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直播崛起,公众号未来趋势如何?

编辑导语:如今正是短视频火热的时代,各种短视频平台占据了人们的休闲娱乐时光,短视频创作者也越来越多;微信公众号流量仿佛就没那么火热,那公众号的未来趋势应该如何呢?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9岁的公众号,已失去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步入中年。图文时代已死,公众号没有未来。

随着公众号流量红利的结束,这样的声音和论调此起彼伏。命途多舛,9岁的公众号不曾想到,属于它最好的时代如此快的过去,公众号再也不是那个最耀眼的星。

失去流量增长飞轮的公众号,面对短视频和直播的多面围剿,还会有未来吗?

一、公众号的的辉煌已不再9年前的今天,微信正式推出公众号,“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微信试图构建一个自有内容生态。在2012年的那个时代,内容稀缺,用户的订阅号列表中关注的账号很少,再加之当时没有抖音、快手这样的短视频平台,早期入局者和平台一起实现了流量掘金。

一夜涨粉百万在那个时代不是传奇,是真实故事。爆款10W+文章,涨粉几十万也并不罕见。那时的用户是真正的未被污染的用户,对转发玩得不亦乐乎。那时的平台肥沃得像东北的黑土地,随便撒把种子,便总有那么几颗参天大树生长出来。

当时的内容生态刚刚起步,监管并不完善,唯流量论,到处可见。公众号中不乏大量标题党内容,营销号肆起。那时的公众号,内容稍有价值,就可轻松涨粉。如果你的内容紧跟新闻热点,再带有一些强烈的情绪煽动,刷屏朋友圈不是梦。

有流量的地方,就有竞争。一时间,全民公众号。大量从业者入局,让这个本不应该如此热闹的赛道变得异常喧嚷。

随着国家的发展与政策的扶持,网速提升,流量降费,使视频迎来了高速发展。比起图文内容,视频更具冲击力,更适合碎片化的娱乐消遣。

一时间,变天了。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异军突起,用户量和月活飞速飙升。直接的结果是,公众号打开率持续走低。

曾经公众号的辉煌,让很多人看到了图文内容的力量,也养活了很多内容创业公司,浮现出一批优质内容生产者;他们在微信公众号上,真正赚到了钱,也收获了名气。

到今年,是公众号的第9个年头。如今的公众号,它已经长得很健壮,走起路来也更加稳健。它的少年时代已经过去,那个意气风发的它已经成长为一个更理性的孩子。

它并没有落寞,它只是变得更理性。或许这才是它本应该有的样子。以前的时代,或许本就不应该那样辉煌和混战。

大浪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游。真正的实力玩家,或许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图文是需要思考的,更偏向理性。这和大众娱乐消遣的趋势是有分歧的。短视频够短,在短时间内让用户产生强烈的情绪起伏,快速哭、快速笑,在极短时间内体验到这一切。这让生活压力越发严重的今天,变得更满足用户的心灵需要。

公众号也在内卷。内容从业者竞争加剧,内容同质化愈发严重。同时,公众号的流量见顶,新流量增长放缓。

背靠微信的大流量加持,公众号并不会像外界评论的那样不堪。但流量增长放缓也是既定事实。

面对新变化,我们要做的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自乱阵脚。而是思考我们在这个变化中需要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二、公众号未来的十个趋势关于未来,公众号的趋势到底是什么呢?

1. 读者走向精英化,深度且有价值的内容更受青睐近两年,似乎更多的声音是在说“公众号文章打开率越来越低”“短视频来了,公众号的春天已不再”等等论调。

不可否认,随着短视频的到来,公众号在某些方面受到了一些冲击,但要更清晰的认识到,即便不是短视频,也会有其他更具丰富的媒介代替公众号,继续向前发展。大众对内容的消费需求永远存在,只是被分散到了不同的媒介形态上去。

换言之,走掉的这部分用户,本就不属于公众号。

公众号的内容大体来说有两大类,一类是快餐式内容(即时新闻或带有极强情绪煽动性的文章等),另一类是深度思考式内容(深入对话、独家访谈、干货分享等)。对于偏好前者的用户来说,一旦出现更快获取满足他们需求的平台时,他们随时可能离开;但对于后者来说,深入且有价值的内容反而更能留住他们。

1000粉丝的公众号和1000粉丝的抖音号,大概率是公众号转化效率更佳,用户价值更高。看看市场投放,就能看到公众号的价值。

公众号正在走向精英化,读者会越来越理性,对深度的内容更加青睐,从中不断思考。

2. 公众号成为企业传播或服务的一个载体公众号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内容载体,它被赋予了更广泛的价值和使命。有的企业会将公众号作为获客的渠道(内容获客算是其中一个细分方向),有的企业将公众号作为流量承接的载体(将流量放在公众号上,进行持续运营),有的企业将公众号作为服务的平台(将自身业务与公众号强绑定)。

我们应该清晰的意识到,仅仅将公众号作为一个内容或信息的发布渠道的时代已经结束,想通过内容涨粉变现的路子已经愈加艰难,且成本持续走高。

对于大部分非以内容为核心业务的企业来说,内容涨粉不切合实际。企业应该深入思考公众号在自身业务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承担着什么样的使命?与其他平台的关系是怎样的?只有梳理清楚了定位,才能更好的全盘运转。

有的企业已经清晰的认识到,公众号更适合用来做私域流量,通过在其他平台的引流,沉淀到公众号上来做转化。

3. 与视频融合是不可避免的一战公众号天生具有深入思考,沉浸式阅读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公众号正在走向精英化的原因。文字具备强感染力和传播力。但不可否认的是,视频形态的内容让展示更加直观。

通过直播,记者可以实时直播新闻动态,直击第一现场,观众获取新闻,再也不是一道凉菜。通过直播,销售转化的过程更有信任力和冲击力了,直播间随时讲解和答疑消费者的疑惑,消费者再也不是通过图文去猜想了。

在公众号的未来,一定会与视频进行融合,这也可以从公众号目前的一系列的改版动作中一窥究竟。

视频号内容支持插入到微信公众号文章中视频号直播预约卡片支持插入到微信公众号文章中视频号作品底部允许插入公众号文章链接可以预见的是,微信正在通过视频号将更多元的展现形式赋予公众号。通过关联,将两者双向打通。目前,很多企业已经看到了机会,积极布局和探索。

4. 矩阵号成为制胜的关键突破口任何一个产品都有生命周期(萌芽期-增长期-稳定期-衰退期)。公众号目前已经走过增长期,进入稳定期,但还没有到衰退期。

稳定期,竞争愈发严重,加之用户对内容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流量进行存量时代,新流量增长放缓。

通过搭建矩阵号的形式,在保证原有用户需求被满足的情况下,挖掘新的需求点,从而吸引新流量。对于内容型公司来说,搭建矩阵号意味着新的内容消费洞察;对于企业来说,搭建矩阵号可以将业务细分,对用户分层,进行更精细化运营。

5. 内容分发,多平台布局公众号已经进入存量时代,新流量逐渐碰顶,这也让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需要到新的平台开垦新的流量。

公众号永远不会死去,它会是多平台布局中生生不息,提供源源不断原动力的关键一环。

以前的时代,多平台分发意味着一篇文章同时发布到多个平台。但到了2021年,这样的路子显然已经走不通,我们需要对不同平台有更深入的了解,各平台的用户特点是怎样的,对内容喜好的口味是怎样的,他们有着怎么的共同价值观?

B站具有强烈的二次元社区文化,用户较年轻且粘性高;小红书女性群体更多,消费力较强,内容呈现更精致才能被种草;知乎是问答平台,人们跟渴望在这里获得更专业的回答,因此专业内容和品牌软植入是关键…

不同的平台,就要讲不同的话,用户才会买账。

公众号的内容将成为原动力。通过对公众号内容的拆解,再加上对不同平台的用户需求的洞察,重新加工成具有专一属性的内容分发到不同平台。

针对各平台,定制生产内容,而不是千篇一律,将是未来的趋势。

6. 同质化严重,马太效应加剧今年是公众号发展的第9个年头。经历了平台红利,头部账号对于公众号受众及偏好拥有更强的洞察和实践,加之对大数据的分析,更容易了解流量密码。

同样的选题,同时有多家在跟进,内容越来越同质化。平台进入平稳期,早期入局者收割了大量的流量,后入局者很难追赶,且强者恒强的态势还会加剧。

时间就是壁垒,早期入局者把握平台80%以上的流量,这让后入局者弯道超车的概率越来越低。公众号当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频繁的改版(推送乱序排列、推送未关注公众号等)都是在力图改变这一窘境。

7. 用户分享意愿不断降低朋友圈的社交属性越来越弱,展示属性越来越强,用户对社交货币的需求越来越弱,分享意愿越来越差。

没有转发,就没有传播。内容的传播链条很快就会断掉。这再也不是曾经的那个刷屏的年代。

8. 监管越趋严格随着平台的完善和平稳,监管越趋成熟。可以预见的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流量的行为越来越难。这个,想必大家应该也已经感受到了,近几年,裂变和诱导分享的行为已经越来越少。未来,监管只会越来越严格。

9. 内容形式越发重要,既要好玩也要有趣受短视频的冲击,用户对内容的形式要求越来越高,对内容的兴奋点越高越高。

在内容形式的呈现和包装上,势必会增加难度。SVG、条漫赛道,已经出现了很多优秀玩家和案例。

看脸的时代,内容也不例外。

10. 品牌及变现将成为重要课题竞争的增强,倒逼内容创业者需要提升品牌影响力,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品牌深入人心。再通过IP变现等手段实现商业化。

这背后,考验的不仅仅是团队的内容生产能力,还有变现产品的设计能力或选品能力。以前可以用漂亮的数据获得话语权,变现可以慢慢探索;但现在,漂亮的数据已不在,今天不变现,明天团队可能就无法正常运转。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

三、公众号从业者的三个趋势1. 单纯的“小编时代”已经过去,更多元化的能力意味着更强的竞争力公众号竞争,已经到了拼硬实力的关键时刻。只会文案/传播/编辑等单一能力的小编很难有较好的发展。

随着公众号的增长放缓,更多企业将重新考虑公众号在自身业务中的定位。唯有具备更多元化的能力,才能在未来获得更强的竞争力。

竞争力不仅限于硬实力,还有对企业业务的深入思考,用户的深入洞察等方面。这是最坏的年代,也是最好的年代。

2. 依靠公众号做个人背书,链接人脉公众号越来越难,10W+爆款难度越来越高。对于新手来说,不建议做公众号,而是写公众号,遇到大热门,及时跟进,生产爆款,通过个别爆款,获得个人背书,链接人脉。

对于有一定影响力的个体来说,可以将公众号作为与粉丝链接的媒介,定期更新动态。但不必进行高投入的内容创作,投入产出不均衡。

3. 职责边界越发模糊,做好长期学习的准备未来的企业新媒体从业者,将不再单独负责公众号这一个平台。

在媒介上,可能会涉足短视频等新型媒介平台;在工作内容上,可能会和市场、营销、品牌、运营、产品等存在一定重叠,且此种形式会成为必然。

做好长期学习的准备。

四、结语无论是图文,还是短视频,底层的逻辑是相同的,人们对情感及内容的消费需求永远存在,掌握了底层逻辑,哪怕平台和媒介如何变化,我们都能从容应对,逆风翻盘。

不必慌张,也不必惆怅,公众号的未来依然光明,只是会更趋于理性,我们需要用更深度且有价值的内容获取用户的持续关注。

这或许才是公众号真正的价值所在。

短视频确实抢走了一部分用户,但这部分用户本就不是公众号的目标用户。公众号的商业价值不会降低,反而会提升,真正有价值的账号,一定不缺市场的青睐。

只是,这一切,变得难度更大了而已。

本文由 @李云琪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