是面对贾府的没落时却恨自己能力有限,在贾母去世前度过的最后一个中秋节,贾母有些不舍,在院子里待到四更天,大家都散了,只有探春在陪着的,这里很动人,探春不舍得自己的老祖母,陪她到最后,画面很美却有些凄凉。
但是探春的痛苦在于总会时不时的遭受到赵姨娘的埋怨,就像很高兴的吃一顿美食却看到苍蝇一样。
骨子里高傲的探春怎能忍受这样的生活环境呢?所以便会想方设法的离开。她的判词中有这样的话: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最终探春远嫁,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每年清明节的时候,都不能回来探视自己已故的亲人,这对于一个人来讲,是一种悲剧,但是对探春来讲,未尝不是一种完满。
从此不用再遭受赵姨娘的冷嘲热讽,也不用背负一些传统礼教中所谓庶出的悲名,远离家乡奔赴海疆,有人考证说是嫁到了今天东南亚某一个藩属国的王爷,做了王妃,虽然远点,但结局在几个姐妹中算是好的,对看官来说,也是一种安慰了。
这样心内有着深情的姑娘,像棵美丽的玫瑰一样,美丽的绽放却不怕外界的锋芒,用自己奔放的生命,对抗着人世间所有的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