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逝前的权位超过了卫青,但为什么他的墓葬会安排在卫青之后?

霍去病的权位超过卫青从何说起?霍去病生前的巅峰是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卫青生前的巅峰是大司马、大将军、长平侯,从字面来看,二者最起码也应该是“平级”。而且,在一众将军的排行,大将军还要排在骠骑将军之前。换言之,霍去病充其量也就是和卫青“平级”而已,甚至还要略逊卫青些许。

霍去病的地位并不比卫青高汉武帝刘彻为何要同时设置两位大司马?表面看,是因为喜欢霍去病,不惜违反制度给他加官进爵。可这件事的背后呢?不过就是中国古代帝王们惯用的伎俩——权力平衡罢了。

随着汉武帝与卫子夫的儿子刘据被立为皇太子、卫青在军中积累了巨大的军功和广阔的人脉,汉武帝也隐隐感觉到了危机。外甥是理所当然的皇位继承人、舅舅是手握重兵的大将军,这两个人如果生出什么野心,可比汉武帝自己的那位亲舅舅田蚡“麻烦”多了!限制卫青的权势成了汉武帝彼时不得不做的事情。

可是,对匈奴的作战仍在继续,如果在这个当口用其他人顶替卫青,不仅会损失一员得力的大将,而且还可能引发卫青的不满。再因此而生出什么乱子来,汉武帝的宏图大志很可能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很显然,这不是汉武帝愿意看到的。在权衡利弊之后,汉武帝想到了霍去病,用卫青的亲外甥霍去病去制衡卫青,最起码不会引发卫青的强烈不满,毕竟“蛋糕还在自己家的冰箱里”,只不过分给了外甥一块而已。

同时,用霍去病去制衡卫青,还能起到分化“卫氏家族”的作用。毕竟,面对巨大的利益,父子反目者大有人在,何况甥舅乎?如此一来,汉武帝既可以起到限制卫青和“卫氏家族”的目的,又不至于让卫青无法接受、生出不必要的麻烦来!这恐怕才是汉武帝同时设置两位大司马的真正目的。说白了,其实就四个字——权力平衡。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汉武帝设置两位大司马是为了达到权力平衡的目的、是用霍去病来制衡卫青,他又怎么会让霍去病成为第二个原来的卫青?说白了,汉武帝没有免去卫青的大司马、而选择了同时设置两位大司马,其实就是反过来用卫青去制衡霍去病,以免霍去病做大!这是帝王权术,为的就是保持一个良性政治生态平衡以维护皇位、皇权的稳定。只有霍去病与卫青“并驾齐驱”,汉武帝才能安心,他又怎么会让霍去病的权势彻底凌驾于卫青之上呢?所以,霍去病看似比卫青得宠,但权力恐怕未见得真的就一定比卫青大。霍去病与卫青无论谁“冒尖”都不是汉武帝愿意看到的结果……

霍去病的战术军功不及卫青霍去病的军功是与汉武帝的政治需要挂钩的,说白了,其实就是被汉武帝人为拔高了。长期以来,汉匈作战,汉王朝大多是本土或边境作战,无论战争胜败,汉王朝都会损失惨重。霍去病的“狂飙突击”、孤军深入敌后,等于是将战争祸水彻底引向了匈奴境内,而这正是汉武帝最看重的!相对而言,卫青作战过于“稳妥”,历来主张稳扎稳打、不主张冒险,与汉武帝的战略思路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协调。所以,汉武帝才会去大肆鼓吹霍去病的军功。说白了,他为的不是霍去病,而是在为汉王朝对匈奴的战略方向调整作铺垫。当然。借此拔高霍去病在军中的地位、用以制衡卫青也是一个方面的原因。

霍去病孤军深入敌后,虽然斩获颇丰,但相对于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卫青,他的那点儿战术军功,恐怕还真不一定能比得上卫青。霍去病主要是赢在了战略层面,而非战术层面。单纯从战术层面而言,霍去病孤军深入敌后的斩获其实远不及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卫青。要知道,汉王朝的军功“度量衡”主要还是停留在战术层面,以斩获敌军首级数论军功。如果不是汉武帝的人为拔高,按照彼时的标准,霍去病的军功其实是不如卫青的。当然,战略的转变远胜战术,这或许就是为什么汉武帝如此看重霍去病的原因所在。毕竟,汉武帝是政治家、不是单纯的军事统帅,他更看重战略层面的东西,而非战术斩获。

甥舅关系——霍去病无法逾越的鸿沟霍去病圣宠再隆、军功再大,有一点是他永远无法改变的——卫青是他的亲舅舅!卫青是长辈、霍去病是晚辈。中国人历来讲究长幼有序,管你在外面是老总也好、这长那长也罢,过年回家都得乖乖拎上几瓶老酒去给老舅拜年……不是吗?刚过完年,诸君想必都去给老舅拜过年了吧?所以,无论霍去病在政治上的地位是否高于卫青,他永远都是卫青的外甥!更何况,他也不过就是跟卫青“平级”而已,又怎么可能排到卫青前面去呢?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