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准利率为什么感觉很多年都没有变化了?
确实是这样,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是一个对全社会都会造成影响的金融指标,一般来说,经济的发展不达到一个“台阶式”级别变化的时候,无需调整,现行基准利率是2015年10月24日日调整之后,至今一直没有调整过。之所以不像以前那样感觉银行利率经常变化,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利率市场化的试行过去很多年,尤其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比较单一,不外乎利率调整、国债发行、货币控制等,自2013年开始,国家正式开始进行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行:
自2013年7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自2015年5月1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
自2015年8月26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样的做法,是在市场经济实行之后,让利率也由市场自主决定的一项措施,经济管理部门则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影响和决定市场利率水平,以达到货币政策目标,相对以前固定的利率政策而言,利率自由化更为精确,更加贴近市场的真实需求。
也就是说,在2015年之后,利用现有的这些金融工具,已经可以实现对市场的调控了。
2】近年来,经济环境没有出现巨大变化2015年至今,经济格局也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没有出现持续大幅度的变化,且在利率市场化的基础上,加大并完善了很多的“微调措施”,如债券间市场、存款准备金率、银行间市场等,利用不断成熟的这些调控手段,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完成宏观和围观调控。
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在不调整“全民影响力的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可以有效维护经济稳步增长。
我国在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初期,已经设计了分步骤、有层次、有阶段逐步完成的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放开贷款利率限制,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经过几年的实践,利率市场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