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削铁如泥、吹毛断发的刀真实存在吗?
宝刀宝剑真实存在,吹毛断发并非不能做到,但削铁如泥就是艺术夸张了。
在武侠小说里,总是有削铁如泥的神奇兵器,例如金庸先生笔下的倚天剑和屠龙刀,还有他早期武侠小说中《越女剑》里的吴越神兵,用一柄轻薄如纸的利剑竟然可以削断一柄又厚又重的大剑,这都是艺术夸张。
《越女剑》的时代背景是春秋后期,中国还没有真正进入铁器时代,制造刀剑的材料主要是青铜,也就是铜锡合金或者铜锡铅合金。纯铜较软,不适合造兵器,加入铅锡合金,硬度大幅度提升,是早期兵器的理想材料。将铜锡合金熔化,倒入模具,冷却,脱模,再反复锻打,可以兼顾硬度与柔韧性,制成的刀剑还是相当锋利的。但如果用一把青铜剑去削另一把青铜剑,只会让两把剑同时崩口或者同时卷刃,想让一剑断开而另一把毫发无损,绝对不现实。最多是其中一把剑的铜锡比例不合理,铸造温度不够高,锻打工艺不到位,崩口或者卷刃的程度比另一把剑更明显一些罢了。
中国不是世界上最早掌握青铜铸造工艺的国家(青铜铸造最早发明于新月沃地),但却是世界上最早掌握生铁冶炼技术的国家,早在商朝,我们就学会从铁含量较高的陨石中冶炼出一些不太纯的铁和镍,然后将铁镍加热,打成薄刃,与青铜铸接,制成比普通青铜兵器更坚硬更锋利的兵器。但这种靠铁镍加持的兵器能削断普通青铜兵器吗?仍然不能。
日本人从中国学会了冶铁和铸造兵器,并在至少宋朝时期超越中国。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说过:“我兵短器难接,长器不捷,遭之者身多两断。”他的意思是,日本倭寇的宝刀非常锋利,可以砍断明军的短刀和长枪。再往前追溯,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也夸赞过日本宝刀的精良,说是可以切开坚硬的玉石。到了清朝,清代笔记《北斋鉴录》写道:“倭刀甚利,锋刃甚薄,截凡铁如断朽木。” 一把看起来很薄的日本刀,砍削普通铁器就像砍木头一样。但是这些文献记载仍然有比喻和夸张的成分——截凡铁如断朽木,只是说宝刀能砍断普通刀剑,并不表明能像砍树枝和砍泥块一样那么容易地砍断。
我买过一把制作精良的瑞士军刀(尺寸很小,不属于管制刀具),用里面的小刀去切直径半厘米的铁条,通过来回锯切,是可以削断铁条而不损毁刀刃的。但是能像砍烂泥一样砍断铁条吗?绝对不能。
大马士革也出产精良的兵器,原因在于当地工匠掌握了在古代时期最精良的高温炼钢和精确淬火工艺,能用极其致密、极其精纯、含碳量高达2%的超高碳钢来锻造刀剑。现在这种工艺并没有失传,可是造出来的大马士革刀仍然不能削铁如泥。
我的意思是说,宝刀可以削断凡铁,这没有错,但要说削铁如泥,那毕竟有夸张的成分。
最后请允许我无耻地推荐两本拙著,其中有专门章节来解读武侠小说中宝刀宝剑的科学原理和性能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