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不应该只看故事,而应该看作者的叙事视角

看小说不应该只看故事,而应该看作者的叙事视角

2024-03-21

看胡塞尼,是想看看那片土地的哀歌,那片土地上奋力活着的人;看《你当像鸟飞过你的山》。是像跳出,原生家庭牵引力;看《三体》是想看看傲慢与无知的人性在宇宙间的渺小与可笑;经常看到类似的话语,有一种感觉写的真好的感觉,就像是作文一样。

但我感觉看书不应该是这样的,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说,我以前记得说过,看书可以多过几个人生,理解一些过往。但实际上,每本书首先介绍的是当地的一些东西,但这些是最直白的,不应该只看这些东西,他们的人生说白了就是真实人的选择,或许有拔高,但不多。

比如一开始说的三类,前两个算是成功了,不能作为一个基础案例来看,因为他们有机会成功,但大部分是不成功的。而最后一个是科幻的外壳,虽然我没有看过,但毕竟是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而这本书又被那么推崇,肯定不仅仅是科幻和脑洞的问题了!

所以书籍里的故事仅仅只是故事而已,这个没有什么好说的,只是作者怎么表达出来比较耐人寻味!

看小说不应该只看故事,而应该看作者的叙事视角

之前我说我喜欢上了小文,就是因为小文是直接告知,你会发现比他们的故事更有意思,比如《四世同堂》,说的很直白了,但你看老舍的小文,更有意思,说明那个故事里面有人生,但不是作者要告诉你的人生,而是要告诉你他们如此,通过作者的视角,如果这般的话,你能不能站在上帝视角去思考一下……

因为书里面很多人物会脱离现实,就像是之前说的《平凡的世界》,很多脱离的人物,你只能站在另外一个视角,才能明白这本书的意义。如果单纯从人物去看,我会感觉这本书离《白鹿原》差远了,电视剧的改编就更加如此了!

我之前基本不看散文,就是去年我要求我必须把民国的一些作家看了之后,我就天天看那些小文,才发现有意思,但我依旧看不来,只是知道他们有这方面的意思罢了。

所以那个时候我很喜欢看鲁迅的杂文,全是骂战,茅盾的太多,基本上都不想看。只不过,因为是统一时间去看,就会感觉他们之间的一些意思。

就比如之前说《平凡的世界》里面的好几个人都不像是真实存在的人一样,或许如此,作者才会在一开始的时候说为什么写这部小说,献给这片土地等等之类的。或许有真实,但如何的剧集是需要作者的统编能力的。

而《白鹿原》更不像是真实的了,特别是结尾的一些操作,电视剧做了改编,但书上,你一看就知道,不应该是这样的,和人物不符,所以找到了一个案例,安排了朱先生这个角色,朱先生出场不多,但安排了整个白鹿原的故事走向,一开始的地下水,然后是忠孝白鹿村,然后是白灵,然后是鹿家兄弟,然后是黑娃等等……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