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3到9500万:我们党早期是怎么能那么快发展党员的?
文 | 栩然
首发 | 栩然说(ID:xuranshuo)
学过中学历史的都知道,1921年7月,13个年轻人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开了一个会,决定成立一个党。
这些人的来路五花八门,有落魄秀才、有报刊编辑、有归国学者、有学生、有教员、有记者,有文人,代表着当时全国各地的50多名党员。
1年后,中共二大,党员人数:195人。
2年后,中共三大,党员人数:420人。
4年后,中共四大,党员人数:994人。
6年后,中共五大,党员人数:57967人;但大革命失败,党员人数骤减到1万人。
7年后,他们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党员人数恢复到了4万人;15年后,他们到达陕北,党员人数达到了30万人。
28年后,他们建立起了新中国,党员人数448万。而当初参与建党的13个人,只有2人最后走上了天安门城楼,一个叫董必武,另一个叫毛泽东。
到现在,这个党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执政党,有9500多万党员,仅以人数论,可以排进世界前二十的人口大国。
我看历史的时候就一直在好奇,我们党怎么就能发展这么快呢?
哪怕1927年大革命失败,被国民党屠杀了数万党员和数十万革命群众,血流成河;但也能很快浴血重生,擦干泪痕血迹,继续战斗。
毛泽东后来说过:1927年大革命失败,被人像一篮子鸡蛋一样摔在地上,摔烂很多,但没有都打烂,又捡起来,重新孵小鸡。
这才真的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今天为大家深入地讲一讲党史里一个很冷门的知识:
我们党早期是怎么能那么快发展党员的?
要知道,我们党是干革命的,本身就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抛家舍业,吃了上顿没下顿,老婆孩子都顾不上。
我去重庆渣滓洞参观的时候,曾听到旁边有年轻人聊天说:这也太恐怖了,要是换成我估计早叛变了。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就真有那么多人不怕死?铁了心的要入党?你共产党员真的是钢铁制成的啊!
事实上,我们大部分人搞反了顺序,不是他们不怕砍头,而是我们党从一开始招的就是那些不怕牺牲的人。
说白了,早期的共产党员是不是每个都坚硬如铁,我不确定,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废铁废材我们党是肯定不要的。
1
1920年2月,为躲避军阀迫害,陈独秀从北京秘密迁至上海。护送途中,李大钊与陈独秀商讨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
1920年春,共产国际派遣维经斯基(中文名吴廷康)来华,了解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革命形势及能否建党。
到了那一年的8月,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上海早期共产党小组在上海《新青年》编辑部成立,取名“中国共产党”,主要成员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骨干。
而这个研究会,则是1920年5月,由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在上海发起组织的。
从研究会的组成来看,基本上都是最早那批通过留学或者办报接触马克思主义的青年。
可惜的是,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这七位发起者,除了牺牲者,没有任何一位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完整地度过后续的人生。
这是因为,早期的研究会成员只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学术研究对象。除了马克思,他们还对其他很多主义、理论都有兴趣,并不认定马克思主义是其唯一信仰,比如张东荪和戴季陶。
张东荪和戴季陶在明确了解该会是共产党正式成立前的预备组织后,随即就退出了。
这也说明,如果只是对马克思主义感兴趣,抱着研究学术的态度,是不可能成为真正共产党员的。
因为共产党员的目标不是搞研究,而是干革命。
2
1921年的中共一大,虽然没有来得及制定党章,但是却在纲领里面写入了入党条件。
该纲领提出的主要标准是“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党员”。
除此之外,还需经一名党员介绍才可加入党组织。
自此,承认党的纲领与政策成为最基本的入党条件。
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思想认同、口风严谨、有自己人推荐。
1922年的中共二大,通过了中共历史上的第一部党章,延续了一大纲领的要求,明确规定“凡愿忠实为本党服务者,均得为本党党员”。
注意啊,这时候的我们党,已经认识到党员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党工作服务的,增加了“服务”的要求。
这之后,“服务”就成了党的主要宗旨,直到后来固化成了我们熟知的一句话:“为人民服务”。
我查了下资料,在中共成立之初,成员几乎全是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有文化、有思想,在搞理论宣传上有优势,但要干革命,光靠知识分子是不行的。
因此,发展党员队伍、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就十分迫切了,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了一份《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
里面专门强调,中共不是“马克思学会”,也不是“空想的革命团体”,因此必须“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
决议案还提出,各级组织要有严密的系统,避免成为乌合之众,党员要接受“军队式的训练”,党员的言论必须是党的言论,党员的活动必须是党的活动,等等。
这些要求可以说是中共最早提出的党员标准,我们党独一无二的组织优势,就是从这里开始建立起来的。
3
中共成立后,根据共产国际的经验,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组织工人运动上,党的内部也涌现出不少工人运动的领袖,党员发展工作的重点也是工人。
我在这里找了一份陈独秀在中共三大上的报告。里面这样说道:“现在共有党员420人,其中在国外的有44人,工人164人,妇女37人,另外还有10个同志被关在狱中。”“今年入党的大约有200人,其中有130个工人。”
这里除了能看出我们党由小到大发展得不容易,还能看出,那时候的党基本可以算成是一个“工人党”。
但问题在于,中国的产业工人太少了,而且力量分散,导致党的整体力量也很小,为加快党员发展工作,就绝对不能搞得太封闭。
1925年1月,中共四大通过了《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不仅扩大了入党的范围,而且将党章里关于五人以上可组织党小组的规定改成了“有三人以上即可组织支部”。
这是3个人即可成立党支部的最早来源。
我曾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科幻问题:如果你和两名队员在太空飞船里工作(就像目前正在太空出差的“中国宇航员三人组”),结果一觉醒来,地球毁灭了,第一件事是做什么?
点赞最高的回答是:成立党支部。
这虽然带有点调侃意味,但也说明三人以上成立党支部这件事是如何的深入人心。
1925年10月,中共中央通过《组织问题议决案》,再次调整了入党条件,提出只要一个工人“有阶级觉悟及忠于革命,便可加入,不必更有其他条件”。
随后,我们党的组织得到了较快发展。
仅仅9个月后,1926年7月的《中央政治报告》里说,这几个月“党员数量增加了三倍”。
当然,这种快速发展中也发现了一些质量下降的问题,报告里说:有的党员“缺乏理论及确定的革命人生观”,有的党员把入党看成了“拿钱办事”,缺少奋斗精神和革命热情,甚至还有党员“发生贪官污吏化”。
国民党对这些应该很熟吧?国民党:你们不要搞影射,我告你毁谤啊!毁谤!
随着农民运动的兴起,我们党也开始更加重视在农民中发展党员和建立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
1926年7月,中共中央在《农民运动议决案》中提出,要努力在一切农民运动中取得指导地位,每一个最低级的农会内都应该有党的支部。
关于农民入党的问题则提出,“应以是否忠实勇敢为标准,不必问其有无宗法社会思想及迷信”。
同年10月,陈独秀以个人名义发了一封给各级党部的信,强调:由于产业工人数量较少,而最大部分的中国领土是农民世界,因此,应该喊出“党到农民中去!”的口号。
思路一打开,结果也就不一样了。党员人数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到1927年4月中共五大召开时,全国党员人数已经发展到接近6万人。
比例嘛,还是工农为主体,分别占了53.8%和18.7%,剩下的则主要是一些知识分子、军人和中小商人等。
因为各种成分都有,所以,五大通过的《组织问题议决案》认为,我们党已经成为“真正群众的党”,今后应努力增加党员数量,同时对党员进行教育,训练新党员。
4
从一大成立到五大召开,党的组织实现了由50余人至5万余人的大发展。
也基本确定了后来党的组织的一些基本原则,如成立党支部、服从组织安排、要有入党介绍人等,更重要的是,他建立了一整套科学而灵活的入党标准。
从来源上,他紧紧抓住占绝大多数、革命性最强的工农群众,同时也吸纳大批的知识分子加入。
理论、宣传加斗争和武装,成了我们党后来无往而不胜的一套“连招”。
在条件设置上,他砍去了大量华而不实、繁文缛节的要求和标准,甚至连宗教信仰也不管,只要有阶级觉悟、认可党的主张、愿意为党工作就统统吸纳。
然后再通过严格残酷的革命斗争,大浪淘沙,淘汰掉那些投机分子、两面派,留下真正的革命分子。
革命是一座大熔炉,这可真不是说说玩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他始终是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坚强组织。
从一大到六大,党的领导已经先后经历了陈独秀、向忠发、瞿秋白、李立三、王明、博古等人,不管怎么瞎折腾,我们党的组织始终没有涣散。
到毛主席获得最高领导权后,更是将党的组织建设的坚韧无比。
党的发展,革命的胜利,不是哪一个人,哪一场斗争就一锤定音、一劳永逸的,他所依靠的,永远是无数先烈前赴后继、接续奋斗。
铁打的组织,流水的兵。
从那时起到现在,党的核心换了几届,党的组织和人数翻了几十倍,但你如果深入地去挖掘下,会发现,其坚守的内核,一直没有变化。
因为,那是在党的初期,就写入党的基因里的底层代码,是我们党之所以能发展壮大,党的组织能永葆青春、风华正茂的根本。
更是我们党能不断吸纳优秀分子加入的原因。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可能很多人已经忘了这样一句话,所以也值得我们在视频的最后,大声地喊出来:
将革命进行到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