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应该选派什么样的人去驻村帮扶合适?
在深度贫困村当了两年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期间经历了第三方考核、整村脱贫、国家普查等重要阶段,感触颇深,因此对这个问题我有话说。
一般工作队由三人组成,一队长两队员,年龄上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办法里面有明确规定,要求45岁以下,第一书记兼队长要求党员,党关系要求转到所在村支部。工作队都是党员的,要成立党小组,列学习计划,定学习任务,写会议记录。
工作队成员一般由村帮扶单位抽调而来,年龄、文化程度、生活习惯不尽相同。工作队没公章、没三定方案,虽然有很多办法,都根本上是靠一律约束的一个软性组织。
那么工作队日常主要干什么?按照最新的要求,是做好六大员。即,脱贫政策“宣传员”、村情民意“信息员”、脱贫攻坚“战斗员”、资金项目“监督员”、农民群众“服务员”、乡村治理“指导员”。这有地方定期不定期的硬性工作,软件资料,不分时间段的被检查抽查,现场提问视频考核(有些细节就不写了,驻过村的历历在目)。
那么针对工作职责和任务,工作队应该拍什么样的人呢?
一、从年龄上来说不宜拍年轻人下去,这个观点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年轻人一般是单位的业务骨干,派下去会对单位的工作开展造成一定影响。而且派下去容易,撤回来难,在农村消磨几年上来业务也生疏了,年龄也大了,如果领导不重视,一旦上来,学习能力上拼不过小年轻,职务晋升上拼不过中间层,对个人影响极其巨大。二是年轻人要嘛没结婚要嘛有家庭,没结婚的下派到广阔的农村对象难觅。结婚的下去一般会造成家庭困难、产生生活难度,轻则吵吵闹闹,重则分居离异。三是工作态度上,年轻人学习能力强,工作方式激进,农村干事解决的问题多,处理的矛盾繁,年轻人来之后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期。
二、从工作成效上来说不宜派年轻人下去。年轻人驻村回去到单位汇报情况,领导一般只会提要求,很少对所遇到的困境提供资金和物质上的援助,而你也很难硬气的跟领导交换要求。这样你给村上带不来实惠,村干部包括老百姓会对你的热情减退。
三、从日常检查来说不宜派年轻人下去。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好多常规非常规检查都带有指标性,年轻人资历浅、阅历少、人脉圈子直径不大。这样在检查中更容易被刁难,能即知即改的问题很容易被不讲情面地写进黑纸白字的通报文件中,染得一身骚不说,可能还会影响个人前程。
四、从日常工作中来说不宜派年轻人下去。如果你年轻、职位低,乡镇派给村上的工作任务理所当然会落到你头上,还无处申诉,烦不胜烦,成了一个村级业务员。
总之,驻村工作队成员的最佳人选应该从年龄较大的这部分人中选派,他们家庭事业基本无忧,人脉圈子级别也不会在屡次检查中被为难,资历长在从单位给村子争取利益中节节胜利,当然要是队长能从副职领导中选派那情况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