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症”你中了几条

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过“拖延症”,并对他人能提前完成任务心生羡慕。然而,还有一部分偏好提前的人也有自己的烦恼,受到“提前症”的困扰。

某自媒体曾发布一个调查,“日常中的哪些时候让你会有‘提前症’?”网友们给出的答复各异,“能自己独立完成、不需要社交的事情,就会提前办”“坐飞机或赶火车,一定会提前两个钟头到”等。跟“拖延症”一样,“提前症”也引发不少人共鸣。

有时候,“提前”不光是自己的事,在和同事合作时,容易发生矛盾。“我是产品岗,经常要和运营、开发的同事对接。每当和他们沟通时,我都是第一时间给出反馈,并且希望大家能尽快推进。但总有同事比较慢,经常催促对方,又会发生争执,无法开展下一步行动,让人很烦躁。”在职场中,“提前症”加速了成果产出,但是不同步的“时差”也造成了沟通障碍。

对此,中国心理学会CPS临床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师李初曦评价说,“无论是‘拖延症’还是‘提前症’,这两种状态并非心理障碍,而是人应对焦虑的一种防御方式,在适应性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拖延症’具有逃避性质,它实现的是最终激发式的完成,而‘提前症’相比较而言,看上去会更有力量感,给人一种‘靠谱’的感觉。”

“喜欢提前的人会通过专注未来某一刻的事情,用行动去消除任务未完成所带来的焦虑。在‘提前症’之下,为了完成任务与减轻压力,宁愿做出一定的牺牲。他们超强的‘行动力’有时令人羡慕,但事实上,他们会寻找且完成更多‘未来的焦虑’,在消除焦虑的漩涡中无法自拔。”

“提前症”有益于处事速率,但他们该如何缓解自己的焦虑?李初曦建议,“‘提前症’归根结底是渴望增加掌控感,减少不确定性,我们可以试着提高自己容忍不确定性的能力,以面对困扰。比如,向亲人倾诉你的感受,从依恋关系中获得情绪安抚,得到信任感与确定性。”

除此之外,还需要理解并接纳自己的焦虑,跟情绪共处,正视那些无力改变的时刻,而不是排斥情绪,否定自我。

赵可一 (摘自《中国青年报》)

来源: 今晚报

你可能想看:
标签: 拖延症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