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养猫的呀?历史上有哪些关于猫的记载?
咱古人“吸猫”据记载自西周就开始了——比美国人早多了,美国人开始养猫的时间是追溯到19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开始的。
有意思的养猫历史
⒈猫咪步入人类生活
据《礼记》记载,周天子每逢岁末新年,都要举办祭祀活动,祈求来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人们举办迎猫的祭典,祈求消灭鼠患——祭祀的八种神灵中,猫的地位尊崇。
所以猫咪一开始是凭借一身捕鼠本事走入中国人类生活的。猫被那时候的人奉为守护天地的神灵,代表着丰收的希望,在农耕时代,人们决定养猫,仿佛是给家里请一尊镇宅保护神。
⒉养猫传统,起源于唐代
到了唐代,猫咪以「宠物」的身份开始“登堂入室”,但这时候猫咪还是人们口中的“狸奴”,据传,杨贵妃对猫咪爱不释手。
日本文献曾记载平安时代的光孝天皇在时,唐朝曾经送过黑猫作为两国交好的信物,一时之间猫成为日本朝廷的萌宠。因此,在唐朝,猫是作为一种外交手段用于维系两国友好往来的,其作用类似于今天的大熊猫。
电影《妖猫传》里,唐玄宗和杨贵妃养了一只极具盛宠的黑猫,虽然有杜撰的成分在,但历史上杨贵妃的确喜欢猫咪,并且以此来证明杨贵妃在皇宫中的地位。
这时候养猫看上去是权力的象征。
⒊宋代文人的养猫热
到了宋代,养猫这事儿就风靡全国了,猫咪不仅被苏轼等词人写入词中,还被画家用来作画,且那时候猫产业都开始有了 —— 汴梁的街市上,有专门卖猫粮的店铺,各路商人,还推出了一系列为猫美容等产品。大宋猫市俨然已然成体系了 - - 养猫成为一种商机,是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的一种象征。
在宋代,养猫是有一整套看上去很复杂、很有仪式感的流程的:接猫、纳猫契,纳猫要选良辰吉日、入门后还有相应的仪式等等。
宋代铲屎官代表有黄庭坚、陆游,陆游可以称得上是经典爱猫人士了,雨天不出门,就跟自个儿家猫一起窝炉子边取暖,要是猫不小心走丢了,还会火急火燎地贴寻猫启事 ——不仅喜欢猫,跟小猫咪同吃同睡同甘共苦,还经常给猫咪写诗,放到现代,陆大诗人妥妥的顶级铲屎官。根据记载,他家猫咪有三只,名字分别叫小老虎、粉鼻和雪儿。陆游晚年时,是这三只小猫日夜陪在陆游身边,给这个晚年潦倒的诗人带来慰藉。
⒋向上发展,猫咪“征服”宫廷
古代宫廷里的人喜欢养宠物,特别是一些公主、娘娘,通常会养猫或狗。
养猫的行为在明朝达到顶峰,不止是数量,连皇帝都亲自为它「铲屎」 —— 大明皇家“吸猫天团”中,明世宗嘉靖,朱厚熜,是史上最爱猫的皇帝。他最爱的那只猫叫「霜眉」,是嘉靖初年开始养在嘉靖帝寝殿万寿宫的,传说这位嘉靖皇帝20多年不上朝,经常跟霜眉一起玩耍 —— 的确,上班不如逗猫。霜眉性情温驯,而且据明人沈榜《宛署杂记》载,它还十分善解人意,「目逐之即逃匿,呼其名则疾至,为舞蹈状」。它日夜伴随嘉靖帝左右,时间一长就熟识了皇帝的日常习性。皇帝起身或外出,它必在前当向导;皇帝入睡,它不离左右;如果它遇到饥渴或大小便,也一定要等到主人醒来方才离去。
嘉靖帝为猫咪们专设了「猫儿房」,是「御猫」的管理机构。太监刘若愚在《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中记载:「猫儿房,近侍三四人,专饲御前有名分之猫,凡圣心所钟爱者,亦加陞管事职衔。」
但随着嘉靖皇帝的离世,猫族的地位也渐渐不复显赫。
清代也是猫奴辈出的年代,清代成书的《猫苑》列举了养猫的四个优点:保护家中衣物和书籍;只要喂鱼,就能养活;冬天可以暖足;调教好了不会偷吃。在一个相对富足的社会,有猫相伴,不失为人间乐事。但雍正帝喜欢养狗,猫在皇宫里的地位一落千丈 —— 直到近些年来,「故宫猫」的复兴。
从中国人的养猫史来看,不仅是在现代,猫咪凭借一身柔软毛发和无敌可爱的姿态收割了大批人类的心,这事儿自古就开始了—— 很多我们熟知的大人物也都心甘情愿成为照顾猫咪衣食住行都铲屎官。
有关猫的记载
最有意思的是看到历史记载中,养猫之风盛行之后,便衍生出诸多养猫的流程,古人对养猫这事儿太认真了 —— 【相猫、选良辰、订契约和送聘礼】。
① 第一步,相猫。
就是如何挑选一只好猫,或者适合自己的猫,有从功能上考虑的,要寻找比较灵活,回家保护粮食的;有从外形上考虑的,什么身要短、尾巴要粗长、鼻子要平直之类;还有从毛色上看的,纯黄、纯白、纯黑或者花色的。
《相猫经》中记载:“猫之毛色,以纯黄为上”。古人偏爱毛色纯净的猫,特别是纯色橘猫,更加受欢迎。
② 接猫需要选良辰、备聘礼
接猫需要先选日子、再准备“聘礼”。
在准备养猫之前,要先翻看《象吉备要通书》,这是一个古人专门为养猫做的黄历,挑一个「纳猫」的黄辰吉日;
想要把猫咪带回家,你要准备好“聘礼” —— 如果小猫原本有主人,你要给主人一些食盐或者货币之类的;如果是流浪小猫没有主人、但有猫妈妈,那么接走小猫咪时要给猫妈妈奉上一些小鱼。要知道,【盐】在古代是很贵重的东西哦~
例如黄庭坚为了“纳猫”,就给猫咪送喜欢的小鱼去;陆游也有诗云道: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这边黄庭坚给猫送鱼,那边陆游用盐当聘礼,各有各纳猫的招数。
③ 纳猫契、入门仪式
下完聘礼不算完,还得跟猫咪签个契约,也就是纳猫契 —— 里面要提到各路神仙,请他们来做见证,这只猫咪要被接回家了。还要跟猫咪一起缔结契约,称为“猫儿契约”,还挺浪漫的。契约里内容有很多,包括对猫咪外表、性格特征的描述,还约定了猫、人两方各自要遵守的义务,人要好好对待接回来的猫咪,猫也要好好干活,要好好抓老鼠,不能乱吃东西,不能到处乱跑。
入门后也有仪式,需要主人告知家里的灶神和狗子猫来了,也就是到家后带着猫咪一块拜拜灶神和狗狗,这也被称为“拜码头”。
除此之外,古人对于养猫这件事还是有些神秘色彩的仪式——
- 比如给猫洗澡的日子是有讲究的,因为古人认为猫属阴,因此每年六月六,古人都会给猫洗澡,而且一定是要在太阳底下洗;
-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误解”,宋朝人觉得母猫是可以无性繁殖的,只需要用扫把梳梳猫的背,就可以得到一窝猫崽了;
- 如果猫丢了,古人找猫回来的方法除了贴告示,还有一个很神奇的方法,因为猫咪平时怕冷,所以喜欢窝在温暖的灶台周围,古人就觉得祭祀灶神可以帮忙找回猫咪,所以会用绳子在灶台周围缠绕起来,期盼着灶神能够把猫给吸引回家。
- 古人早就发现了猫咪虽然小但会占据自己的地盘,于是会在带猫回家时,用布盖着小猫的头,假如走着走着遇到了坑洼的地方,还要用小石子填平走过去;
- 《崇正辟谬通书》中记载了古人解决猫咪如厕问题的方法。主人要带着一根沾染猫妈妈气味的筷子插进门口的土堆里,这样猫咪就会在固定的地方上厕所,从而不在家里大小便,这也就是最原始版的“猫砂盆”;
- 古人还发现了猫对薄荷格外喜爱,把薄荷称为猫咪的酒——《本草纲目》也有写道“薄荷,猫食之醉。陆农师曰:薄荷,猫之酒也。”
- 在古代就有对公猫的绝育手术了 —— 关于绝育,古人甚至还总结出了绝育心得:做绝育手术的地点一定要选择主人屋外的地方,因为绝育后猫会感觉到疼,然后就会往屋子里跑,如果是在主人屋子里做绝育手术,猫咪就会往外逃,而且会对做绝育的屋子留下阴影,以后就会再也不想进屋子了。
由此看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大部分人都对小猫咪有着一些“偏爱”,其实也能够理解,毕竟猫咪向来是靠可爱的外表来迷糊人的 —— 真的,很少有人跟猫咪生活久了还不犯迷糊的,当你看到可爱的猫咪向你撒娇时,能忍住不上去摸一把么?
以上很多内容摘自《中国撸猫简史》,是一本蛮有意思的“闲书”,里面记载了中国养猫的历史,最初被用于驯养、捕鼠,后来成为人们心中的慰藉;在古代被视为“不仁之兽”,和诡异古怪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但也有一些猫奴如苏轼、杨士奇等从中寻找时代的隐喻;在古代,猫也被视为家庭财产,需要防范被他人偷走,因此养猫者需要与猫签订契约,规定猫的职责和义务。等等,详细梳理了猫咪是怎样从野外进入到人类社会,进而成为受人喜爱的宠物的过程,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买来看一看啦~
@知乎萌宠