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小皇帝不少,小王爷有吗?

中国历史上的小皇帝们屈指可数!小王爷嘛!有点多!多如牛毛!

开场白:泱泱华夏,自从有了“皇帝”的称号,“王”就低“皇帝”一等,“王”成为“皇帝”之下一个尊贵的封爵 。“王”的权力和地位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变和更新。“王”,最终消失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

秦帝国没有实行分封制,故无王爵。汉帝国重新启用分封制,将诸如韩信、彭越之类的异姓王剪除殆尽后,王爵归于汉皇室宗亲。自汉帝国至清王朝,历朝历代,王爵均没绝迹,横行天下。只不过“王”,又被划分为“亲王”和“郡王”两个主要等级。汉帝国后,“王”的封爵主要授予皇室子弟及有功之臣以及凌驾皇帝之上的个别权臣们。

俺尽量将历朝历代年龄最小的“王”,呈现给可敬的看官们,皇子因早殇,后追封的不在其中;承继父辈袭封为王,不在其列;先封王后“晋升”为皇帝的“王”,不在之列。

前后汉帝国时期(不含王莽的新朝及更始政权)年龄最小的“王”,应该当属淮南王刘长——两岁封王刘长有点可怜,是汉帝国开国皇帝刘邦的“无心之作”。那年那月那日,刘邦到自己的女婿——赵王张敖处视察工作,张敖为讨岳父大人的欢心,遂乘着夜色偷送一个被称为赵姬的美女给刘邦,刘邦笑纳,第二天就似乎忘了这事。刘邦走后不久,赵姬因受赵相贯高等人谋反案的牵连,被关进大牢。此时赵姬已怀孕,后在监狱生下一娃,这娃就是刘长。赵姬生下儿子刘长后,不见刘邦任何信息,悲愤自杀。消息传到刘邦的耳朵,刘邦感觉特别的不好意思,心有内疚,于是就封不到两岁的刘长为淮南王。

三国时期年龄最小的“王”,应该当属蜀汉安平王刘理——5岁多封王刘理虽说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刘玄德的庶子,但很受刘备的“宠爱”。刘理不满六岁时,他的父亲刘备一“听说”汉皇帝刘协被曹丕“害死”,就着急慌忙地自立为皇帝。两个月后,刘理就被刘备封为“梁王”。乳臭未干的六岁孩童就这样远离父母,前往藩国(荆州)亲近教化百姓,安抚黎民去了。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刘理侥幸逃回成都。刘备伐吴大败,羞愤而死。皇太子刘禅继位八年后的一天,才考虑“梁王”刘理的封地已尽归吴地,实在有点名不副实,刘禅于是改封自己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为“安平王”。刘理又当了大约十四年的“安平王”,不幸病死,死时不到三十岁。

两晋南北朝时期年龄最小的“王”,应该当属晋帝国琅琊王司马焕——1岁半封王司马焕命薄如纸,最有可能继承父亲的皇帝之位。生母郑阿春备受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的宠爱。爱屋及乌,司马焕一出生,就让司马睿手舞足蹈,乐不可支,含在嘴里怕化了。才一岁多一点点,司马焕就得了重病。为挽救娃的命,司马睿立马就封他为“琅琊王”。奈何不到两岁的琅琊王还是斗不过阎王爷,最终司马焕还是化作一丝青烟走了,留给司马睿的是无尽的伤悲。司马焕死后,他的同母弟司马昱继为琅邪王,后登基为帝。

隋帝国时期(不含所谓的“反王”)年龄最小的“王”,应该当属河南郡王、晋王、元德太子杨昭——几个月封王杨昭是大名鼎鼎的隋炀帝杨广和萧皇后的嫡长子。聪慧可爱,心有灵犀。身有武力,能拉强弓;生性谦和谨重,有君人之量。一出生就让爷爷杨坚和奶奶独孤伽罗喜爱无比,开国皇帝杨坚“横刀夺爱”,养在身边。嗷嗷待哺之时就被爷爷封为“河南郡王”,六岁时即晋升为亲王。杨昭仁爱之心,宫人皆知。勤俭朴素,温和仁慈。可惜地是,杨昭英年早逝。杨昭育有三子,杨昭死后,杨广一日之间封其三子为亲王,可见杨广对杨昭的疼爱。长子燕王杨倓和爷爷杨广一起被宇文化及弑杀于江都,二子越王杨侗先被王世充立为皇帝,后被王世充杀害。三子代王杨侑先被李渊立为皇帝,后被李渊弑杀。

唐帝国时期(不含伪燕)年龄最小的“王”,应该当属道王李元庆——不到1岁封王李元庆是唐帝国开国皇帝李渊的第十六子,李世民的异母弟,亲生母亲是刘婕妤。唐帝国时,后宫设皇后一人;贵妃、淑妃、贤妃、德妃、惠妃为夫人;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以上各一人);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为二十七世妇;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为八十一御妻。由此可见,李元庆的母亲在后宫中的地位并不高。李渊大约在五十三岁时,李元庆这个宝贝儿子出生。李渊喜出望外,于是封尚在襁褓中的李元庆为汉王。两年后,李渊改封李元庆为陈王。“太上皇帝”李渊驾崩后不久,李世民即封这个13岁的小弟弟为道王,尊刘婕妤为道国太妃。刘太妃出宫在儿子的封国居住,母子相依为命。值得一提的是,李元庆对自己的母亲十分孝顺,早晚侍奉跟前。四十二岁时,李元庆薨逝,李治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追封这个比他还小五岁的“小爸爸”为司徒、益州都督。

五代时期(不含十国)年龄最小的“王”,应该当属梁帝国康王朱友孜——约14岁左右封王朱友孜是后梁开国皇帝朱温最小的儿子,天生的“一目两眸”。“重瞳”放在今天,本是一种眼疾。但在古代,“一个瞳孔中间有两个瞳”仁往往被看作是一种异相、吉相,象征着吉利和富贵,往往是帝王的象征。别笑,这是史书记载的实事。荀况的《荀子》及司马迁的《史记》均有记载,著名的代表人物为虞舜和项羽。朱友孜懂事后,就常常私下认为自己有异象,自认为自己有“天子”命。久而久之,就野心勃勃。时过境迁,奈何就是没当上皇帝。朱友孜铤而走险,准备刺杀已是皇帝的三哥朱友贞,可付诸行动就被朱友贞“梦”到,朱友孜被其哥无情诛杀。“天子异象”?实乃南柯一梦!

两宋时期(不含辽、西夏、金)年龄最小的“王”,应该当属宋帝国鄂王赵曦——1岁半封王赵曦是宋仁宗赵祯的三儿子,也是老疙瘩(最小的儿子),更是赵祯的心尖尖。王安石说:“仁宗在位,历年最久……升遐之日,天下号恸,如丧考妣。”毫不夸张地说,赵祯是中国历史上评价最高,口碑最好的皇帝之一。据说其驾崩后,敌国都为之举哀,开封城百姓为之烧纸钱,烟火竟遮天蔽日。赵祯共生三子,可惜都过早夭折。特别是老儿子赵曦夭亡,白发人送黑发人,让赵祯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和晋帝国琅琊王司马焕命运一样,赵祯在赵曦病重弥留之际,立即降旨封赵曦为卾王,无奈还不到两岁的卾王也是斗不过阎王爷,飘然离开人间。赵祯亲自为老儿子服丧,此情此景让当时许多人潸然泪下。

元帝国时期(不含北元)年龄最小的“王”,当属孛儿只斤·真金?元帝国是靠拳头说话的大一统王朝,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元朝中期皇位继承紊乱、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发展不前。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从相关电视剧看,元朝也出现了一些小王爷。其实除了军功和继承世袭王位,元朝很少有孩童因为宗室关系被封王。且元帝国疆土辽阔,王爷众多,故浏览明宋濂、王袆主编的《元史》,很难发现“小王爷”的相关史料。

孛儿只斤·真金,忽必烈嫡长子,18岁封燕王,后被立为皇太子。真金自幼深受汉文化影响,当政后亦作为汉法派之领袖与阿合马等理财派对立。1285年因禅让事件而忧郁成疾,同年十二月病逝,元世祖赐谥号明孝太子。后忽必烈崩逝,真金第三子孛儿只斤·铁穆耳登基为帝。自此,以后的元朝皇帝都是真金的后裔。

明帝国时期(不含南明)年龄最小的“王”,应该当属鲁王朱檀——不到2个月大封王朱檀是明帝国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宁妃郭宁莲所生之子。其舅,一为明朝陕国公郭兴,一为营国公郭英,俱为明帝国开国功臣。

《明史》记载朱檀的外祖父郭山甫精通相术。朱元璋尚未发迹的时候,一次路过其家,郭山甫相之,惊道:“公相贵不可言。”并对儿子郭兴和郭英说:“吾相汝曹皆可封侯者以此。”于是郭山甫急忙跟随朱元璋,并将女儿遣往侍奉朱元璋。后来朱元璋即位,封郭氏为宁妃。郭家满门尊贵,郭山甫封营国公,俩子郭兴、郭英都以功封侯,后均追封为公爵。

朱檀是明开国元勋汤和的女婿,发妻和继妻都是汤和的女儿。可笑朱檀,出生50天不到就被封王。但荒诞不经,不务正业,不求上进。年纪轻轻就想长生不老,结果服金石药过度而薨,年仅二十岁。

清帝国时期(不含太平天国)年龄最小的“王”,应该当属孚敬郡王爱新觉罗·奕譓——4岁零三个月封王爱新觉罗·奕譓是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第九子,母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奕譓四岁多一点,“皇阿玛”旻宁驾崩。刚登上皇位的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对这个小弟弟十分疼爱,封其为孚敬郡王。慈禧皇太后叶赫那拉氏垂帘听政后,对这个小叔子又打又压,恩威并施。弄得奕譓又惊又怕,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西太后看奕譓被治的服服帖帖,又晋封其为亲王。

后记至于袁世凯复辟时所封的“王”,根本就不值俺一提。

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封建王朝的小王爷们必竟是沧海一粟,难免被遗忘。倘若有遗漏,敬请看官们查漏补缺。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