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中国传统武术有实战能力吗?
传统武术有实战能力,但是不适合竞技擂台,适合防身自卫。
回顾下我们从小学、中学、大学我们上的体育课,我们学习的体育知识都是现代体育学,那么这些体育学为什么是当代的学校体育主流呢,而学校体育的理论与竞技体育的理论是相通的,虽然体育与武术的内容有所不同,但主要的内容还是一样,都是对于人的研究,而人的研究主要的学科是什么?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竞技赛事,等这些学科才是促进人体运动能力的变强的重要依据,之所以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会不断的超越前人,创造新的成绩,就是有有新的理论出现,有大量的赛事沉淀。
传统武术因为政治,文化,思想等因素,缺乏大量的赛事检验,使很多习练者没有实战的经验积累,更多是小范围内的友情交流,而格斗有一种技可以称为制约技术,它是需要根据对手的形态,性格,动机,速度,力量,瞬间的应答行为,这些技能都不是个人可以练会,是一种必然要实际操作才能获得,例如疼痛感,距离感,肌肉记忆。
在当今社会竞技格斗,招式固然是重要的技能,但是围绕着如何提高动作的,速度,力量,精确度,运动员的身体吸收能力,恢复能力,承受能力,已经不是传统某个门派单独能完成,它已经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例如;15世纪时,达·芬奇1452-1519)在对人体进行解剖研究的过程中,对与动作有关的人体结构,对人体重心、平衡和阻力中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人体结构及活动服从力学定律的概念。为了说明各部位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和反作用,他提出了在肌肉的起点和止点处是由索状组织附着在骨骼上的观点,这不仅发展了人体解剖学,还创立了人体运动学。
20世纪50年代,我国各体育院校(系)将人体解剖学列为基础理论必修课。60年代初,我国著名解剖学家张鋆教授(1890-1977)首先提出了运动解剖学的概念,他认为“解剖学亦可用于体育运动,用以分析各种运动所需要的肌肉和关节,可以叫做运动解剖学”。之后他进一步阐明了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对象和方向,提出某种运动需要哪些肌肉参加,肌肉在某种运动中所承担的负荷量都是运动解剖学研究的课题。
传统武术没有接轨现代体育学,至少今日头条很多武术家,都是在介绍自家的功夫体系,讲解了很多招式,练法,但是在我看来,本质的如何提高速度,并没有人从生理学,从解剖学,从心理学分析帮助训练,因此不管是传统武术还是现代搏击,人体的解剖学决定了人类的格斗动作是相似的,因此不管是传统武术还是现代搏击,都近似,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同样的动作不同的训练手段,不同的理论依据,对于人体潜力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