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选美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古时选美比赛什么样?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今天各种选秀活动层出不穷,而在古代,人们也有选秀活动,我国最早的选秀活动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的花榜。

古代的花榜花榜,算是我国最早的选秀活动了,一般是由那些经常流连于风月场的士大夫们组织的一些选美活动,而参选的对象多为青楼女子,文人才子们对他们进行点评、评级。

以名花名草来比拟自己赏识的青楼女子,或效仿恩科取士的形式将青楼女子们分别评定名次并逐一提诗写词,概括青楼女子的特征,相貌,最后公诸于众。

与现代的选美比赛相同的是,宋代的这种花榜在评选之前也会首先选好场地,叫作“花场”,立好章程和规则,然后召集全城的青楼名女们赴会。

甚至一些名气大、名女多的青楼会先进行一次内部评选,选出最优秀的代表参赛。

由于古代人对待女子的才艺非常重视,又因为评委大多都是那些“风流雅士”组成,所以在比赛时,青楼女子们除了展示自己的美貌外,还要展示琴棋书画等才艺,

而评委们都是一边饮酒一边欣赏、点评,看上去更像是戏园子里听戏的“大老爷”,完全没有现在选美比赛那样正规,甚至四周还会围满群众,叫好喝彩声此起彼伏。

当比赛结束,经过评委们的简单裁定后,就会当场唱名,将获胜的青楼女子公之于众,青楼女子们一经品题,往往身价倍增,而那些没有列于榜单的,则引为大憾。

选美比赛虽然起源于宋代,并真正走红却是在明代中期以后,明朝文人墨客们留下的很多古籍如《燕都妓品》、《金陵妓品》等书,都是对这类选美比赛的盛况的记载。

到了清朝,花榜比赛虽然不再像从前那么风靡大街小巷,但还是会被很多人津津乐道,甚至直到近代时期的大上海,还依然存在。

大上海的花榜和花选20世纪初期,上海依然时常会有花榜比赛举办,不过参赛选手已经不是古时候的青楼女子,而是改装后的歌女、舞女了,虽然大体上还是一样,但场面上却比古时候的花榜要显得高雅得多。

同时,近代花榜的举办地一般是歌舞厅或是一些娱乐场所内,观众们也是接到主办方请帖才可参加,不再是大街上的围观群众人尽可见。

而组织者和评委更是进步了一大块,已经不像明清时期那么随意了,而是由一些报社、杂志社来作为主办方,邀请文化界名流和娱乐业大佬来充当裁判,裁判的规则和制度也与现在的选美比较接近,不再是那么随意的谈笑风生,而是正儿八经的坐成一排,以评分的方式来决定名次。

尽管选美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但形式上却比明清时期看起来更正规。

近代上海的花榜比赛项目与明朝时期虽然叫法不同,实际都是大同小异,分为艳榜和艺榜两类,一年评选两次,每次荣得桂冠者也是身价瞬间高升,得到更多实力人物的追捧。

有意思的是,正是由于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头脑和思想也逐渐不再那么简单,参加选美的舞女、歌女们往往会为了取得名次,扬名立万而私下找到评委,进行一些潜规则的私下动作。

为了促进行业发展,一些大人物们挖空心思来扩大影响,甚至按照科举选拔制度,前三名分别被称作状元、榜眼、探花。

1912年成立民国以后,花榜的头衔也与时俱进,仿照了中华民国的政府职能部门设置,按名次分别被称为花国大总统、花国副总统、国务总理等,按名次还被授予参政院正副院长、参政;才部、貌部、品部、艺部总次长、都督、政长、都统和知事等奖项,令人啼笑皆非。

当然,正是因为花榜这种私下操作,内定结果的做法,使得花榜逐渐被观众抛弃,而在花榜远离观众后,又诞生了新的选美方法,比如“花选”就是由《游戏报》首创的一种当时比较新鲜的选美比赛。

更为滑稽的是,负责组织这类评选的报社为了夺人眼球,将比赛规则定为“花国”选举,顾名思义,就是将青楼女子们夺取的名头直接以当时政府的职位来代替,有资格参加投票的人,纷纷投票选举自己喜欢的青楼女子担任“花国正、副总统”、“花国总理”、“花国民政部长”等职位,其选举方法完全效仿当时的民国选举制度,所选的各类官职无论大小,每届任期均为一年,至年底改选。

花选和花榜不同的是,参加评选的歌女舞女们不用特地前来参加比赛,评委也不再是那些特别邀请的某些人,为显示公平公正,由大众投票推选。选票上写着参赛女子的详细住址和该女子的优势,俨然如同民主选举一般。

这种玩法成功赢得了众多欢场男子的喜欢,大家纷纷参与投票,而想参与投票,需要先花钱买票,一张选票一块大洋。很多人甚至是为了玩个新鲜,特地花钱成为某家舞场的熟客,取得参与投票的机会。

1917年12月23日,第一届“新世界群芳选举”揭晓,选出了花国大总统冠芳,副总统菊第、贝锦,国务总理王莲英。

姜文的电影《一步之遥》的故事就是取自第一届花国选美。舒淇的角色原型就是王莲英,她就是第一届“花国总理”

第二年,选出了花国大总统徐第,副总统王宝玉、宝琴,国务总理笑意。

但凡取得好名次的女子,除了才貌出众外,其背后必定有一个人物在支持着,如第二届选美比赛时,有两个有钱人,为徐第购买了37万张选票,按当时一块大洋一张的票价,这两人在徐第身上就花了37万块大洋。

这个选美活动,说到底就是有钱人的游戏。

主办方,和组织花选的杂志社、报社也是成功的赚足了人气和广告费。

之后,这种选举又连续进行了多届,影响颇大。

不过,细看这些选举,无论是明清时期,还是民国初年,虽然都是为了取悦观赏比赛的人而举办,但这也是现代选美的雏形,其中的才、貌两项评选直到现在也是依然保持,只是在其基础上加以改善了许多,而民国时期的花选虽然看上去特别滑稽可笑,但仔细看来,不就是现在网上那些评选“影帝”“影后”一类尊称的模板吗。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u1829400", container: "_9ln7lnhpfz", async: true });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