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名花季少女相约跳楼自杀,蓝鲸游戏究竟是什么?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内心最大的不愉快可能也就是挨了家长的批评,或者跟同学发生了点矛盾。

结果会如何呢?

绝大多数人也就是生个闷气,不开心一阵子就过去了。

然而世界上存在这样一个恶魔,它会伪装成孩子们喜欢参与的游戏,用精神控制的方式让孩子们内心越来越消极,最终心甘情愿走向死亡!

它,就是“蓝鲸”游戏。

据《青年参考》2017年3月29日报道,俄罗斯的两位花季少女——15岁的尤利娅·康斯坦丁诺娃和她16岁的朋友维罗妮卡·沃尔科娃,在2017年2月26日从14层楼的楼顶上一跃而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被“蓝鲸”游戏教唆自杀的维罗妮卡·沃尔科娃

可怕的是,这不是个独立自杀案件。

在这起惨剧发生的前一天,俄罗斯赤塔市一名14岁女孩卧轨自杀。

之后一天,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15岁女孩叶卡捷琳娜从5楼跳下,摔落在雪地上,身受重伤。

一向只听说过连环谋杀,连环自杀却闻所未闻。

随着警方调查的深入,尤利娅和维罗妮卡都曾在俄罗斯及东欧地区非常流行的社交帐户Vkontakte上表达过“终结”的想法——尤利娅发布了一条内容为“终结”的状态;维罗妮卡则在其个人页面上写着:“感觉陷入了迷失……终结。”

而尤利娅还发布了一张蓝鲸的图片。

蓝鲸这种哺乳动物很特别,它们会有集体自杀的行为。以蓝鲸为标志物的“蓝鲸”游戏,便是让这些女孩们自杀的罪魁祸首。

▲“蓝鲸”游戏

“蓝鲸”游戏如何教唆人自杀

“蓝鲸”游戏又称为“蓝鲸”死亡游戏、“蓝鲸”挑战,是一个源自俄罗斯的社交网络游戏,游戏管理员宣称“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都是以字母‘S’开头——semya(家庭)、Saturday(星期六)、sex(性)和suicide(自杀)”,并通过有计划的诱导来操控“玩家”的心智。

据澎湃新闻报道,“蓝鲸”游戏的参与经过大致是先通过一些血腥的视频吸引未成年人进入,然后配给他们一名“导师”。

接着每天都要跟随“导师”做任务,包括凌晨4:20起床看恐怖片、静脉切割、半夜爬到屋顶、用剃刀在手上雕鲸鱼等行为。

▲因“蓝鲸”游戏在手臂上雕刻的“蓝鲸”

当游戏进行到第50天时,“导师”会向参与者下达自杀命令。方式有多种,包括跳楼、卧轨、上吊等。自杀者多会留下与蓝鲸相关的图片等标志。

可能很多人想不明白:好端端的,大好年华,怎么会别人让自虐就自虐了?让自杀就真的自杀了?

仿佛很不可思议,其实“蓝鲸”游戏的背后是很有技巧的精神控制。

“蓝鲸”游戏是由俄罗斯心理学专业学生菲利普·布德金(Philip Budeikin)创建,它使用一些催眠方法攻破人的心理防线,通过“渐进式”的游戏指令,让人慢慢陷进去,牵着人的鼻子走。

游戏的参与者往往只是为些小事心情郁闷,或者是跟同学发生了矛盾,甚至可能仅仅只是有一点好奇,便成为了这个游戏的目标。

接着管理员会不断诱使参与者自残,这些任务通过生理上的睡眠剥夺、扰乱生理规律、迫使接触恐怖信息等方法,使得参与者的大脑及心血管变得越来越不稳定,没有办法去理性地思考问题,精神更加错乱,并逐渐对自残等行为麻木不仁。

游戏中管理员还会不断地暗示参与者,这个世界没有意义,最终在其心中植入“死亡”观念。

这其实与一些邪教的“洗脑”方式十分相似。

据《青年参考》报道,一名欧洲媒体记者在卧底调查过程中,有游戏管理员对“她”称,这个游戏包含了分摊至50天的50个任务,“我将协助你完成整个游戏。最后一天游戏结束,如果你死了,你就赢了;如果你没死,我们就会帮助你(去死)。你准备好了吗?”

“这个世界不适合我们……”

“我们是死亡一代的孩子……”

通过这样的精神控制,参与者最终在被要求自杀时,也顺理成章地执行。

“蓝鲸游戏”更可怕的地方在于,一旦开始,如果想要退出,将会受到威胁。

参与游戏的人需要向管理员提交一系列资料,比如女性需要发送手持身份证拍摄的裸照,男性需要提供身份证照片和家庭地址、电话等。

一旦参与者中途想退出这个游戏,便会受到威胁信息:裸照会被发到网上,或者家人会被伤害。

这样参与者不得不继续,直到被摧毁最后一丝生的希望。

警惕!“蓝鲸”游戏向多国扩散

2016年上半年俄罗斯《新报》曝出,2015年12月到2016年4月期间,至少有130名未成年人自杀,而其中的大部分孩子曾为同一个社交网络小组的成员。

俄联邦安全局对“蓝鲸”展开调查,最终于2016年10月逮捕了始作俑者——时年21岁的菲利普·布德金,布德金交代称,他发起该游戏的动机是以教唆自杀来“清洗”社会,把那些他认为“没有存在价值”的人从社会中清除。

▲“蓝鲸”死亡游戏创始人菲利普被捕

然而,布德金的被捕并没有结束死亡游戏的扩散。

据《青年参考》2017年3月报道,哈萨克斯坦19岁女孩贾琳娜·斯比利亚科娃因玩“蓝鲸”,于当年2月7日上吊自杀。

另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2017年5月,美国佐治亚州一位16岁女孩娜迪亚(Nadia,化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其家人在她的日志中发现了代表着自我伤害的手绘图画以及带有“再见”含义的俄语单词。而在日志中,家人还发现了另一名俄罗斯女孩的手稿,并且这个女孩正参加“蓝鲸”挑战。

2018年,“蓝鲸”游戏在俄罗斯更换了名字和标志图案卷土重来。

据俄媒报道,俄罗斯社交网络上又出现一个名叫“新道路”的死亡游戏,以黑色背景上的红色五角星为标志符号,其本质上还是“蓝鲸”游戏,一些年轻人加入“自杀小组”,接受各种类型的自残任务,最后一项任务便是自杀。

中国社会各界也一直在警惕着“蓝鲸”游戏。

据《中国青年报》2017年5月报道,有网友发现在我国社交网络上,出现过类似于 “4:20叫醒我”的群。而“蓝鲸”的50项挑战任务中,有一项是每天4点20分起床。

不难发现,蓝鲸游戏的受害者有高度的共同性:青少年。

青春期的人,渴望被关注被关爱,自尊心极强,常常会感到不被理解和孤独,希望得到群体的认同。“蓝鲸”游戏就是抓住了这一点,将自己伪装成青少年们的“知心人”,而游戏群组又让他们找到了团体,感觉自己终于不再孤单了。

每一个迷茫过、彷徨过的人都值得被善待、被帮助。我们能做的,便是关爱自己,关爱身边的人,警惕任何自残行为。

无邪君在这特别提醒家长们,一定要多留意自己的孩子,与他们多谈心!宽容和理解,是“蓝鲸”等死亡游戏的最大克星。

本文为『中国反邪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