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启示:不完美小孩,如何从魔童到灵童?选择权在父母
01
家有灵童or魔童?
昨天,我和好友一起带孩子去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
我和好友家生的都是男孩,电影全程中两个男孩几乎都没眨眼,笑声不断。
特别是看到哪吒给太乙真人设下恶作剧,变成一只大猪头的时候,两个孩子都笑疯了。
一出电影院,好友家的儿子立马就把他的偶像改成了哪吒。
你问他为什么,他立马回答:“够酷够拽,很帅呗!”
说完他还学着电影里的小哪吒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背起了小哪吒的“代言词”:
“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
两个孩子又爆发出一阵大笑,接着又把商场当成了跑道,玩起你追我赶的游戏,完全不顾旁边还有来来往往的人群。
好友看到了,立马紧张起来,大声喊道:“跑慢点!小心!”
转头,好友就跟我抱怨起来:“你说这孩子不就是小魔童吗?在家里就上蹿下跳,拆家破坏力十足,出来玩更是像放了鸭子一样。”
每个父母都期盼自己孩子是“灵珠转世”,可事实上,我们的孩子是个能皮上天的小魔童。
02
成“魔”原因知多少
家有小魔童,真的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
一级魔童:翻箱倒柜,总是把房间弄乱,只用收拾就可还原。
二级魔童:在家里闲着没事做,那就把妈妈的化妆盒里的“笔”拿出来画画吧!反正妈妈还有很多支!
来帮妈妈洗衣服吧,于是用完了一整瓶洗衣液!
以上拆家行为都还是静悄悄的,虽说破坏力增强了不少,但是只要一发脾气,立马认怂,知错就改,能保持几天的听话状态。
最难管的是三级魔童:他肆无忌惮地开始搞恶作剧,不怕你皱起的眉头,有时能说会道怼得你哑口无言,家里能镇得住他的人少之又少。
面对家中的小魔童,我们别急着寻法宝去镇压他。
首先,我们要找到小魔童成“魔”的背后原因。
从生理上来看,医学家告诉我们,随着孩子的成长,特别是男孩体内的雄性激素含量会增加。
到了5岁的时候,由于受到激素的影响,男孩心理上对打斗行为、冒险行为及需要花费大量精力的游戏产生浓厚的兴趣。
孩子还会有这样的表现: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并试图探索;精力过剩,总是不断地追逐、打闹;开始拥有好胜心,常常拿着玩具枪“攻击”周围的人……
很多父母都会感到苦恼:“要是个女孩就好了,就不会惹出这么多麻烦事了。”
但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孩子的某些行为背后,是在传达一些信息:
我长大了……
我想拥有自己的空间,我想去探求世界……
你看我的发明,你看我设计的航天飞机……
有时候,孩子并不知道怎么传达这些信息,所以他们会选择自己的方式去表达。
我们只有读懂了这些信息,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将小恶魔的心性转化为成长的动力。
03
小魔童的魔性通常在被误解后爆发,陷入死循环
看过《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朋友都知道,哪吒一开始并不是坏孩子。
哪吒成魔的原因只有两个,一个是被大家说成“妖怪”时,一个是乾坤圈被取下时。
电影里有一幕让人很心疼:哪吒本想收服妖怪,救下小女孩,可是由于他用力过猛,导致村庄也被烧毁了。
村民并不知道夜叉妖怪躲进了水缸中,他们只信眼前,哪吒在肆意地破坏。
当大家一口咬定小哪吒是妖怪时,小哪吒愤怒地说:“你们说我是妖怪,那我就变成妖怪给你们看。”
这一幕其实很熟悉。
我的朋友跟我讲过一件事情。她的女儿刚刚顺利入园,很幸运,孩子没怎么哭闹。老师说,她在幼儿园里表现不错。
可是,回到家后却好像变了一个人。
平常自己吃饭,现在连饭也不吃了,要别人喂;平常自己走路,现在也不走了,要别人抱。
孩子爸爸很不理解,“怎么上了幼儿园,变得越来越娇气了?”
孩子一听,脾气越来越暴躁,撕心裂肺地哭了一个多小时……
后来才知道,女儿在幼儿园表现不错,但是也有不少压力,回到家就憋不住了。
我朋友的做法很值得点赞,她带着孩子玩起了“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爸爸妈妈当僵尸,孩子拿着家里的娃娃“打”僵尸。
孩子使劲地丢着玩具,在这样一场疯闹中,哭泣的小脸终于又笑起来。
一个熊孩子,在他不知道怎么去表达时,或者表达错误时,如果我们直接使用怒斥的方式去镇压,反而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让孩子陷入“魔化”的死循环。
心理学家李雪说过:看见,即是最高级的慈悲。
这份“看见”,不光是看到孩子的表现,还要看见孩子的心。
当他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时,他会做错事,与其被劈头盖脸地指责和禁止,孩子更需要我们,帮助他找到更适合的表达方式。
04
我们的孩子毕竟不是小哪吒,我们也无法找到一件像乾坤圈一样的法宝,去时时刻刻镇住孩子的魔性。
对待孩子的魔性,我们更好的做法就是将这种成长的冲动转化为动力。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以下三个方法给家长提供参考:
给孩子打造一个成长空间在电影中,太乙真人拥有一个法宝叫做江山社稷图。有了一支笔,图里世界可以随心变化。
看到哪吒乘坐木舟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上天入海时,两个孩子当时就乐疯了,他们一直叫:“真的太好玩了!要是我也能坐一次就好了!”
是啊,有人说江山社稷图是为了不让哪吒出去捣乱,但在孩子看来,那简直就是一个可以撒野的游乐园啊,哪吒在这里学到了不少本领。
所以,在成长中,我们也可以为孩子打造一个成长空间。
这个成长空间不必那么大,它可以是老家一个小院子,或者是家里的阳台,那里有昆虫、植物、泥巴,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也可以是一个运动场,在那里尽情奔跑。
也可以是家中一小块地方,放着拆装玩具,或者孩子想维修的一个小闹钟。
总之,孩子在这个空间里可以尽情地去探索世界,去发泄他们的精力。
建立底线意识,有些事情一定不能做对于小魔童,在他释放“魔力”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告诉他,底线在哪里。
告诉孩子,有些事情是一定不能做的。
很多家长是为了让孩子远离危险,但是家长与其直接禁止孩子的行动,不如让孩子看到严重的后果。
例如,电扇转动的风扇是很危险的,除了盯着孩子不靠近电扇以外,一位妈妈是这样做的:
妈妈和孩子做了一个小实验,她把硬的小纸片塞进转动的电风扇里,纸片瞬间变得粉碎,再让孩子明白,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
让孩子触犯社会规则时,我们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严重后果带来的不适感。
孩子总喜欢拿别人的东西怎么办?让孩子换位思考想一想:如果我不经过同意,就把你最喜欢的小火车拿走藏起来,你会不会也很难过?
有了底线,孩子才会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尝试;有了界限意识,孩子也能学会自我尊重和尊重他人。
理解孩子的成长信息,为他找到实现的途径有时候,孩子调皮捣蛋的“魔性”,是在告诉我们,他长大了。
电影中,哪吒的父亲李靖,懂自己的儿子想得到大家的认可,只是方式用得不对。
如果孩子想“逞英雄”,我们不妨为孩子找到一种更好的实现途径:
将孩子的英雄梦中的胜利欲,转化成对于他人的帮助,并及时给予他肯定。
当孩子迷上了超级英雄超人,在他的幻想中,他渴望拯救世界,得到他人的肯定。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孩子的“英雄情结”:“英雄都是很乐于帮助人的哦!那就请‘小超人’把这袋垃圾扔到楼下的垃圾桶里吧!”
孩子一听,超人是这么做的,那自己也能做到。“没问题。”他飞快地下楼,把垃圾扔进了垃圾桶里。
从此以后,在父母的引导和鼓励下,孩子终于成为了一个乐意为大家服务的“小超人”。
《正面管教》中有句话说得很好:成年人对孩子的引领和指导是很重要的。
孩子应该得到同等的尊严和尊重;他们也应该有机会在和善而坚定——而不是责难、羞辱和痛苦的氛围中发展自己所需要的生活技能。
这个世界上,孩子并不是生来就是“小魔童”,关键还在于父母的引导。
在父母的关注和正面的期待下,希望每一个“小魔童”都能成为让我们骄傲的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