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历史,民俗,文化是什么?

腊八节,粥之情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喝腊八粥”是腊八节的习俗,腊八粥的传统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如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芸豆等)。

在我们故乡鲁南,腊八与“拉巴”谐音,蕴含着父母亲辛辛苦苦拉扯孩子,巴望儿女健康成长且有出息的深意。

今年的腊八是二九的第三天,进入了深冬时节。老家有句俗语:“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开启了盼年的序曲。过去生活艰难,孩子盼年是为了穿新衣,吃年饭。现在生活改善了,盼年的愿望淡了许多。但是,传统的节日还在传承,腊八节依然要过。

触景生情,想起了小时候过腊八节,喝腊八粥的情节。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的老家滕县(现在的滕州市)和全国一样,处在贫穷的时期。每到逢年过节,母亲都要犯愁。为了把节过的像个样子,母亲总是七凑八凑,早早准备。那几年的腊八节,母亲为了熬出一锅腊八粥,着实犯难,哪里能筹齐八种谷物干果。好在我们家院子里有两棵枣树,每年秋天母亲都要把收获的枣晒干收藏起来,以备腊八节熬粥和春节作贡果用。

这年的腊八节,初七晚上,母亲就忙碌了起来,把玉米糁子 、高粱米、黄豆,还有就是收藏的红枣,浸泡好,才去休息。第二天黎明,母亲一边拉风箱,一边往灶里添柴,熬这一锅母亲认为重要的腊八粥,粥飘出了香味,灶火也映红了母亲带着微笑的面庞。母亲先给我和弟弟舀上满满两碗腊八粥,让我们喝着,又用小碗舀上粥去喂那两棵枣树,边喂边念叨:“拉巴拉巴人,年年没有病;拉巴拉巴树,来年枣压枝”;那般的虔诚。

进入八十年代,日子好过了。要过腊八节时,母亲忙活着熬腊八粥的原料,高兴的对我和弟弟妹妹说,终于可以凑够八样杂粮和干果,熬一锅像样的腊八粥了。也有条件泡上一坛碧绿碧绿、清脆可口的腊八蒜了。

现在每当想起灶火映红母亲的笑容,湊够腊八粥原料的笑容,我的心都酸酸的。那风箱的呱嗒呱嗒声时时响在耳畔。那香喷喷的腊八粥,芬芳我们家人的年年岁岁。

今年腊八节,我要精心准备,为年迈的父母,为家人,熬上一锅像样的腊八粥。

普普通通的一碗腊八粥,蕴含着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热腾腾香喷喷的一碗腊八粥,渲染着家的和谐氛围。

2019年腊八节前

你可能想看:
标签: 腊八节文化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