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商家的三座大山

不知不觉,已经进入2021年最后一个月了,2021年,平台和商家都经历了转型的阵痛,还未来得及想好应对之策,2022年已经扑面而来。

但是,最近跟商家交流发现,大家对明年的发展情况,都忧心忡忡,总结下来,2022年,商家将面临三座大山,每一座山,都不好过!

第一座大山是查税!

前段时间,雪梨林珊珊因为不合理避税被要求补缴6000多万,再之前,有一个郑州的主播被要求补税600多万,据说,现在上百万个主播的收入都已经被有关部门掌控了,所以,大家一直以为,这一波打击偷税漏税的对象是当前的新富群体——网络主播。

不过,在调皮电商的社群里,我们却发现,最近不少商家也接到了查税的通知:

查税一事是税务部门通过大数据筛查后,下发到市里,他们线上的体量也不大,主要在线下,所以查税一事,就算要补缴,也不至于关店吧,但是,在今年,他们整个行业比去年下滑了30%,无论是头部还是中腰部的商家,多多少少都在下降,现在,又遇上查税,难免悲凉一下。

有意思的是,这位商家话音未落,下午,又有一个广州的商家说,他们也接到查税通知:

一个在四川,一个在广东,一两天内,先后接到相关查税通知,这不是巧合,而是一次集体行动。

给电商商家查税,是最近几年一直讨论的话题,记得有一年,山东某地大规模查税,很多当地商家都接到了相关通知,后来,好像因为影响太大,若真按照店铺交易数据交税,倾家荡产的商家不在少数。

电商行业的潜规则是刷单,做电商不刷单,很多商家就不知道怎么做电商了,今年初,亚马逊大规模封杀中国商家,也是因为这些商家把刷单的招数用在了亚马逊上,结果迎来了团灭。

如今,在查税的大背景下,平台对刷单的容忍度几乎为0,只要查到刷单,就给店铺降权,过去,通过刷单做排名,引自然流量,明年也行不通了,只能通过特殊渠道比如淘客、直播,用低价引流款做基础销量,还得是真实交易,否则,一旦查税,商家吃不消啊。

这样一来,2022年的GMV增长,就别指望有啥亮点了,无论是平台还是商家,都做好心理准备。

查税对商家的另一个改变是,以后走账,都要对公账户了:

已经没有什么平台能支持对私账户了,公对公,该交多少税就缴多少税,唯一能少交税的,可能是把利润做平吧,增值税和企业经营所得税是逃不掉的。

很多商家又说了,2022年还能把利润做平?能不亏就不错了。

因为,还有一座大山需要翻越。

第二座大山:原材料涨价。

从10月份开启的原材料涨价,现在并没有停止上涨的趋势,反而已经影响到商家的经营和布局,现在,很多商家在和原料工厂规划2022年的产品开发和供应计划,有一个商家,在规划产品的时候,与工厂对价格,短时间内改了五六次,产品开发都快疯了。

对于化妆品白牌产品,要把价格做到极致,才能获取相应的利润,所以不少商家对原材料价格特别敏感。

甚至在不断调整配方,俗称降料,比如以前用A100,B50,现在用A50,B25,然后再加上C\D\E,就看工厂的研发水平了,看能不能做出类似的产品,还不影响效果。

不过,不是所有商品都能降料,医药类的,不能降,如果原材料短缺,只能下架;如果原材料涨价不太厉害,就自己消化掉;如果涨价特别多,但是自己品牌力又不够强,只能赔着卖,不主推。

另外,商家对于自己的品质产品,也不敢降料,只能采取暂时下架措施,好在有些品不是主推的,对于热销产品,原材料有囤货,还能坚持一下。

有人说,原材料涨价,商家的定价也相应涨一点呗,反正最后是消费者买单。

道理是没错,问题是,不是所有商家都有底气涨价,现在的消费形势你们还不知道吗?上游原材料涨价,下游需求刺激不起来,经济增长的预期又比较差,处在中间的商家哪能说涨就涨?

就比如今年的黑五大促,去年还能听到一些响声,今年连个动静都没有,各大平台虽然也有黑五活动,但基本就是自己玩。

2022年,消费能否复苏?现在还不知道,但是,原材料涨价这事,明年就别抱幻想了。

据综投网整理,对于这一波涨价,多数企业认为“这仅仅是开端”:涨价第一波“疫情”;第二波“材料暴涨”;第三波“供应商涨价,停工停产”;第四波“错峰用电,开3天停4天”;最后一波“货期会越来越长,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价格会越涨越高。

接下来,疫情、运费、环保、极端天气等越来越多的不可控因素或将出现,比如,由于美国港口的因素,全球供应链都受到波及,很多货物在海上飘着,根本卸不下来。在国内,除了化妆品,建材行业也整体涨价10%到15%,水泥沙子涨价10%左右,快递行业涨价更不用说了,明年,企业将如何面对涨价,将成为一场生存之战。

第三座大山:平台变迁带来的不确定性

查税、原材料上涨,增加了成本,如果流量丰沛,平台稳定,那也还好,至少有确定性,问题是,2021年已经出现了大平台之间的格局变动,很多商家在原来平台的经营业绩砍了一半,下降的业绩到哪儿找回来?

没有商家敢给出确定答案,尤其是2022年,大平台之间的流量迁移会更加明显。

其实,从三季度的财报中已经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了,比如,某平台用户增长四千万,但是GMV增长却大幅度放缓,这说明了什么?用户虽然没走,但平均消费降低了,新用户的价值不太高,以前,带来一个新用户,经过一年培养,能成为重度用户;但是现在带来的新用户,可能就是薅完羊毛就走了,因为还有其他平台等着去薅呢。

再比如,某平台用户增长不错,GMV增长也很好,但是相关收益的却几乎没增长,这GMV的水分就有点大了,意味着流量并没有真正的增长。

再比如,某平台盈利了,但是用户增长大幅度放缓,这也很危险,商家是最敏锐的,发现平台流量起不来,就转移阵地了。

再比如,整个2021年,微信生态几乎没有什么亮点,视频号是被广泛看好的,在带货方面,远不及其他平台,留存时间也不足,内容质量也堪忧,用户量倒是挺大,四五个亿,但是商家如何切入,没有头绪;公众号带货,在今年也带不动了,跟去年比,基本都是腰斩式下降,甚至有商家放言,公众号带货已死!

唯一的亮点是私域越来越受重视了,私域带货仍是商家的重点,这是微信生态的基本盘。但是,随着互联互通的展开,现在微信个人聊天和群聊都可以直达其他电商平台,这对商家来说,是福是祸,还不知道,如果用户更习惯去淘宝天猫购物,那商家自己建立的私域封闭体系,就面临挑战,把开放性链接放到自己的私域里,一定会带来跑单的现象,但是也可能带来店铺排名的上升,所以,商家需要测试,在哪里落地,转化效果更好。

再说直播电商,也是一个玄学,目前能稳定盈利的,大部分是找达人分销的,自己做自播的,基本还在亏钱,尤其是直播代运营公司,90%都在亏钱,每天都有倒闭的直播公司。

在平台流量的迁移过程中,究竟要如何应对,是商家必须要翻越的大山。

2022已经在眼前了,三座大山也已经在眼前了,你找到了翻越重重山岭的地图了吗?

你可能想看:
标签: 电商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