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的《活着》到底阐述了什么道理?

都让开,让我来!

本人毕业论文就是写《活着》。

实话说,那时候虽然论文是完成了,但是现在看,那时根本没有读懂!

这十几年来,每当遇有困难,我就拿起《活着》来读一遍。篇幅不长,半天足以读完。然后又能重拾活着的力量。

我最近一次看,并不是我遇有困难,而是心态平和时,这次,我好好地读了序言,余华在每次再版时的自序。

然后,我以前的理解根本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每个人都是作品的再创作者,能读出一千个哈姆莱特。

而我,我在某一刻仿佛和作者对话,了解了他的心意和苦衷。

人们曲解了《活着》,作者解释地很累,他很痛苦。

基于我这些年心理学的学习,我终于在再读《活着》时,总算尊重了原著的写作哲学。

废话了半天,再来谈谈“活着”,简而言之:

亲人一个一个死去,福贵经历一次一次命运的击打。他活着,就是活着本身,不要给他附加什么道德的、伦理的、你意淫的任何东西。没有什么自我慰藉,自我救赎,心怀希望,屁都没有,就是明天睁眼了,天亮了,肚子饿了,吃饭了,劳作了,如此而已。

埋着头活下去,就像太阳日日东升一样。福贵也是。如果富贵来到你的面前,你问他,他也会如此回答。

这点在作者余华的笔下的叙述语气可见:当作者采风遇到福贵,听他幽默又神采奕奕地讲述他的一生。并没有表露出痛苦,而是重点说了发生的事,以及他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他很乐于回忆并重温那些家庭成员的爱意。

从心理学上看,余华写作时是和福贵高度共情的,他附着在主人公身上,全神贯注的表达,爱和美。

而全世界读出了悲伤与难过。

所以,余华每次再版,一次次自序解释,时间长了,估计早就烦了。

而我,庆幸,终于在文学和心理学的作用下,在生活的暴击下,读懂了余华先生,并会始终和他站在一起。

啥也不说,一句话:关我,一起成长。

你可能想看:
标签: 活着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