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签字笔消不消毒区别有多大?这6类场所的笔检测结果对比令人吃惊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去公共场所时除了要用健康宝扫码登记,进入一些餐厅、店铺时,往往还会要求顾客用笔登记个人信息;而在银行、邮局、医院等处,也常常需要用笔签名。这些笔干净不干净?有没有定时消毒?很多市民对此都抱有疑问。朋友圈中甚至有人呼吁大家都应该随身携带签字笔,既方便又卫生,这样的倡议是不是小题大做呢?
发现:半小时内未见消毒
2月5日下午3时,在东城大佛寺附近的一家菜市场门前,不少顾客正在扫码登记。对于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市场为他们准备了人工登记的纸和笔。
一位老人测量体温后,拿起签字笔在纸质登记簿上写下了自己的个人信息。此时,登记簿的前两页已经被写满,每页有40多行。“这两页纸都是今天入场顾客的个人信息。”工作人员说道。
半个小时过去了,陆陆续续有十多位老人使用同一根笔登记信息,期间工作人员却一直未对签字笔进行消毒。登记的顾客也鲜有用笔后用消毒纸巾擦手的举动,大家都是等前一个人签完字后,直接拿起来就使用。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一些商场出入口、小餐馆、小超市等地。在一些社区门岗处,登记用的签字笔被反复使用,笔油用完后也是换芯不换笔,很少见到为签字笔采取消毒措施。
市民李女士有些后怕地说:“公共场所应该定时为公用签字笔消毒。更让人放心的,应该是自己随身带一支笔,专人专用,切断细菌传播的途径。”
探访:服务窗口更让人放心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银行、邮局、医院等处的公用签字笔,消毒情况好得多。在东四北大街一家银行里,门岗、柜台、自助服务机上都放置了带绳的公用笔,笔旁均放置了免洗消毒液。“我们的笔都是一客一消毒的,随时有人擦拭消毒,也时常会有人检查,您可以放心。”银行工作人员笑盈盈地介绍。
“等等,您先别急着走,挤点儿消毒液擦擦手。”在羊坊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口,一名保安员拿起放在桌子上的瓶子,扑哧扑哧按了两下瓶嘴儿,将消毒液倒在了一位刚用签字笔登记个人信息的老人手中。“这些笔谁都碰过,还是消消毒放心。”
“你看邮局的桌子上也摆着消毒液,用完了擦擦手,心里很踏实。”正在办理业务的张先生说,在服务窗口,消毒措施做得很到位,虽然消毒方式各有不同,有的是对物品勤消毒,有的是对使用者的手进行消毒,但无论哪种方式,让人觉得很放心。
检测:勤消毒细菌数量就少
公共场所的签字笔,如果消毒措施不够的话,究竟会有多脏?记者在崇文门、甜水园附近的宾馆、商场、菜市场、小超市、社区门岗、餐厅6类场所,收集了多根已使用过一段时间的签字笔,又准备了两根未开封的签字笔,把它们一起送到了专业的检测机构。
检测人员对这些笔进行表面涂抹采样后,在36℃的培养箱倒置培养。48小时过后,肉眼便可看到在培养基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检测人员介绍,菌落数是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并不等同于细菌个数;菌落数的数值越大,说明其中所含致病菌超标的机会就越大,危害人体健康的几率也会升高。比如国家标准中就规定,杯具类的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个单位。
而在这些被送检的样品中,未开封的新笔上没有发现细菌菌落。菌落数量最多的一支笔,来自崇文门附近一个社区门岗,大大小小的菌落分布在红色培养基上,数量多达27个单位;其次是崇文门附近一家商场门岗处登记用的笔,菌落数量为25个单位。在收集样品的过程中,社区门岗和商场安保不约而同地告诉记者,这些签字笔的笔芯用完后,他们只是更换笔芯,并不会换笔杆,也没有对笔进行消毒。“我们已经使了很长一段时间了,看着也没坏,就一直用着。”
“这根黑色的签字笔已经用了很久了,这根蓝色的刚用没几天。”在建国门附近的一家社区便民超市内,售货员提供了一黑一蓝两支用于日常登记的签字笔。经过采样培养,使用时间不长的蓝色笔上菌落数只有3个单位,而另外一支的菌落数量为14个单位。
而菌落数量最少的笔来自一家小旅馆。在收集样品时,旅馆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每天都会对笔进行消毒。
建议:经常会触碰的地方要勤消毒
北亚骨科医院脑脊液中心主任李小勇介绍,在日常传染病防控上,人们比较疏忽的地方就是手触碰的地方,比如门把手、电梯按钮、扶手以及公共场所的签字笔。“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你不一定知道上一个人去了哪儿,接触了什么。”李小勇说,有些疾病不仅仅可以通过呼吸传播,日常的接触也会感染。虽然公用笔从表面上看,并不觉得有多脏,但反复接触使用,容易成为卫生死角,因此公共场所也要对这些容易忽视的卫生死角勤消毒。
李小勇建议,从公共场所回到家,大家一定要先洗手,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携带消毒巾或者佩戴手套。在用完公用签字笔后,一定要洗手或消毒。医生鼓励大家自备签字笔,但自己的笔也应该定期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